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是()A.柏拉图的《理想国》B.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C.冯特的《生理心理学纲要》D.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2.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爱弥儿》D.《民主主义与教育》3.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A.感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知觉4.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5.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6.学生入学后,教师会自然地成为他们亲近、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这说明学生具有()A.可塑性B.依赖性C.向师性D.定向性7.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学习动机B.学习需要C.学习兴趣D.学习期待8.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课程与教学不可分割B.课程总是在特定的教学中实现的C.教学包括课程D.教学总是在特定的课程基础上进行的9.古代的许多学者曾提出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是()A.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来巩固知识B.运用被感知的强度律来巩固知识C.运用感知觉的对比来巩固知识D.通过多种感知渠道来巩固知识10.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A.以学生为本B.以学校为本C.以知识为本D.以成绩为本1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2.心理断乳期是指()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3.以下说法含有学习迁移观点的是()A.复习是成功之母B.触类旁通C.兴趣是最好的老师D.拳不离手,曲不离口14.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形成守恒性的阶段是()A.前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1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激情2.直观性原则3.自我效能感4.班集体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素养。
2.简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试述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的片断,回答问题。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
我爱学生,热爱和学生们在一起时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识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我读师范时,除了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
我也很喜欢音乐,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
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著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
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结合李吉林老师的经历,谈谈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 B.《大学》C.《学记》 D.《中庸》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C.教育 D.社会活动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参考答案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C 2.B 3.B 4.A 5.D 6.A 7.A 8.D 9.D 10.B 11.D 12.D 13.B二、填空题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5.教会骑士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18.小组个人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
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一、选择题(将下列每个小题中备选的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
多选、少选、错选,此小题无分。
每小题 2分,共14分)1,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
A.性质 B.机会C.规模D.管理体制E.速度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E.高等教育3.我国学制的层次结构有—————————。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4.“温故而知新”是指教学应遵循—————————。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E.全面发展原则5.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讨论法E.实验法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发现教学 B.班组授课制C.问题教学 D.个别教学E.分组教学7.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______。
A.凯洛夫 B.赞可夫C.马卡连科 D.巴班斯基E.苏霍姆林斯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1.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
2.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一、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3.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4.20世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按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5.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
6.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7.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1.我国现行教育方针2.启发式3.自我教育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教育要素及其关系。
2.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3.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五、论述题(32分)1.结合当前教改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的教育能力素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