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后作业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设计)

课后作业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设计)

1、如何理解“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美术语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列举案例说明)
美术语言就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又是人类视觉心理理性活动是一种产物。

大自然当中无论是自然物害的人造物都存在着基本特征和秩序感,比如说一片树叶,既含有线条、形状、色彩、明暗、肌理等不同造型元素,也有对称、均衡、节奏、变化、统一等等形式原理,所以美术语言源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艺术家经过视觉感知和理性思考以后概括提炼出来的。

客观世界存在各种不同的线条,如:建筑物有不同的外在形体才显示了不同的风格。

世界上许多事物的形式都具有节奏感,在变化中先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如:马来西亚车辆收费站,屋顶起伏呈现出游规律的节奏感。

美术语言是学习、了解美术最核心的知识,同时又是创作、分析美术作品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语言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来进行各种造型活动,又能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展各种形式美感,增进想象力与创新知识。

比如我在教学《我们身边的线条》中是这样体现的。

一、导入新课,认识线的种类
1、心情导入新课
老师折电线
师:你们知道老师此时的心情吗?
生:紧张、乱……
师:老师现在心情平静了应怎样表现?请每个小朋友拿起电线把老师的心情表现出来。

生齐折电线并展示
师:谁能变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这些线的名字吗?
生用电线变出直线、折线、曲线……相互交流,并归纳。

师投影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
[上课时随机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使孩子原本不安份的心一下子被老师手中的电线吸引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注意力得以集中,并初步认识了几种线。

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1)师:看谁能找到我们身边哪儿有这些线?谁能找出最多。

生自由走动在教室内寻找(地板、黑板、桌椅、风扇、服装、头上、窗外……)
(2)在他们发现身边的线后美术字揭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在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后采用游戏法设置情境,悬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同时也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精致的课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把他们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欣赏美术字的能力,为美术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
1、感受生活中的线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本组课桌上摆放的工艺品上的线,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这上面有些什么线?
师生共同找出各类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引导孩子观察并思考:这些线给我们什么感受?
师生共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受。

3、线的情感性
师生一起用彩带、电线分别体验曲线、直线、折线给人的不同感受。

师:刚才各种不同的线分别给我们什么感受?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师投影部分词汇(活泼、快乐、坚硬、挺拔、严肃、安详、温暖、兴奋、感动、惊奇、赞叹)。

小结:线也能表达各种感情。

[通过找工艺品上的线,观察课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纹、山石线、动物身上的斑纹……,体验人文环境中的线:建筑、服装,使孩子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在游戏中初步感受线的美感,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全体师生共同舞动彩带,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曲线给人的自由活泼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弯曲变形的电线使每人分别体验折线的坚硬、直线的挺拔严肃等不同感受。

]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赏析吴冠中的《春如线》
师:小组讨论这两幅画给我们什么感受?为什么?
全班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师总结:波状弧线,整体又规律性的层次横跨画面,造成律动的幻觉,给我们强烈而又刺激的感觉。

(5)小游戏
师: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张黑卡,现在请大家在黑卡上画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根线,然后各组谈谈每张画给人不同感受。

生画出并讨论
师: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线能表现出不同的美感。

小结:线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种类、不同粗细、疏密变化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还不是很适应学校生活,40分钟对他们来说显得漫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轻松的环节至关重要。

教师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体验了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与成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
三、布置作业
1、和你喜欢的线条去漫游,完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有哪些方面的教学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列举案例说明)
绘画创作是“造型·表现”领域里边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

我觉得总体策略安排应该抓住三个环节,第一个就是主题的确定,必须要明确主题。

第二个是围绕主题来选择内容、思考有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这个主题。

第三是内容确定好了以后进行组织,如何将这些表现主题的内容组织在画面当中,画面如何布局。

具体实施中,要根
据绘画主题、内容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

比如科幻画创作。

科学幻想给学生想象的翅膀,他们可以在科学的范围中无边际地去展望、想象。

比如可以想象在环境保护、资源勘探、开采、利用方面的设备,想象我们日常生活的帮手,或者是日常交通维护的设备。

老师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引导、推动学生的思维:这个领域需要什么样的设备?这个设备外表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怎样去工作的?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提问一步一步地想,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创意。

老师再带领学生观看有视觉冲击力的机器,让学生对这种设备的结构有一些了解和认识,也可以欣赏一些画家们创作的科幻画,启发孩子们的创意。

在内容组织好了以后,在画面的布局上,老师可让学生打草稿,指导他们明确画面的主体是什么,应该占多大位置,在什么位置更醒目,周围再安排其他的背景或者是一些辅助的形象。

学生在这种引导下,都能够想象出非常奇妙的画面,并且表现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如何对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画的好坏、象不象、绘画技法的掌握程度等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的是学习结果的评价。

二期课改倡导的是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同时又兼顾学习结果的一种全面的评价方式。

1
2、学生的自我评价表
由学生将自评表粘贴最后一页上,然后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自己这一栏内容完成很好的可以用彩色笔涂满三颗星,认为做的还不够好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评价涂一至两颗星。

学习能力——我学会了学习态度——我很认真
学习情感——
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的评价表,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记录。

记录形式也以符号代替,好—— ;一般—— 。

3、对上述美术教学评价的几点补充 1)、美术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3)、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