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设计依据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3、《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4、《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定》(DB11/T302-2014)5、《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2013)6、《聚乙烯燃气管道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程》7、《燃气专用设备应用标准-聚乙烯管材、管件、阀门及钢塑转换管件》QB/3M08-20128、甲方提供有关图纸、资料。
9、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
10、高压管网公司的输配管网资料。
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1)本工程中压天然气管道压力级制为中压A,设计压力为:0.4MPa。
(2)本设计为该工程第13期施工图,有后续设计。
(3)通气方式:中压A带气接气4处,接气点1为钢管DN300接DN300,接气2为钢管DN200接DN200;接气点3为钢管DN300接DN300,接气4为钢管DN300接DN400;(4)本工程预计用气时间2015年12月底。
三、(一)钢管技术要求1、管径大于DN200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8),材质为Q235B;管径小于等于DN200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材质为20#钢。
2、外线采用直埋敷设,埋设在车行道主干线下时,埋深不得小于1.2m,在车行道支线下时不得小于1.0米;埋设在非车行道干线下时,埋深不得小于0.9m。
3、管顶上方0.5m处敷设警示带。
当管道公称直径<400时。
警示带数量为1条;当管道公称直径≥400时,警示带数量为2条,且间距为150mm。
4、管道采用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具体要求详见《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23257-2009)。
补口采用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套(带),热收缩套(带)与聚乙烯层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采用热收缩带时,应采用固定片固定,周向搭接宽度应不小于80mm。
5、管道下沟前必须对防腐层进行100%的外观检查,回填前应进行100%电火花捡漏,检测电压为15KV,无漏点为合格。
回填后必须对防腐层完整性进行全线检查,不合格必须返工处理直至合格。
6、当管道设计压力为0.4MPa时,所使用的附件压力级应不小于1.0MPa。
7、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应遵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提出的钢种等级、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等,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结果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焊接工艺规程和焊接工艺评定内容、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的规定。
9、管道组焊前,应对焊口内外100毫米范围内的油漆、污垢、锈、毛刺等清扫干净,检查管口不得有夹层、裂纹等缺陷。
10、管道接口处坡口采用V型,如采用热加工方法,必须除净其表面的氧化皮,并将影响焊接质量的凹凸不平处消磨干净。
11、应采用氩弧焊打底,打底后的焊缝应及时进行填充焊。
每条焊缝应一次连续焊完不得中途停焊,不得在管道上引弧或试验电流,焊接完毕后应将焊缝表面的熔渣、飞溅物清理干净。
12、须对每个焊口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的有关要求。
13、管道焊接及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的要求。
焊条采用E4303或E5016(GB/T5117-2012)焊条。
焊条、焊剂在使用前应按出厂说明书的规定烘干,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干燥。
14、燃气管道的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验。
并达到《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方法》(GB/T12605-2008)Ⅱ级标准。
15、管道每个接口焊完后,需在来气方向距焊口100mm处,用钢印打上焊工代号。
管道焊缝应有竣工图,标明探伤位置、编号和焊工代号。
16、燃气管道安装完毕后应依次进行管道吹扫、前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17、燃气管道的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钢管不小于0.4MPa;气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满足下列要求:设计压力小于5KPa时,试验压力为20KPa;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5KPa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且不得小于0.1MPa。
18、中压钢质管道应做电保护,详见DBH5-1~DBH5-5.(二)聚乙烯管道技术要求1、中压聚乙烯燃气管道采用PE100、SDR17.6系列管件及管材(黑色加橙色醒目条纹),低压聚乙烯燃气管道采用PE80、SDR17.6系列管件及管材(黑色加黄色醒目条纹)。
2、聚乙烯燃气管道中的管件、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件》GB15558.2的规定。
3、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应采用电熔连接(电熔承插连接、电熔鞍形连接)或热熔对接连接。
管道连接时,不得使用明火加热。
公称管径小于等于90mm的管材、管件和阀门,以及焊接端部标准尺寸比(SDR)不同的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时,必须用电熔连接。
