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地球的运动 自转 赤道平面 公转 黄道平面
6.22夏至
黄赤交角
3.21春分
9.23秋分
次年3.21春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2.22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的变化
【背景知识】
同一纬圈上:
昼弧+夜弧= 24 小时
昼弧=夜弧,则昼夜 等长 ;
昼弧>夜弧,则昼 长 夜 短 ; 昼弧<夜弧,则昼 短 夜 长 ;
1)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
差值最大可达:
A、1小时25分 B、3小时05分 C、2小时06分 D、1小时58分 2)据表中的资料,可知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A、西安
A、12月12日
B、成都
B、12月22日
C、上海
C、1月2日
D、拉萨
D、1月11日
3)下列日期中,与本表所示城市日出日落时间大致相同的是:
1.下列四个日期中温州昼夜时间差最小的是( B ) A.9.10 B.10.1 C.6.1 D.1.1 2.夏至日,下列四地昼夜时间差最大的是( D ) A.海口 B.温州 C.杭州 D.北京
【高考回眸】
※
(2008·上海)“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 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 (180°,23.5° S) 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 ,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 12月22日 。 期是__________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C.乙地昼长20小时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D.甲地夜长12小时
【高考经典】(2008广东卷) 右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 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 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 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
范围的比例是:
A.1∕4 B.1∕2 C.1∕3 D.大于1∕2 4)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北冬南夏
(2011· 安徽皖中名校联合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下图为夏至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 况,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 点的排列顺序是( D ) A.由低纬到高纬 B.由南到北 C.由东到西 D.由北到南 2、图中甲地的日落时刻是 ( D ) A. 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练习2】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某 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据此回答:
城市 北京 哈尔滨 西安 日出时间 7:18 日落时间 城市 上海 成都 拉萨
9:32 16:50 6:54 8:57 15:51 7:33 10:02 17:35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6:36 10:15 16:51 7:44 10:18 18:02 8:34 10:22 18:56
昼最长 夜最短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
节气时间段 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极昼极夜范围 变化情况 北极圈内极昼 范围逐渐扩大 北极圈内极昼 范围逐渐缩小
春分至夏至 夏 昼 白昼逐渐变长 半 长 夏至至秋分 年 夜 白昼逐渐变短 短
秋分至冬至 冬 昼 北极圈内极夜 白昼逐渐变短 范围逐渐扩大 半 短 冬至至春分 年 夜 北极圈内极夜 长 白昼逐渐变长 范围逐渐缩小
※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 乙 地。 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幅度是____ D。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在问题设计上,更多的是利用光照 图切入,因此要熟悉和理解不同时间背景下的日照图。 不同节气的日照图
节气 夏至
侧视图
俯视图
北半球
南半球
S
冬至
S
两分
S
【难点突破】
1、 图文转换
※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中三条曲线各代表哪一日 (二分二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
①冬至日 ①
②夏至日 ②
③春、秋分
③
※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中三条曲线各代表 哪一条纬线昼长随季节的变化? 昼长(小时) 24 北极圈 赤道 南极圈
【练习1】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 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回答: 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A、8小时 A、8小时 B、10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D、14小时 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3)学校所在的经度约为: 学校所在地7:00日出 C、122°E D、116°E C、9月 C、较高 D、11月 D、无法判断
A、120°E
A、4月 A、较低
B、125°E
B、7月 B、相同
4)该日可能在:
5)此日甲城的昼长时间较该校所在地的短,则甲城的纬度较学校:
4、根据昼夜长短推断大致季节及纬度高低
原则: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季节相反,哪个半球 昼长夜短,则该半球处夏半年,其不仅有太 阳直射点分布,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并 有极昼地区出现;另一半球则处冬半年,昼短 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并有极夜地区 出现。 昼夜长短的时间差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 增。赤道上的昼夜长短时间差为0。
二、昼夜长短变化知识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推断大致的日期 一年中同一昼夜长短时间在同一纬线上有两次出 现的机会,且日期以“二至日”大致对称分布。 2、根据极昼极夜范围推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极昼地区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互 为余角;极夜地区的最低纬度与此时极昼地区的最低 纬度度数相同,南北相反。 3、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经度位置 一般程序: Ⅰ、根据昼夜时间长计算日出(或日落)地方时 Ⅱ、对照日出(或日落)地方时与当地区时差计算经度差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北(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直射点向北(南)移动,
(3)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全球昼向北(南)变长。
【难点突破】 3.日出、日落早晚的比较
①同一地海拔高处(如高山或飞机上) 先 看到日出。 (先或后) ②同一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日出日落早晚取决于两地经度差, 东 边日出、日落较早。(东或西) ③同一经度的两地,地方时相同,日出、日落早晚取 决于两地的昼长差,昼长较长的地点日出较 早 , 日落较 晚 。(早或晚) ④经度、纬度均不相同的两地,日出、 日落早晚可 综合两地的经度差和昼长差求出。(较难)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空间变化(同时不同地) 即在同一时间,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 2、时间变化(同地不同时) 即在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
3、其它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 点纬度 春分 3.21 赤道 昼夜长短情况 昼夜平分
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夏至 6.22 北回归线 秋分 9.23
赤道
昼夜平分
昼最短,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冬至 12.22 南回归线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
太阳直射赤道 春分 昼夜平分 太 阳 直 射 夏至 北 回 归 线 太 阳 冬至 直 射 昼最短 南 夜最长 回 归 线 昼夜平分 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
D
)
B.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
C.昼半球的范围逐渐扩大
D.极圈内的极昼、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应用
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
白昼长度是指日出到日落这一段时间,日出日落时 刻关于正午对称(以地方时为标准),如图1所示。
一、昼夜长短的计算
读下图,写昼长、夜长的计算公式 昼长=昼弧所跨的经度/15°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4—夜长 夜 =(日落时间—12)×2 弧 昼 =(12—日出时间) ×2 弧 夜长 =夜弧所跨的经度/15 ° =(24—日落时间) ×2 =24—昼长 说明: =日出时间×2 1、同纬线地区昼长、夜长时间相同, 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2、同度数、不同半球的两条纬线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
(6)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
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7)同一天中,南北半球对应 纬度线,北半球的昼长等于 南半球的夜长。
12月22日
6月22日
1.请指出上图分别大约为什么日期?判断的理由? 太阳射点在哪里? 2.下列城市中,6月22日前后,白昼最短的是: D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3.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C A. 国际妇女节 B. 国际劳动节 C. 国际儿童节 D. 中国教师节 4.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D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关于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
【高考经典】(2008广东卷) 右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
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
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30°E,20°N C.30°E,20°S B.150°E,20°S D.150°E,20°N
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12
0 3.21 6.22 9.23 12.22 3.21
【难点突破】
2、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23º 26´N
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