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毒首次病程记录

药毒首次病程记录

X年X月X日17:20:14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XXX, 性别:女, 年龄:32岁,农民。

因“服药后全身多处皮肤红斑、丘疹、水泡、瘙痒半天。

”于X年X月X日16:50:10由门诊以“药物性皮炎”收入住院。

值班医师于X年X月X日16:58:40到病房及时查视患者。

病例特点:
1、现病史:患者因服药(具体不详)后感全身多处皮肤红斑、丘疹、水泡、瘙痒半天。

未在院外诊治,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急来我院就诊,由门诊以“药物性皮炎”收住院。

入院症见:全身多处皮肤红斑、丘疹、水泡、瘙痒,烦躁口干,患者神清语利,精神可,平素饮食可,夜寐可,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2、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3、体格检查:T:36℃P:78次/分R:19次/分BP:120/85mmHg
患者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楚,体型适中,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抬入病房,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斑疹、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鼻外形正常,鼻窦区无压痛,鼻通气良好,鼻中隔无偏曲,鼻无出血。

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双耳听
力无障碍,颜面无发绀,口唇红润,黏膜正常,腮腺导管开口正常,舌、齿龈无红肿出血,齿齐,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声音正常,颈对称,无抵抗感,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逆流征阴性,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质软。

胸廓正常,乳房无异常,胸壁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等,呼吸运动对称无异常,无肋间增宽或变窄,呼吸动度可,语颤对称无增强、减弱,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等,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无异常,双肺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双下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0.5cm,无弥散,心尖搏动正常,心前区无异常博动,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无增大、移位,心率78次/分,S1、S2正常,无S3、S4,律齐,A2>P2,无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脉搏节律规则,强度适中,动脉壁弹性可,紧张度无异常,无异常血管征,全腹外形正常,胸式呼吸存在,胃肠型、蠕动波阴性,无凸脐、色素、曲张静脉、疝等,腹部平坦,肝胆脾肾未触及异常,墨菲征阴性,肋脊、肋腰、季肋、上中输尿管点无压痛,未触及膀胱,肝上界在第五肋间,肝浊间界无异常,肝区叩痛阴性,无移动性浊音,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等,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脊柱正常无畸形,棘突无压、叩痛,活动度正常,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自如,无杵状指(趾)、静脉曲张、强直、水肿、肌肉萎缩,肌张力无异常,肌力5级,无不正常的动作,共济运
动及步态正常,浅深复合感觉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阴性。

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4、专科情况:患者急性痛苦病容,全身多处皮肤见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红斑、水泡、少许糜烂渗液,表皮剥脱,见瘙抓痕,余未见特殊。

5、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肾功、尿常规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其他检查已开等待回报。

拟诊讨论: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服药后全身多处皮肤红斑、丘疹、水泡、瘙痒半天。

”当属祖国医学“药毒”辨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患者的病因病机多因湿热毒邪蕴蒸肌肤,故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剧痒;湿热毒邪内扰则烦躁,发热;热毒之邪灼伤津液则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均为之象,四诊合参,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中医药毒、湿毒蕴肤证辨病辨证范畴,病性属实,病位在皮肤,患者发病,来诊及时,预后可。

西医诊断依据:1、患者因服药(具体不详)后感全身多处皮肤红斑、丘疹、水泡、瘙痒半天。

2、患者急性痛苦病容,全身多处皮肤见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红斑、水泡、少许糜烂渗液,表皮剥脱,见瘙抓痕。

3、血常规示: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肾功、尿常规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1、与疫痧鉴别:疫痧无用药史,发病骤然,高热,头痛,咽痛,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呈弥漫性针头大小的点状红色丘疹,肘窝、腋窝、腹股沟处可见排列成线条状瘀点,初期舌乳头红肿肥大,可见杨梅舌,口周苍白圈为其特征。

故可鉴别。

2、与麻疹鉴别:麻疹经9—11天潜伏期,出现鼻流涕,眼部充血,怕光,分泌物增多,初期口腔粘膜可见蓝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约经2—5天皮损发齐。

发疹时高热,出疹5—7天后体温下降,皮损开始消退。

故可鉴别。

西医鉴别诊断:1、与荨麻疹鉴别:荨麻疹多发病突然,可发生大小不一、数目不定的水肿性风团,忽起忽消,不留痕迹。

荨麻疹发作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可反复发作,自觉剧痒,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有的可导致呼吸道水肿甚至呼吸困难而引起窒息。

故可鉴别。

2、与湿疹鉴别:湿疹皮肤损害,呈多形性,初起多为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密集的粟粒大丘疹或小水疱,水疱破后形成点状渗出及糜烂面,逐渐向周围蔓延,自觉剧痒。

故可鉴别。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药毒
湿毒蕴肤证
西医诊断:药物性皮炎
诊疗计划:
1、外科护理常规Ⅱ级护理、清淡饮食。

2、完善入院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协助进一步诊治。

3、西医予抗感染、止痒等治疗。

中医四诊合参,辩证拟方,以清热利湿解毒。

拟萆藓渗湿汤加减。

方药如下:
萆薢15g 苡仁50g 黄柏10g 茯苓30g
丹皮15g 泽泻20g 滑石30g 通草10g
雷公藤30g五味子10g白癣皮20g地肤子20g
刺蒺藜30g茵陈15g 蜈蚣3条乌梢蛇20g
×3剂煎服法:头煎加冷水500ml,浸泡1小时,文火煮沸30分钟,取汁150ml,二煎加冷水300ml,取汁150ml,两煎混合,分三次温服,每日一剂。

(患者拒服中药暂未开)
4、适时配合中医传统外治,内外并治,改善症状。

5、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医患合作,争取早日康复。

6、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经治医师:XXX手签:
X年X月X日08:50:10 首次主任查房
今早X科主任查房,患者诉全身多处皮肤红斑、丘疹、水泡、瘙痒,烦躁口干,患者神清语利,精神可,平素饮食可,夜寐可,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查体:T:36.8℃P:72次/分R:19次/分BP:118/80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被动体位,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颈
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质软。

胸廓正常,双肺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双下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前区无异常博动,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无增大、移位,心率7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下腹可复性包块,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

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

如为不完全性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肝胆脾肾未触及异常,墨菲征阴性,肋脊、肋腰、季肋、上中输尿管点无压痛,未触及膀胱,肝上界在第五肋间,肝浊间界无异常,肝区叩痛阴性,无移动性浊音,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等,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脊柱正常无畸形,棘突无压、叩痛,活动度正常,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X主任查房询问病史,检查患者,翻阅病历后指示:1、住院记录及首次病程书写及时,合乎规范。

2、中医辨病辨证正确。

3、西医诊断明确。

4、同意主管医师中西医鉴别诊断,继续完善相关检查。

5、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得当可行,加强中医特色治疗发挥中医优势。

6、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适当加强锻炼促进恢复,医患合作,争取早日康复。

其余治疗不变,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上级医师:XXX手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