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动物模型方法学
第七章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在科研中的应用讨论(8学时)
§7.1在光学分子成像研究中的应用;
§7.2在MRI、PET和CT成像研究中的应用;
§7.3在药物研发和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7.4荧光标记肿瘤模型及其光学成像观察
教材:
医学实验动物学(研究生),秦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李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3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有关动物实验问题
第五章实验动物模型专题讲述(10学时)
§5.1肿瘤模型(4学时)
§5.2炎症和免疫异常动物模型(2学时)
§5.3脑血管疾病模型(中风模型)(2学时)
§5.4情感认知与记忆模型(2学时)
第六章实践课(2学时)
§6.1动物实验常用实验技术(2学时)
§6.2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给药方法、分组与标记、解剖取材、麻醉、镇痛和安乐死、生理参数监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医学动物模型方法学(170.597)
英文名称:Methodology of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in medicine
课程类型:■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方式:讲授
适用专业:理工文医各专业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不够可加页
教学大纲:
第一章概论(2学时)
§1.1实验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与分类;
§1.2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1.3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与使用程序;
§1.4动物实验伦理问题和实验动物福利;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4学时)
§2.1学术刊物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要求;
§2.2遗传学控制;
§2.3微生物学控制;
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要求:解剖生理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张智红
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
40
肿瘤免疫光学成像
陆锦玲
讲师
生物医学工程
36
荧光成像
骆卫华
讲师
生物医学工程
35
脑皮层光学成像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实践以及研讨,使学生掌握实验动物规范使用、合理建模与正确动物实验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模型建立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为研究生课题的开展奠定基础。
§2.4环境和营养控制(结合标准化屏障实验动物室的运行管理来实例讲解)
第三章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与应用管理(4学时)
§3.1大、小鼠、兔
§3.2免疫缺陷动物
§3.3基因工程动物
第四章动物实验设计与质量控制(2学时)
§4.1实验动物的选取;动物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4.2动物实验记录的规范要求;动物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