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昼夜长短的变化ppt共25张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昼夜长短的变化ppt共25张


重难点突破5: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半球昼夜长短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是极夜
夏至
自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除极昼极夜 外)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是极夜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内是极昼
冬至
自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除极昼极夜 外)
春分 秋分
【答案】 (1)A (2)D (3)A
触类旁通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3.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某 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 阴影为黑夜。据此完成(1)~(3) 题。
(1)该纬度圈的纬度可能是( ) A.0° B.23°26′S C.30°N D.30°S (2)关于T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3)关于P地昼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长10小时 B.昼长11小时 C.昼长12小时 D.昼长13小时
夏至
北回归线
春分
南回归线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 化为零
D
(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 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 A.0<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1
c
A
C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 • •
• 命题探究 ► 命题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例3 [2014•浙江卷] 地球上某点, 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 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悉尼,5月 B.美国华盛顿,1月 C.南非好望角,9月 D.印度孟买,4月
日出 1/2昼长 正午 日落
1/2昼长
例题14:(2008年全国卷)
右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7—9题 7.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 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夏至 A.66.5°N 66°N 40°N 40°S 北半球 B. 66.5°S 66°S 40°S 40°N 秋分 C.66.5°N 66°N 0° 40°S 春分 D. 66.5°S 66°S 0° 40°N 南半球 8.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冬至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9.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 A.0<Pa/Pb<1 B.Pa/Pb=0 C.Pa/Pb=1 D.Pa/Pb>1

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昼夜均为12小时。 •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夜均为12 小时。
返回目录
7.A1、B2 8.C4[2014·全国卷]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 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7~8 题。 8.D [解析] 主要考查地理现 7.甲地位于乙地的( ) 象发生的时间。这段时间太阳直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射点位于北半球,欧洲北部正值 C.东南方向 夏季;澳大利亚正值冬季,不易 D.西南方向 发生森林火灾;好望角属于地中 8.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海气候,正值冬季,温和湿润;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墨西哥湾正值夏季,热带气旋活 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动频繁。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7.B [解析] 主要考查方向的判断。中山站(约 69°S)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 半球各地6时前日出,南半球各地6时后日出。甲 地于当地时间5时40分看到日出,乙地于当地时间 6时20分看到日出,由此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 。据甲地与乙地同时看到日出可知,甲、乙同位 于晨线上,乙地地方时较早,位于甲地东侧。故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昼长和夜长都是12小 时),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例3 Ⅱ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 白昼长度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 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A
【解析】 (1)该图表示上半年, 即1~6月,1月1日至6月22日之间北半 球各地昼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短。 从图中看出,从a月到b月①②③三地 昼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在北半球, ④地昼渐短,所以④地在南半球。所 以选A。
例题12:(2003年 全国卷)一艘由太平洋
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 (图中左上角)时,一名 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 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 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 判断下列各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
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的判读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 纬线圈分割成昼弧 和夜弧。同一纬线 圈上,若昼弧长于 夜弧,则昼长夜 短, 反之昼短夜长;赤 道上全年昼夜等 长。
2.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 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 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如下图 所示 :
(2)看图,a月和b月①②③三地昼 长小于12小时,所以昼短夜长,而④ 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昼长夜短, 故AB都错。③地昼长接近12小时,所 以③地纬度比②地低,昼夜长短的年 变幅小,故C错。③地与④地之间的赤 道上昼夜等长,故选D。 (3)①地在a月昼长变化约为2小时, ①地在b月昼长变化约为5小时,故0< Pa/Pb<1。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 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 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与直射点位置无 关。如图:
4.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 /15°。
4.昼夜长度的推算:(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 -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 时间)×2。
D
返回目录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 • •
例5 [2012•山东卷] 科考队结束了 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 4月21日返回到P 地。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 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C
返回目录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 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 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 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 夜长(昼长)相等。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 •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3)昼夜长短的判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 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 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夜长相等,例如 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三个点的经度数可 以推断出该半球是北半球,又从该纬线圈的昼夜 状况(昼长夜短)知该纬线圈不是赤道,结合以上 两点,可知C项符合题目要求。第(2)题,由于太 阳直射北半球,而T地所在地区的昼夜情况是昼 长夜短,故该地应在北半球,而该地的经度是 22.5°W,位于西半球,故选C项。第(3)题,由 于P地所在的经线圈在北半球,且昼长夜短,因 此,符合本题要求的只有D项。
答案:(1)C (2)C (3)D
例题13: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
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 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城 市 甲 乙 A.东北方 C.东南方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5:28 19:00 7:23 20:27
B.西北方 D.西南方
• 点拨: • 由甲地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甲地正 午的时候北京时间=日出+ 1/2昼长 = 5:28+(19:00—5:28) ÷2=12:14, 同理可算出乙地正午 时北京时间是13:55。
A
返回目录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来自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 命题点二 昼夜长短的计算 • 例4 [2014•广东卷] 北半球春分日 ,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 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 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 • A.1/2 • B.1/3 • C.1/6 • D.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