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

【2019最新】重庆市中考化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酒精挥发
C.火柴燃烧
D.铁器生锈
【解答】解:A、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错
故选B
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A.21% B.31% C.50% D. 78%
【解答】解: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氮气,故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31%,故选项错误;
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50%,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正确;
10.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解:A、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且图示操作手握住了试管的短柄,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以防着火,故B错误;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以防着火,故D正确.
故选D
11.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CO2和CO:闻气味
B.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
C.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
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别加入Na2SO4溶液
解:A、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气味,故A错误;
B、取样品,互相刻画,出现划痕的是铜片,剩余的是黄铜片,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滴在滤纸上,滤纸变黑色的是浓硫酸,颜色不变的是浓盐
15.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Cl、NaNO3
B. HCl、NaHCO3
C.NaCl、AgNO3
D.H2SO4、NaOH
解:A、两种物质中的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能够共存,故正确,
B、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和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C、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根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D、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硫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A
16.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
B.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
(3)氧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一个氧离子中有_______个质子。

解:(1)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Al2O3.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3+.
(3)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由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8,则一个氧离子中有8个质子.
故答案为:(1)Al2O3;(2)3Al3+;(3)8
18.(3分)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
_________。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能源,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煤中含有硫,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氮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等物质,当雨水中硫酸、硝酸等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酸雨
(2)液氢与液氧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答案为
(1)石油、NO2、SO2.(2)
19.(3分)“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 4HNO3光照4NO2 ↑+ 2H2O+X↑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请在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HNO3
(3)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0.(3分)下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______℃。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21.(4分)如下图所示的炼铁高炉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就涉及到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通过进风口与原料中的焦炭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2)由(1)中产生的气体与炽热的焦炭会继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生成铁的主要反应为 Fe2O3+3CO高温2Fe + 3CO2,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填序号)。

A.Fe2O3
B.CO
C.Fe
D.CO2
(4)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2、CO、CO2,如果将高炉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2.(4分)初中化学实验中,铁钉多次亮相。

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

(2)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发生反应。

(3)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a、b、c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锈蚀铁钉、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3.(5分)根据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D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有①无孔②单孔③双孔三种橡胶塞,请选择橡胶塞并将其序号填在下列相应的空格中。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I叫_________。

(2)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
______(填序号)进行试验。

①稀盐酸②酚酞溶液③二氧化碳④氯化钠溶液
(3)操作II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解:(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 (OH)2,过滤可以将不溶物分离,所以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过滤;
(2)酚酞遇碱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故选
②③;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CaCO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Ca(OH)2.
故答案为:(1)CaO+H2O=Ca(OH)2,过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