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程序
分发控制表
发文范围:(共 26 份)
所属体系:风险管理体系
控制等级
□绝密 ■机密 □秘密 □内部资料 □公开资料
发文
份数
发文
份数
发文
份数
总经理
1 总经理工作部
党委书记
1 企业文化部
筹建处主任
0 人力资源部
经营副总经理
0 财务产权部
生产副总经理
1 经营管理部
基建副总经理
0 生产技术部
总工程师
1 安健环部
(3)环保: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废弃物排放,作业场所、土地污染、 地方性环境问题、原材料与自然资源浪费;
(4)质量:包括物料、大宗材料、水气(汽)油煤、工器具、备品备件、 设备设施质量偏差,以及系统设备可靠性、经济性指标,控制参数、产品品 质、服务的偏差。
6.2.1.3.2 财经及管理类风险: (1)经营风险:电力体制改革风险、电价改革风险、竞价上网政策风险、 税收政策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利率、汇率风险、竞争策略风险、潜在竞争 风险、原材料市场风险、电力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成本费用管理风险、成 本控制风险、供应链风险、项目管理风险、科技创新项目风险、信息系统管 理风险、业务流程管理风险、关联交易风险、信息披露风险、合同管理风险、 招投标风险。 (2)财务风险:财务报告风险、概预算管理风险、回款与结算风险、会计 核算管理风险、债务融资管理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固定资产管理风险、计 划预算风险、保险不当风险、纳税风险、银企关系风险。 (3)管理风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风险、违反国家政策风险、法律事务风 险、违反公司管控体系风险、监督审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公司治理风险、 地企关系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国家产业政策风险、投资决策风险、资本运 营风险、政企关系风险、授权风险、技术革新风险、公共关系风险、社会责
本制度适用于神华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经 营活动的风险评估及控制。 3 引用标准及关联文件
3.1 国华电力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制度》(GHFD-02-01) 3.2 国资发改革[2006]108 号《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3.3《NOSA 综合性五星体系手册》 3.4《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GHFD-02-TB-01) 3.5《故障模式与影响评估方法》(GHFD-02-TB-02) 3.6《工作安全分析方法》(GHFD-02-TB-03) 4 专用术语定义 4.1 危险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演变为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设 备隐患的所在点和人员失误的潜在点。 4.2 风险辨识:是指根据对人身健康、人员心理、自然环境、生产环境、 生产流程、财经及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危害辩识。识别发电生产流程、 作业活动、作业场所、生产秩序中的危险源,以及生产秩序和人员变化、项 目变更时存在和产生的危险源。 4.3 风险评估:是指根据既定的标准或准则,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 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风险评估分定性评估、定量评估, 本程序中风险评估,无特定说明时均指定性风险评估。
5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Q/GHTD SC-FX-2B02-2008
5.4.3 开展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的结果负责。 6 原则、标准和规定
6.1原则 6.1.1 动态原则 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各阶段各类风险,当内外条件、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时,要持续评估;持续风险要将控制措施纳入定期工作予以持续改进。 6.1.2 实用性原则 风险辨识和评估选择应遵循简单易行、有效实用的方法,采用有效的手 段、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正常的业务、项目、活动、作业的风险采用定性评估,对特定要求的业 务、项目由专业性风险评估机构进行定量评估。 6.1.3 规范性原则 风险辨识及评估必须以法规、标准、公司管理制度为底线,风险管理策 略和控制措施的制订必须符合法规、标准、公司规章制度。 6.1.4 分级管控原则 按照风险等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分别由公司、部门、班 组三级管控。 6.1.5 轻重缓急原则 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后果,对各类风险进行排序,对重大风险 和频发性风险实现优先重点管控。 6.2标准 6.2.1 风险辨识标准 6.2.1.1 风险辨识的范围 6.2.1.1.1 按区域位置、功能、任务划分: (1)地理区域
一级 评审
吴锦江 鲍英智 王明喜 吕泽林
二级 评审
曹建军 凡明峰 王宏杰 韩敏 莫剑 李坚 梅剑云 白云学
三级 评审
杨建兴 高春富 魏凤文 陆成骏 杨远忠 韩敦伟 林彦君 王春光 王向前
有否 批准人
修订
孙月 无
修订内容:
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负责人 职务:安健环部经理 签字:高春富