4、聚乙烯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不应小于企标中表4.3.2-1和4.3.2-2的规定。
5、聚乙烯燃气管道埋设在车行道下时,埋深不得小于1.2m;在车行道支线下时不得小于1.0m;埋设在非车行道(含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9m埋设在庭院(指绿化地及汽车不能进入之地)内时不得小于0.5m。
6、聚乙烯管道阀门应直埋敷设,埋深不应小于0.8m。
7、带放散的聚乙烯阀门,应设置在偏心井室内。
放散管应有固定措施。
井室做法参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燃气工程设计施工》05R502第82页。
8、聚乙烯燃气管道埋地敷设时,必须采用一体式钢塑转换接头连接。
PE管支线的钢塑转换接头应安装在距钢管干线2m以外;当引入管为地下引入时,应在距建筑物外墙0.7m以外设钢塑转换接头;当引入管为地上引入时,可在引入口保护台中采用钢塑转换法兰连接,PE 出地面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做法见企标图4.3.11);在调压箱箱体内可采用钢塑转换法兰连接,PE出地面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做法见企标图4.3.11)。
9、钢塑转换接头钢管端与金属管道连接应符合相应的钢管焊接、法兰连接的规定,并应采取降温措施。
10、聚乙烯管道土方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的相关规定。
11、聚乙烯燃气管道入沟后,管材上的标志应朝向地面。
12、聚乙烯燃气管道敷设时,管道允许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25dn。
不得采用机械方法或加热方法弯曲管道。
13、聚乙烯燃气管道末端预留长度1.5-2m。
14、市政道路及绿化带下面的聚乙烯管道,埋设电子标识器和警示保护板,并满足下列要求:(1)在聚乙气管道敷设过程中,在拐点、三通、交叉点、高程变化埋设电子标识器以示标记;(2)在直管段上根据管线重要性以及具体地埋状况,一般间隔不大于200m埋设1个电子标识器以示标记;(3)埋设前,应读取电子标识器上的电子标签(即ID号);(4)埋设前,电子标识器应写入标识点管道的管材级别、管径、SDR值、埋设、埋入点特征、投用时间等信息;(5)埋设前,应将标识器上的电子标签撕下贴到施工图的相应位置,并将图纸移交管理单位;(6)电子标识器应与管道间采取固定措施;(7)应根据管道埋设深度选择不同的电子标识器。
15、在小区道路及绿化地下面(庭院管线)的聚乙烯管道,设置地面标识和警示保护板并满足下列要求:(1)地下管线敷设完成,恢复路面时将地面标识沿管道走向安装于地表,并在拐点、三通、交叉等特殊点进行安装以示标记;(2)根据管线重要性以及具体地埋状况,一般安装间隔不大于50米;(3)根据地面情况不同(硬质路面、便道、绿地),地面标识可分为平面标识和标桩两种。
平面标识应用于硬质路面和便道,标桩应用于绿地16、敷设警示保护板应满足下列要求:(1)警示保护板可选用厚度为5mm的PE卷状板材,正上方印有“下有燃气管道”的警示语及抢修电话号码,印有警示语的一面向上敷设;(2)警示保护板宜敷设在管顶上方300~500mm处,但不得敷设于路基或路面里;(3)当警示保护板需随着聚乙烯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将保护板剪短,用尼龙电线绑扎带将保护板两端连起。
(4)警示保护板的宽度应大于聚乙烯燃气管道的直径,一般不小于400mm。
(5)压力不下降为合格。
17、聚乙烯管道安装完毕后,应依次进行管道吹扫、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并应符合企标的相关规定。
(1)严密性试验仪表采用电子压力记录仪;(2)试验介质宜采用压缩空气;(3)试验压力:设计压力≤0.01MPa,试验压力为0.1MPa;设计压力>0.01MPa,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且不小于0.1MPa;18、管道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最低试验压力不应小于0.20MPa.19、聚乙烯燃气管道严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20、为尽事宜详见企标。
四、健康、安全与环境1、施工应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2、对高温、寒冷天气等特殊条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施工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后上岗。
4、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5、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9号)。
6、施工单位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7、施工中配电箱应放置在避水、干燥的地方,且接地良好。
应设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严禁私自乱接电源。
电力装置应有良好的接地,并应安装防触电保护装置。
8、试压及清扫作业时,人员应在警戒区外。
9、夜间施工时,机械照明灯、指示灯应齐全、完好,作业现场应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
10、现场施工时应设立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逃生通道,并应配备消防器材。
11、作业区应设置安全警戒区,设立明显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作业区严禁吸烟。
12、沟槽、竖井的开挖与支护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应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防洪墙和护栏。
作业人员出入基槽或基坑,应设上下坡道、踏步或梯子,并应有雨雪天防滑设施或措施。
13、在建工程外侧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并应设置警告标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过路口处的沟槽应铺设钢板。
14、高处作业时,应设有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