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学绪论1、在中国古代,记述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论语》。
2、教育学的三种含义:一、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课程的名称;三、教材的名称。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4、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教育规律。
5、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有《学记》、《大学》、《师说》。
6、西方古代的思想著作:《金言》、《理想国》、《美诺篇》、《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雄辩术原理》7、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8、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①构成了一个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关注;②形成了概念与范畴的体系;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④产生了一批教育学家,出现了教育学著作;⑤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9、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10、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1、康德认为,“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教育学的创立问题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过教育学,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12、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13、英国哲学家洛克于1963年出版了《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1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了反映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著作是《爱弥儿》。
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家是:卢梭。
卢梭把教育划分为:婴儿(0~2岁)、儿童(2~12岁)、少年(12~15岁)、青年(15~20岁)四个时期。
这是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15、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的教育家是:裴斯特洛齐。
裴斯特洛齐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把教育的目的规定为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16、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学理论流派。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17、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18、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人。
19、制度教育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其代表人物是:乌里、瓦斯凯、洛布罗等。
2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1、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以及法国的布厄迪尔等。
2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①教育既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④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3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充分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二是必要的规范学习与价值学习相结合。
教育学第一章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2、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以下四种观点:①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②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③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④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4、原始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
5、埃及: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最早的学校(公元前2500年左右)。
6、奴隶制社会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第一次分离。
7、在封建社会的官学体系中,“二馆六学”出现于唐朝。
其中,“二馆”指:弘文馆和崇文馆。
国子学只招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弟。
8、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系统包括:官学、私学、书院和社学。
9、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不久,思想家们就提出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方针。
10、把教育作为实施德政仁治的一个重要战略。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11、中国封建学校教育的启蒙读物是:《千字文》、《女儿经》、《三字经》、《百家姓》。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普鲁士;时间是1754年。
12、属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著作和文章是《师说》、《进学解》、《颜氏家训》、《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13、古代中国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映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及专制性。
14、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15、现代教育的特征:①公共性(面向全体人民)②生产性(职业教育得到发展)③科学性④未来性⑤国际性⑥终身性。
16、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17、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内容。
18、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①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②教育的阶级性产生于奴隶社会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9、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②学校教育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③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④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⑤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20、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是:①教育的目的在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②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③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④师生关系民主化;⑤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发展。
21、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反映,也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学第二章1、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
2、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之前,欧洲还保留着明显的“双轨学制”。
美国:单轨学制。
3、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学制。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现代学制是1902年的“壬寅学制”。
5、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法定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
6、我国现代学校制度产生于1922年,首次规定中小学采用六三三制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7、学校文化如果从其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8、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
9、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10、学风、校风、校规和校纪等属于学校文化中的制度文化。
11、学校校风、人际关系、教育环境、教育观念、历史传统等都属于学校文化的范畴。
12、学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实现法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教科书。
13、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①垄断性(不存在竞争)②非志愿性③公益性14、学校的沟通一般可以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形式。
15、沟通的功能主要有以下4种:①信息传递②控制③激励④情感交流16、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信息专递是沟通的直接目的。
17、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触或聚会、社会传闻三种渠道。
18、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19、学校绩效评估按照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20、学校绩效评估标准按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口头评估和书面评估,个别评估和集体评估,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
21、学校绩效评估标准按主体分类,可以分为:上级评估、同级评估、自我评估和下级评估。
22、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4种: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学工作管理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务工作管理23、课程标准是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又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我国课程计划具有:统一性、确定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2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访、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
25、在文艺复兴前后,欧洲国家出现了一类从教会中独立出来的,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
在德国和法国称为文科中学。
2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②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③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学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27、学校与企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①设置目的不同;②经费来源不同;③与政府关系不同;④产出不同。
28、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实体性、目的性、系统性和程序性。
29、评价一所小学的绩效大致的理论观点有:①目标模式②投入—产出模式③需求满足模式④环境适应模式⑤学校内质优化模式30、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的。
31、14世纪时,欧洲已经有了几十所大学。
这些大学一般设有文科、神学科、医学科和法学科等。
其中文科主要教授七艺32、属普通教育性质,起着后来的普通中学的位置,是大学的预科。
33、随着教育机会的逐步均等化,现代学制正由传统封闭的精英模式向开放的大众模式过渡,现代学校正由职前准备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向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过渡。
34、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典组织理论、行为分析理论、系统权变理论。
系统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霍曼斯、伯恩斯。
35、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
36、中小学教师职务设: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和三级教师。
37、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纵向可以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等级。
38、为了体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公益性的特点,我国《教育法》做了如下规定:①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②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39、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不包括:财务流转。
40、一般来说,学校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和学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