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探测器”前世今生,烟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之一。
根据相关统计,全世界平均每1天发生的火灾就高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
而且火灾造成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进还在呈几何级地翻倍增长。
由此产生了对火灾自动探测技术的迫切需求,尤其是火灾烟雾探测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较为广泛的应用。
烟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烟雾探测器,又叫烟雾报警器,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由总线供电,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联网、通讯组成一个报警系统。
根据使用的传感器类型来划分,火灾烟雾探测器可分为离子烟雾报警器和光电烟雾报警器。
烟雾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烟雾探测器自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第一台用电的自动火灾探测器,是由爱迪生的合伙人、美国物理学家兼数学家Francis Robbins Upton于1890年获得专利。
不幸的是,他的这一成就常常为人们所忽略了。
这是由于当时一字之差的一个乌龙事件造成的——他的专利被错误的标记为“便携式电动轮胎报警”(Portable Electric Tire-Alarm),正确的应该是“Portable Electric Fire-Alarm”便携式电动火灾报警器。
随后的1902年,英国工程师George Andrew Darby(乔治·安德鲁·达比)在英国伯明翰申请了第一台欧洲电热探测器的专利。
他的发明被称为“黄油哨兵”,并被视为是现代烟雾探测器的前身。
他的发明构造很简单:两片电板,中间夹着一块黄油,当烟雾腾升而起时,它们就会融化黄油,令两片电板互相接触形成通路,从而引发警报。
与其说它在探测烟雾,不如说它在探测温度。
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不幸的是也有非常多的弊端:首先,它很容易误报,烈日炎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