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归纳笔记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一、什么是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的特点(一)职业助人活动(二)注重专业价值(三)强调专业方法(四)注重实践(五)双方合作(六)多方协同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一、社会工作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促进发展(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二、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1、什么是功能: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2功能的基本类型:正功能和负功能(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一、社会工作的对象(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
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二)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二、社会工作的要素(一)服务对象(二)社会工作者(三)社会工作价值观(四)专业助人方法(五)助人活动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二)老年人社会服务(三)妇女社会服务(四)康复服务(五)社会救助(六)就业服务(七)心理健康服务(八)家庭服务(九)医疗社会工作(十)学校社会工作(十一)矫治服务(十二)城乡社区发展(十三)军对社会工作(十四)企业社会工作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2支持者3倡导者(二)间接服务角色1管理者2资源筹措者3政策影响人4研究者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一)理论知识(二)政策知识(三)技术知识(四)文化知识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一)技术能力(二)文化能力(三)心理素质(四)持续学习能力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一、西方传统文化和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二、中国专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尊守的一整套指导期实践的原则和理念(二)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内容1、以人为本,服务社会2、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3、依法行政,公正无私4坚持普遍和个别相结合5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6、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7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8、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
或称低级生理性和高级社会性需要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三种需要:生存、关系、成长3莫瑞的需要理论:生理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三)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划分)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划分)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对需要的迫切程度)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广义——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
狭意——指外显行为(二)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新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三)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第二节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一)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二)特点:1、多样性2、复杂性3、定性4、变化性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一)家庭1、娇纵型2、支配型3、专制型4、放任型5、冲突型6民主型(二)朋辈群体: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三)学校1、长期系统的正规教育2、特定的社会价值规范(四)工作单位1、使个人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2、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
(五)社区1、某些成员具有共同特征2、成员这间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3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对成员行为有约束性4成员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必归属感(六)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七)大众传媒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行为能够改为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第三节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婴幼儿阶段:出生至3周岁。
身高体重大脑发育迅速;从先天性的反向活动慢慢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社会化分三阶段0至6个月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7个月至两周岁社会感性联接建立阶段2至三周岁伙伴关系发展阶段(二)婴幼儿阶段面临主要问题:遗传机制的心理发育不健全,缺少充分的照料等,导致偏差行为主要有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和心理自闭等二、学龄前阶段:3——6岁,(一)智为发展迅速,动作和语言发展迅速,社会性发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二)主要问题:口吃、攻击、沉迷电视等三、学龄期阶段1、各生理系统进一步发展,各方面技能发展,掌握完整动作熟练程度日益提高2、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认知发展属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注意力的稳定,范围,分配能力,转移能力渐强3、形成自已的道德意识(二)学龄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等。
四、青少年阶段12——18岁,“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一)青少年阶段主要特征1、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增强,第二性征基本成熟;2、思维三特点⑴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的反省的思维⑵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阶段⑶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3、社会化发展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二)青少年阶段主要问题:早恋、犯罪、适应不良。
学业失败导致多重负面影响五青年阶段:18——35岁(一)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成熟稳定。
2、心理;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成熟水平3、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表现为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
(二)青年阶段主要问题:角色转换冲突、工作遭遇歧视、婚姻家庭的调适等六、中年阶段35——60,生活结构体系最复杂时期。
1、生理机能不断发生变化2、个体认知发展错综复杂,固定智力上升流动智力下降,智力技巧稳定,实用智力增长3、真正承担公导责任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的社会行为。
中年阶段主要问题:适应更年期及婚姻关系变化七老年阶段60岁以后(一)主要特征:1、生理功能退化,疾病出现。
2、认知表现有成熟稳重一面,也有衰退一面3、社会角色消退,社会地位下降。
(二)老年阶段主要问题:1、退出就业领域产生无用感、经济出入减少产生困难3、退出社会生活领域使人际关系淡化产生孤独感4、老年疾病增加5、面对死亡疾病产生的恐惧感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概念: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周围资源,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汉金斯、汉密尔顿、霍利斯)(一)内容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⑴对人成长发展的假设⑵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⑶对人际沟通的假设⑷对人价值的假设。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直接技巧和间接技巧。
直接技巧分为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非反思性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技巧包括现实情况、心理动力、人格发展(二)特点:1、注生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二、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林德曼、卡普蓝)(一)内容1、危机介入理论,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虽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但在不断吸出其它理论以及统结自已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假设和基本概念。
2、危机的定义: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状态。
分成长危机和情境危机。
3、危机的发展阶段:⑴危机发生⑵危机应对⑶解决危机⑷恢复期4、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⑴及时处理⑵限定目标⑶输入希望⑷提供支持⑸恢复自尊⑹培养自主能力(二)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三、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巴甫洛夫、斯金纳、杜拉哲)(一)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1三种学习理论⑴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⑵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⑶社会学习理论。
2、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⑴放松练习⑵系统脱敏⑶满灌疗法⑷厌恶疗法⑸模仿(二)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2、关注服务对象行为修正3、侧重修正行为效果的评估四、人本治疗模式及特点(卡尔罗杰斯)(一)人本治疗模式内容1、理论假设⑴对人性的基本看法⑵自我概念⑶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2、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⑴能准确领悟周围人和事物,具有基本安全感,是理性的人⑵能充分把握每一时刻,珍惜和享受生活,适应力强⑶能依据自已真实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并勇于承担行为的责任,忠于自已⑷面临众多选择时能够体会到心理上的极大自由⑸积极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具有丰富的创造力(二)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
具备真诚、同感和积极关怀。
⑴表理如一⑵不评价⑶同感⑷无条件接纳⑸无条件的爱⑹保持独立性。
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第二节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接案或转介1、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愿望2、促使有需要的求助者成为服务对象3、明确服务对象要求4、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二、收集资料1、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2、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三、制定计划。
计划内容六方面1、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等2、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3、工作计划目标4、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5、服务开展的期限6、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