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ppt9

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ppt9


项目 动脉血分压 PaO2
参考值 临床意义 10.6~13.3KPa(80~100mmHg) 判断肌体是否缺氧及程度<60 mmHg(8KPa): <10.6 KPa(80mmHg);缺氧 <40 mmHg:重度缺氧<20 mmHg:生命难以维持 1.结合PaO2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PaO2<60 mmHg, PaCO2<35 mmHg:Ⅰ型呼吸衰竭PaO2<60 mmHg,PaCO2 >50 mmHg:Ⅱ型呼吸衰竭2. 判断有否有呼吸性酸碱平 衡失调PaCO2>6.67 KPa(50 mmHg):呼吸性酸中毒 4.67~6.0KPa (35~45mmHg) PaCO2<4.67 KPa(35 mmHg):呼吸性碱中毒3. 判断有 否有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PaCO2↓,可减 至10 mmHg代谢性碱中毒:PaCO2↑,可升至55mmHg4.判 断泡通气状态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不变PaCO2↑肺泡 通气不足PaCO2↓肺泡通气过度 95℅~98℅ 7.35~7.45 22~27 mmol∕L <7.35: 失代谢酸中毒(酸血症)>7.45:失代谢碱中毒 (碱血症)
二 病因
• 1.呼吸道病变
•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 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 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 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 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 化碳潴留。
80-100 <60 <60
35-45 正常(低氧血症) >50 (高碳酸血症)
• 实验室检查
• 1.动脉血气分析 PaO2<60mmHg,伴有 或不伴PaCO2>50mmHg. •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胸部CT 和放射性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可协助分析呼衰 的原因。 • 其他检查 尿中可见红细胞、蛋白及管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素氮升高;亦可 有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钠、低血氯等。
焦虑、恐惧:与呼吸窘迫、疾病危重气管插管有关
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给病人关心体贴,向病人及家 属讲解呼吸衰竭的特点,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提高生活质量。 2、家庭支持:指导病人家属了解康复治疗重要性。
• 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病程和治疗不了解、文化 层次低有关
•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治愈疾病 的信心
• 5、积极处理原发病或诱因 • 6、保护脑细胞功能 • 7、并发症的防治 如休克、上消化道岀血等并发症行相应处理 • 8、休息、营养支持 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 饮食
病例介绍
• 患者冯起隆,男,68岁,因咳嗽2天,呼吸困难 半小时于2014年5月19日11:00入院。入院时患 者神志清醒,精神差,点头呼吸,面色紫绀。呼 吸24次/分,脉搏128次/分,血压 136/94mmhg,微量血糖6.6mmoL/L。入院后 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心电监护,建立静脉 通路,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图检 查,抽血常规、生化、心肌酶、血气分析,导尿, 胸部CT检查等处理。
• (四)循环系统表现
• 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 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 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CO2潴留者出现体表静 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升高;慢性 呼衰并发肺心病时可出现体循环淤血等右心衰竭 表现。因脑血管扩张,病人常有搏动性头痛。
• (五)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 • 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时出现尿 量减少。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 血。

分类
• Ⅰ型呼吸衰竭 • Ⅱ型呼吸衰竭 • 急性 • 慢性 • 泵衰竭 • 肺衰竭
按动态血气 分析 按病程 按病理生理
呼吸衰竭
分 类
PaO2
(mmHg)
PaCO2
(mmHg)
正常 Ⅰ型 Ⅱ型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从而造成换 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 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是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
(三)气管插管的护理
1 固定导管,检查其深度距离口腔24—26cm,保 持气管插管下端在气管分叉上1-2cm,插入过 深,导致一侧肺不张,过浅易使导管拖出,选择 合适的牙垫,以利于固定 和吸痰。 2.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定时给予气道内滴注 湿化液、加强气道冲洗、雾化吸入及吸痰. 3.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 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4.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吸痰顺序为气管内-口腔-鼻腔,不能用一根吸 痰管吸引气管、口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 15秒.
• 2.肺组织病变

