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教案《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公开课教案《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的边缘。事实说明,没有确定的方向就不能走出沙漠。
案例2
「世代之眼」——比尔.盖茨(Bill Gates)
他是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
成为百万富翁;他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
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 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 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 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 这就是时代的巨轮。永远有一群不知哪 里冒出来的小伙子改变了世界。比尔.盖 次伟大之处在于他具有「世代之眼」;
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进而使得 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从历史现象上看,张、杨二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这一偶然
事件的发生,改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走向,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进程,但这一事件的背后,是全国人民停止内战、团结一致、
共同抗日的人心所在,是中国社会要求战胜帝国主义的不可阻挡
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个金币。”他回答。 “那你把它丢在了房间中间,还是墙角?”第二个人又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了房间外面的草地上了。”他又回答。
“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 “因为那外面没有灯光。”
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很可笑,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每天都
在错误的地方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启示:如果要想有所收获,必须选择正确的目标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
的,才能够走向人生成功。中职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我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 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
•案例1
名人名言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
才能实现越快,对社会就越有 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 ----高尔基
参与救灾。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 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
辗转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
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
启示: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环境和发 展规律相一致,就会产生积极作用。
•案例2
我爸是李刚
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
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
二、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1.人的动机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案例1 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 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 到诬陷和迫害。 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 和不正常状态。 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偶然性事件的背后包含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
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
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 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
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适应生产力的生产 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的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适应经济基础
的历史潮流。
恩格斯名言
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 史根本不同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
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和凭激情
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 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图,没有预期目 的的。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偶然性),因为社 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实践活动,它是由无数人 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是无数偶然事件的总和构成 了社会发展。
们来说,新生活是从确定目标开始的。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
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所以,人生目标可以规划人生发 展;人生目标可以推动人的进步;人生目标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四、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1.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历史发展 规律和个人实际
•案例1
“十三农民兄弟”
2008年初,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 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
的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不适应的则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就是指: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就是历史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 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
•案例2
粉碎“四人帮”
所谓“四人帮”是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所结成的帮派。1976年10月6日,粉碎 “四人帮”。粉碎“四人帮”是历史性胜利,“文化大革命” 十年内乱至此结束。
王 洪 文
张 春 桥
江 青
姚 文 元
以上二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们活动的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
两 大 基 本 矛 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力: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3、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 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名人故事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 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 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
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
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着你的努 力结果。 ----- 巴斯德
巴斯德
毛泽东从小立志报国。在那战火纷飞的年 代,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了许多全
•案例3
古代名人的人生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 汗青
修身齐 家治国 平天下
求知
还我河山
苍生社稷
孔夫子Biblioteka 屈原岳飞杜甫
文天祥
这几个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人生目标可以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可以更好地规划 一个人的发展。
狄 德 罗
高尔基
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 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狄德罗
小故事
撒哈拉沙漠
有这样一个故事,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
它在一个只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
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肯.莱文1926年发现这 小村庄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 意离开这个地方,而是尝试很多次都没能走出来。开始,肯.莱文 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走了十天,大约800英里的路程, 结果在第十一天又回到了原地。后来,肯.莱文又雇了一个叫阿古 特尔的青年,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这夜晚朝着北面那 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结果,三天后,果然来到了大漠
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
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第十课
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
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案例一:邓小平的名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思考
1、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
律的基础上,要把个人的动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起来。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的发展
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 的结果
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
社会的发 展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个人活
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 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
(1)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 的社会制度。
(2)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 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
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 的基本矛盾。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现。
人的动机正确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 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案例1
周恩来
周恩来早在中学读书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和“志在四方”的人生目标,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标,支 配他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并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杰 出贡献,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
2.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具有鼓舞作用,它推动人们向着
一个明确的方向不断地前进; 3.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有约束作用,它要求人们做应该 做的事情,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4.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还有鞭策作用,它促使人们攻坚
克难、锲而不舍地不断进取。
小故事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搜索着什么东西。有一个人问:“你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