本制度监督实施及完善执行人 职务:安健环部风险主管 签字:乔向镇
19
7.2.1 项目的立项及前期准备:
19
7.2.2 风险辨识与评估
20
7.2.3 实施与验收
20
7.2.4 项目后评价
21
7.3 持续风险(作业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21
7.3.1 确定评估范围、内容、方法
21
7.3.2 风险辨识
21
7.3.3 风险评估
22
7.3.4 过程控制与监督管理
23
7.3.5 作业风险闭环管理
6
6.2.2 风险评估标准
9
6.2.3 风险控制标准
10
6.3 规定
13
7 执行程序
13
7.1 基准风险(年度风险概述)的评估及控制程序
13
7.1.1 建立风险数据库
13
7.1.2 组织策划
14
7.1.3 风险辨识
15
7.1.4 风险评估
16
7.1.5 风险控制
18
7.2 基于问题的风险(项目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4.5 风险规避:指通过放弃或拒绝合作停止业务活动来回避风险源。 虽然潜在的或不确定的损失能就此避免,但获得得利益的机会也会因此 丧失。
4.6 风险转移:指通过契约,将自身可能要随的潜在损失以一定的方 式转移给对方或第三方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 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
3
关键内容
1、 明确了各级人员风险辩识与评估的职责。 2、 明确了风险评估的范围。 3、 明确了风险辨识、评估、控制的方法。 4、 明确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流程。
4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本制度在风险管理体系中位置图
Q/GHTD SC-FX-2B02-2008
5
目录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引用标准及关联文件
3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Q/GHTD SC-FX-2B02-2008
4.4 风险评估小组:根据已确定的评估对象及范围,由经过风险评估培 训、具有相应风险等级资质的、执行该工作或任务的小组成员组成,同时应 包括相关的管理层、员工代表、专家,以小组或小组活动为中心,以工作组 负责人为风险评估小组组长,形成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并垂直领导的风险评估 小组。
3
4 专用术语定义3Fra bibliotek5职责
4
5.1 安健环部
4
5.2 职能部门
5
5.3 执行部门
5
5.4 风险评估小组
5
6 原则、标准和规定
6
6.1 原则
6
6.1.1 动态原则
6
6.1.2 实用性原则
6
6.1.3 规范性原则
6
6.1.4 分级管控原则
6
6.1.5 轻重缓急原则
6
6.2 标准
6
6.2.1 风险辨识标准
7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Q/GHTD SC-FX-2B02-2008
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 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无标 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 陷)等。
(2)健康:包括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低温、辐射、负荷超 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
23
8 本制度管理职责及修订程序
23
9 检查和评价
24
10 附录
24
附录 1:风险辨识和评估流程
26
附录 2:SWOT 分析表
1
附录 3:工作安全分析表
2
附录 4:设备故障模式与影响评估表
2
附录 5:半定量风险评估表
3
附录 6: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3
附录 7:重大风险清单
3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附录 8:风险评价标准 附录 9:危险有害因素 附录 10:国华台电一级风险预控票 附录 11:国华台电二级风险预控票 附录 12:运行作业风险预控票 附录 13:国华台电风险预控票(非生产类) 附录 14:检查评价表
4.7 风险控制:指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 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 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 失。
4.8 风险自留:即风险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 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风险自留包括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 我保险。 5职责
Q/GHTD SC-FX-2B02-2008
4 5 9 10 11 12 13
2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Q/GHTD SC-FX-2B02-2008
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危险因素全面辨识,运用有效的评估方法与程序,
评价其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根除、控制和减小 潜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轻事故后果和经济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