• 3.肺血管疾病
•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 脉,发生缺氧。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 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 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 4.胸廓病变

•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 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 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 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六、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无力及气管 插管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的建立有关
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化
道出血、心力衰竭、休克
Page 24
焦虑、恐惧:与呼吸窘迫、疾病危重气管插管有关
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病程和治疗不了解、文化层次低有关。
护理
(一) 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的观察,如呼吸 频率>25次/分,常提示呼吸功能不全,有可能 是呼吸窘迫综合症先兆期的表现。观察意识状况、 发绀、皮肤的温湿度、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出血 倾向球结膜有无充血水肿 ,两侧呼吸运动的对 称性, 2.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3.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的重要 指标
四 临床表现 (一) 呼吸困难
多数人有明显的呼吸困 难,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 呼吸频率增加,病情严重 时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 吸肌活动增加,可出现三 凹征。慢性呼衰表现为呼 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 时呼吸浅快,并发CO2麻 醉时,出现浅慢慢呼吸或 潮式呼吸。
• (

(二)发绀
•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SPO2低于90%时,出现口唇、 指甲和舌发绀。另外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 相关,因此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明显,而贫血病人则不明 显。
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
• 1. 评估病情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呼吸困难、心悸、 意识状态等的变化,了解血气分析的结果,记录24小时 出入量。 •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予以半卧位,鼓励有效的咳嗽、咯 痰,可予物理疗法协助排痰或吸痰;做好氧疗和机械通 气病人的护理。 • 3. 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药物治疗及护理,如呼吸兴奋剂 点滴不宜过快,注意药后呼吸频率、幅度、神志的变化。 • 4. 心理护理。
动脉血分压
PaCO2
动脉血氧饱和度 血液酸碱度
SaO2 pH
碳酸氢根 (HCO3-)标准碳酸氢 SB 根 全血缓冲碱 二氧化碳结合力 剩余碱 BB CO2CP BE
实际碳酸氢 AB 根
呼吸性酸中毒:HCO3-↑,AB>SB呼吸性碱中毒:HCO3- 是动脉血在38℃、 ↓,AB<SB代谢性酸中毒:HCO3-↓,AB=SB<正常值代 PaCO25.33KPaSaO2100℅条件下, 谢性碱中毒:HCO3-↑,AB=SB>正常值 所测的HCO3-含量。AB=SB 是血液(全血或血浆)中一切具 有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的总 代谢性酸中毒:BB ↓,代谢性碱中毒:BB ↑ 和45~55mmol∕L 22~31 mmol∕L 临床意义与SB相同 临床意义与SB相同BE为正值时,缓冲碱(BB) ↑BE为负 ±2.3mmol∕L 值时,缓冲碱(BB)↓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 无力及气管插管有关 1、 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抬高床头并定时更换 卧位,协助翻身拍背,以利排痰。 2 、给病人吸入湿化氧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湿 润呼吸道,促使痰液排出。 3、 对于神志清醒者,鼓励其有效咳嗽排痰。 4、 对于痰多昏迷者,定时从气管导管内吸痰,注 意无菌操作
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 化道出血、心力衰竭、休克 1、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2、观察有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温暖 多汗等缺氧和CO2潴留表现。 3、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4、监测并记录出入液量,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检查、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 5、观察有无神志恍惚、烦躁、抽搐等肺性脑病表 现,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6、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颜色、性质、量。
口唇及指甲发绀


(三)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 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随着PaCO2升高,出现 先兴奋后抑制症状。兴奋症状包括烦躁不安、昼 夜颠倒、甚至谵妄。CO2潴留加重时导致肺性 脑病,脑病出现抑制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肌 肉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七、护理措施
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1、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保持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以利呼 吸。 2、遵医嘱给氧,给氧过程中观察氧疗效果,若呼吸困难缓 解,心率下降,紫绀减轻,面色红润表示给氧有效。若 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重,提示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应 通知医生,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和辅助呼吸器,必要时给 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 、严密监测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等。 4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喘药,以及超声 雾化,促进痰液排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