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QP.15)
1目的
对所有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以下简称监测设备)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以使顾客确信公司的监视和测量系统具备对产品实现实施准确监视和测量的能力。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及证明产品符合要求的监测设备、计算机软件的控制。
3 职责
3.1 质检部负责监测设备的归口管理;负责建立监测设备的台账和档案管理;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监测设备进行跟踪处理。
3.2 公司各部门负责对其所使用的监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4工作程序
4.1 公司根据所需的测量能力和测量要求配置监测设备,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监测设备的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具有适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4.2 质检部负责建立监测设备台账,记录监测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购进日期、校准周期、监测设备领用人。
4.3监测设备的初次校准
4.3.1 新购进的监测设备,经验收合格后,由质检科负责送国家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
对经检定合格的监测装置,应进行状态的唯一性标识;
4.3.2 对没有国家检定校准标准的监测设备应记录用于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4.4监测装置的周期校准
4.4.1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监测装置,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与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能力一致。
4.4.2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测装置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
4.4.3质检部在每年十二月编制下年度的《监测设备校准计划》,根据校准计划
执行周期校准。
a) 需外校的监测设备由计量室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检定校准;
并填写
检定校准记录;
b) 需内部校准的监测设备,由质检科按规定进行校准,并填写校准记录。
4.4.4 校准合格的监测设备由校准人员填发检定校准合格证,并标明有效期;检定校准合格证原件由质检科妥善保管,复印件由使用者保管。
4.4.5 对于监视和测量使用的软件,在使用前应进行确认(自校准),在必要时再确认,证明其能用于验证生产产品的符合性。
并填写相应的确认记录。
4.4.6 当把样板、夹具、卡板、量规、模具等用作监视和测量时,在使用前应进行校验,按规定进行标识,在使用中进行复验并保存记录。
4.5 监测装置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
4.5.1 使用
a) 监测设备的使用环境应符合相关技术文件规定,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适用监测设备,确保监测设备的测量和监控能力与要求一致,防止使用操作不当而使监测结果失效;
b) 在使用监测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监测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后应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c) 监测设备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再调整,但应防止因调整不当而使监测结果失效。
4.5.2 监测设备保管者和使用者,在监测设备搬运、维护、贮存过程中,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4.5.3对于生产和检验共用的设备用作检验前,由检验员加以校准并作好记录,以证明其能用于产品的接收。
4.6监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控制
4.6.1 发现监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监视和测量工作,并向质检部报告。
4.6.2 质检部负责追查使用该监测设备监视和测量的产品流向,再评价以往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需要重新监视和测量的范围,并重新监视和测量。
4.6.3 质检部负责对监测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并重新校准,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7 对无法修复的监测装置,质检部确认后,经批准报废或作相应处理。
4.8 监测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等,应记录。
4.9 当把样板、夹具、卡板、量规、模具等用于测量手段时应经检验合格,贴上相应的合格标识,在使用前应进行校验,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存记录。
4.10 计算机软件控制
4.10.1 当把计算机软件作为监视和测量手段时,在初次使用前应对其进行确认,确保其具有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
需要时,进行再确认。
4.10.2 计算机软件确认的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
5 支持性文件
5.1 CDM.QP.02 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计划
6.2 监视和测量设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