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设计人:罗小琴审核人:时间:2014年秋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编号:1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在这一学期要使学生“能认识钟表,了解24小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本单元主要教学“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在这里要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度量性以及体验并估计时间的长短。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量工具;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形象中建立新知识。
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间单位秒。
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导学目标:1、我会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我能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我会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我能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导学重点:我能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度进行度量。
导学难点:我会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导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时间秒导学内容:认识时间单位“秒”,时、分、秒的关系以及体验秒。
导学分析: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要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导学目标:1、我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会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我能初步建立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导学重点:我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并且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导学难点:我知道经历1分=60秒的过程,我会体验1分、1秒时间的长短,有珍惜时间的意识。
导学准备:钟、课件。
导学过程:一、预学1、创境引题:我们哪些同学看《春节晚会》时坚持到了最后?你还记得当时的情境吗?(倒记时)谁知道“十、九、八、七……”是以什么作单位的?(秒)揭示课题: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秒”。
2、独立探究认“秒”,请各位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独立学习。
a仔细观察:你看到“秒针”是怎样走的,听到了什么?b细心尝试:你用1秒钟能做些什么事?c大胆质疑: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二、互学:1、小组交流:围绕“自学提示”的三个问题进行,把小组内不明白的问题收集整理起来。
2、展示点拨:(要充分结合课件的动画过程使学生体会)展示一: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一下的同时就“嗒”一下,就是1秒。
我用1秒钟可以眨一下眼睛、拍一下手、写一个字,说明一分钟的时间很短。
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展示二:老师为学生计时,让学生用1秒针桌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记录下来,亲身体验1秒的长短。
展示三:师生合作:边拨秒针,其他学生说出之间经过的时间。
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四: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走一大圈就是60秒,同时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说明1分=60秒。
展示五: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互相质疑释疑。
点拨释疑:(也可以是学生的感受)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大约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飞机每秒飞行250米;火车每秒开55米;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三、评学:1、基础练习: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时钟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也就是()分钟,所以我们说1时=()分。
秒针走1圈,分针走()小格,也就是()分钟,所以我们说1分钟=()秒。
分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分,秒针走2小格是()秒,时针走2、大格的时间是()时。
全班齐练,请小老师做评价。
讲解疑难。
2、当堂作业:在()里填合适的单位。
小学生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10()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方跑50米的时间大约是11()。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要30()。
3、拓展课外调查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小老师做评价,讲解疑难。
4、评一评自己或小组的学习情况及对老师的建议。
板书:秒的认识时分秒(表示很短的时间)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走一大圈就是60秒,同时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1分=60秒第二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导学内容:书中第五页的例二。
导学分析:由于时分秒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教学时应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充分的体验。
导学目标:1、我能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换算并能计算经过时间。
2、具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计算经过时间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导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换算并能计算经过时间。
导学难点:我能正确地进行换算和计算经过时间。
导学难点:我能正确地进行换算和计算经过时间。
导学准备:课件导学过程:一、预学:1、创境引入:揭示课题: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叫什么名字?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但不出示问题)小明从家走的时间和走到学校所用的时间。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2、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独立学习。
a独立思考: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几种方法?b细心整理:把自己的方法整理清楚。
d大胆质疑:你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二、互学:1、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比较发现有哪些方法,哪一种最简便,做好向全班展示的准备。
2、展示点拨:学生可能会一个小格的往下数,一共有15个小格就是15秒。
或者一个大格的往下数,3个大格,一共是15秒。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用7:45-7:30=15分。
都是正确的,要引导学生比较看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让学生意识到优选方法的必要性。
点拨释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看中间经过了几个大格,就是几个5分,再数不够一个大格的是几分。
三、评学:1、基础练习:第7页的第5题。
第7页的第8题。
完成后小组交流、讲解。
2、拓展练习:2时=()分 60秒=()分 3分=()秒1分40秒=()秒 100秒+20秒=()分完成后小组相互说思考方法,再全班交流:突出1小时是60分,2小时就是2个60分,60×2=120分.1分40秒必须先把1分想成60秒,再加上40秒等于100秒,100秒加20秒等于120秒,再化成2秒。
3、当堂作业:(1)想一想,填一填。
9分=()秒 5时=()分9时38分=()分 600秒=()分(2)比大小:6分()60秒 3时()18分30秒()3分 3时()300分100分()1时 180秒()3分(3)小明7:05从家出发去公园,7:30分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4、拓展:课外观察,你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5、评一评自己的新收获和小组表现情况。
板书设计:时间的计算7︰30————7︰45 45-30=15(分)2时=( 120 )分 4分=( 240 )秒×60 ×60第三课时时分秒综合练习导学内容:教材练习一的7、9、11题导学目标:1、我会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时、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2、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调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调查睡眠的时间等活动,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我能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导学重点:我能正确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制作时间表并灵活解决问题。
导学难点:我能灵活地解决问题、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导学过程:一、预学:1、创境引入:出示我校学生上午的作息时间表。
问:你们看懂了什么?你能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吗?2、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独立学习。
a、请算出上午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b、10时的时候,学生在干什么?C、如果你从家到学校用10分针的话,你最迟什么时间从家出发?为什么?d、你能发现是时间的规律吗?请填出第四节课设的时间。
e、哪些问题还需要别人的帮助?二、互学:1、小组交流:围绕“提示”中的问题进行,形成共识,解决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并把组内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展示点拨:小组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展示点拨一:突出“上午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时间表上没有上午10时,你怎么知道这时学生在干什么?展示点拨二:为什么你最迟7:50分必须从家出发,使学生会逆推时间,教育学生养成不迟到的习惯。
展示点拨三:发现课表的规律是个难点,需要对课表进行整体观察,发现每节课都是40分钟,中间的时间都是15分(除大课间),这样学生才能推算出第四节课的上课、下课时间。
展示点拨四:提出小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三、评学:1、基础练习:填一填:(1)小月每天6:30起床,小云每天6:19起床,()起得早,早()分。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3)秒针走两圈经过的时间是()。
(4)填经过的时间:8:45——9:10 12:05—(55分)—()()—(半小时)—11:00 3:30()4:102、拓展练习:学校组织到文化宫看演出,下午2:30开始,4:10结束。
(1)从学校到文化宫需要15分钟,他们最晚什么时间从学校走才不会晚?(2)这场演出多长时间?3、完成数学书相应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