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这个世界上,谁不想成功呢?唐代诗人孟郊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两句把诗人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好不让人艳羡啊!
成功的标准因人而异,我们不一定像李嘉诚、比尔·盖茨一样有钱;不一定像奥巴马、胡锦涛主席一样有权;我们也不一定要求在班上成绩最靠前。
成功不一定是和别人比,我们今天定位于学生,就谈谈学生如何成功?
成功之秘众多,与君三把钥匙:一是有目标,二是自信,三是能坚持。
第一、有目标。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写道:“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也就是一个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诸如智慧、金钱、物质等方法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所用的一切方法,以达到成功。
”美国现代成功学代表人物安东尼·罗宾写道:“知道目标,找出好的方法,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修正调整,以达到目标为止”。
这些话告诉我们目标有多么重要。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曾对世界上1万名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他发现,只有3%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
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属于原来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起色,还是那么普通和平庸;而有明确的目标的3%的人,却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轨迹走下去。
卡耐基的结论令我们震惊。
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区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为42.195公里)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
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
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只回答了一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记者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就把我分解的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没有目标的人生是荒芜的,没有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
目标的力量是巨大的。
目标应该远大,才能激发你心中的力量,但是,如果目标距离我们太远,我们就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实现目标而气馁,甚至会因此
而变得自卑。
山田本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好方法,那就是:树立明确的目标,然后把大目标分解,分步实现大目标。
比如我们的目标是考上某个大学(600分),我们所追求目标是比较大比较高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从目前现有成绩为起点,把它分解为一个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易于成功的小目标(比如,上次考试的总成绩是400分,那么我们就设定下次考试增加50分,然后根据具体学科的学习情况把这个增长的分数分配到各学科,这样各学科就有了一个具体而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当我们完成了这个具体的小目标之后,自然就会收获自信心,然后再继续制定小目标,通过每个小目标的成功实现来不断激励自己,这样就可以不断获得正面而积极的信息,而不断获得的正面而积极的信息又会给我们强大的信心,我们的行动也会在这样的信心之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那么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也就会在我们坚实的行动之中如期而来。
明确的理想目标,将给你带来努力的方向和不断前行的动力。
第二:自信。
自信是什么?自信是你一生受用的态度。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可据资料统计,我中国学生则有近70%的人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要知道,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学习上的优势,或善记忆,或善表达,或善写作,或善演算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科优势,或物理,或化学,或数学,或历史,或地理,或英语等等。
而这种优势往往是在你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自己的好老师。
如善写作的同学,可能就是因为你的某一次作文写得好,而受到老师的赞赏,当做范文在班上读过,而使你对写作有了足够的自信,使你认为你是班里最会写作的人,从此一发不可收,爱上了写作,越写越好。
有了自信你就能成功。
一方面我们要真实的面对各个学科,千方百计把各个学科都学好,取得优异成绩,这确实有利于成功成才。
另一方面,假如你的成绩经过努力仍不理想的话,千万不能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因为,学习成绩不优秀,并不等于不成功。
世界著名生物进化创始人达尔文学习并不优秀,物理学家牛顿当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时,不是最好的学生,当今有好多人大学没有毕业也成为优秀人才,如美国微软公司总裁、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只上到大学三年级。
所以,学习关键在于充满信心。
单就学科知识而言,只要充满信心,也能够学好。
其实,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奋斗。
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并不都是十分聪明的学生,尽管我们不否定聪明人确实是有的。
人的努力和成功,主要来自于信心,以至于头脑差不多了,有了信心和不懈的追求与努力,到了后来,事业上竞有天地之差。
小时侯一点点的自信,会导致后来人与人之间无限大的差距。
成功的人分三种,一是一路领先,志在必得的,这样的同学身上有一股霸气(自信的霸气);二是快马加鞭,后来居上、更上层楼的,这样的同学身上有一种志气(自信的志气);三是力挽狂澜,异军突起的,这样的同学身上有一身的骨气(自信的骨气)。
面对失败,也有三种人,第一种是逃避失败,不敢面对,一直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这种人成为被失败一次性打垮的人;第二种是不屑于失败,无所谓,仍我行我素,这样的人麻木不仁,必将重复失败;第三种人是勇于直面失败,在失败的阵痛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爬起来,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战,因为他明白,生命遭受痛苦的时刻也是面临最大转机的时刻。
因此,当老师不在意你的时候,当同学轻瞧你的时候,请你高昂你的头,挺起你的胸,“我能行,我做给你看;我今天不行明天行,明天不行后天行;今年不行明年行,明年不行后年行。
总之我要超过你!”
有了这样的信心,你还怕谁?你身上就要时时充满青年的朝气,那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豪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气。
拿破仑说: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
让我们在“我能行”、“我拼搏”、“我成功”的信念中把一切变成可能。
第三把钥匙:能坚持。
俄国著名芭蕾舞大师帕芙洛娃说过,“不休止地朝着一个目标前进,那就是成功的秘诀”。
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让我们从故事中去找寻出这把金钥匙吧。
据说曾获日本保险行业第一名的保险推销员原一平,在他的退休告别大会的时候,很多保险界的精英参加,当人们询问他推销保险的秘决时,他微笑表示不必多说。
这时,从会场一边出现了四名彪形大汉,他们扛着一座铁架,铁架下悬挂着一只大铁球。
等铁架被抬到讲台上时,现场人士都糊涂了:他要干什么?
其中一个抬铁架的人走上前,用尽所有的力气试图推动那悬挂的大铁球,可是大铁球却经文纹丝不动。
这时候原一平走上台,拿出一个小榔头,朝铁球敲了一下,铁球没有动,隔了5秒,他又敲了一下,球还是没有动,于是他每隔5秒就敲一下,持续不停,但是铁球还是一动也没有动……
半小时过去了,台下的人士渐渐地开始骚动了,一开始大家在窃窃私语,慢慢地有人觉得无聊了,陆续有人离场而去,但原一平还是自顾自地敲着铁球。
一个小时过去了,人越走越多,留下来的只剩零星几个人了。
“动了!”有人喊出了!
“动了!”在场的人都看到了!
大铁球开始慢慢晃动了。
又经过40分钟后,大铁球摇晃的幅度越来越大,这时候想让它停下来都困难了。
启示:当我们坚持不断地在一个目标不停地用功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达成目标,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坚持到底,因为我已深知成功的秘诀: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荀子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啊!”
做,认真做,努力做,坚持做,奇迹自然而生!
祝愿大家都能够成功,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