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触摸屏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

触摸屏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

平板电脑用触摸屏市场规模预测...........................................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和触摸屏渗透率.......................................3.触控板的产业链条..........................................................3.1.触控板的产业链条.........................................................TPK介绍...............................................................联手苹果开创触摸屏历史...............................................TPK对电容式触摸屏的产业链有很强的掌控力 .............................TPK的outsourcing策略...............................................其他主要模组公司介绍...................................................3.8.触屏Sensor制造行业 .....................................................全球Sensor销售额预测..................................................Sensor产业分析........................................................Glass和Film之争.......................................................4.3.苹果中小尺寸触摸屏sensor供需分析........................................5.In Cell Touch..............................................................5.1.概念.....................................................................5.2.In Cell Touch的现状......................................................5.3.In-cell现阶段的机会 ......................................................5.4.iPhone 5率先采用In-cell?................................................1.前言2010 年苹果公司的ipad 1.0与iphone 4.0持续热卖,显示过去以通话功能为主的手机和以办公、上网为主的电脑产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新移动终端创新战争已经引爆,而此潮流也带动了相关零部件快速发展,LCD显示屏、触控模组、内存和等组件都将得到快速发展。

就Apple 的iphone与ipad 等产品来看,LCD显示屏与含触控功能的显示模组合占成本比重超过30%,占比最高。

其中触控模组中成本占比较高的为sensor,拓墣产业研究所预计Sensor 销售额未来五年将高速成长,年复合增率将达到、华1.3.电容触摸屏技术演进2.触控板的整体市场情况2.1.全球触控产业产值及预测资料来源: Displaysearch资料来源: Displaysearch统计2010年有三分之二触控面板应用于手机。

2009年触控手机占所有手机渗透率为25.6%,预测到2016年将超过50%手机拥有触控功能。

其次,笔记本电脑设备上的触屏应用越来越多。

据DisplaySearch预估触控技术在上网本与平板计算机应用将在2010年后快速成长,有机会从2010年1百万左右规模,2016年成长达5千万片。

最后,数字相机、摄录象机等领域触屏应用也将有不错成长。

另随着触控技术在高穿透率、低能耗与手势识别发展更出色,将使得触控技术有机会在新应用如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等应用做进一步渗透。

资料来源: Displaysearch 资料来源: Displaysearch2.5.2. 中小尺寸触摸屏供求状况2.5.3. 触摸屏手机出货量及占比资料来源: Displaysearch 资料来源: Gartner 资料来源: Displaysearch2.6.中大尺寸触摸屏触摸屏技术与显示领域里面的诸多技术创新一样,由小屏幕向大屏幕扩散。

首先大规模应用的是手机、MP3等市场基础广阔、高端产品利润率有保证的电子产品,属于5寸以下屏。

目前触摸屏技术正在向5-10英寸的的阅读器、上网本等电子产品规模化扩散,进一步大规模应用到10寸以上笔记本电脑2.6.2.平板电脑用触摸屏市场规模预测资料来源: Displaysearch2.6.3.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和触摸屏渗透率资料来源: Gartner3.触控板的产业链条3.1.触控板的产业链条资料来源: IEK电容式触摸屏的开发需要驱动IC厂商、手机整机厂商、触摸屏厂商、操作软件厂商多方一起合作才LCD厂商进入国际大厂的供应链过程比较长,特别是电容屏。

有些大厂(如:三星)不会直接给触摸屏厂下单,而是通过驱动IC 厂商MeLFAs 接单后转包给触摸屏厂。

洋华就不是直接为三星供应,而是承接Melfas 的外包订单。

3.3.台湾电容屏主要供应厂商3.4.国内电容屏主要供应厂商3.5.国外电容屏主要供应厂商3.6. 触控板材料价值分布3.7. 触控板模组制造行业3.7.1. 触摸屏模组出货量和销售收入预测3.7.2. 电容式行业门槛较高,先入优势明显费6-9个月建立生产线或转产并完善技术, 接着还需要花费6-9个月的时间得到品牌厂商的认证和测试,因此整个过程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

例如凌达(Giantplus )早在2009年就开始研发触摸屏技术,但在2010年四季度产能才达到100万片,2011年四季度才能得到韩国厂商的认证并成为主要供应商,比主流厂商整整慢了一年。

即使是现有的TFT 厂商(台湾厂商为主)想利用现有设备转产触摸屏也有一定困难,因为目前触摸屏产品工艺较为复杂,整体良品率不高(双面ITO 贴膜的平均良品率为70%-80%,单面ITO 贴膜的平均良品率为80%-85%),TFT 厂商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整合现有生产线,提高良品率。

以台湾厂商为例,先入厂商TPK 和Wintek 进入了目前最优的苹果产业链,TPK 的主要客户除了苹果,还有HTC 、RIM 、LG 和三星,是掌握最多核心客户的厂商。

资料来源:Displaysearch资料来源:Displaysearch良品率是核心竞争力,从各大台湾厂商的毛利率比较中可以看到TPK的优势明显,同为Apple的主供应商,TPK的毛利率大大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主要得益于其良品率较高。

其他拟进入触摸屏产业的厂商,要实现良率的提升,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生产线磨合。

3.7.3.主要触摸屏模组生产商目前台湾主要生产厂家有Wintek(胜华)、TPK(宸鸿)、Sintek(和鑫)、CMO-Innolux(奇美电)、Cando(达虹)、Youngfast(洋华)。

国内的上市公司里面超声电子、欧菲光、长信科技、宇顺电子等公司已经明确已经或将进入电容式触摸屏领域。

对这些厂商来说,行业需求大爆发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巨大机会,同时他们也面临很多挑战。

估计联想的Lephone 手机全由超声电子所供。

电极TPK摸屏手机的触摸屏都将50%以上甚至100%交由TPK来做。

3.7.6.3.TPK的outsourcing策略虽然TPK 自己有Sensor和钢化玻璃生产线,但为保证产能的灵活性和高的生产效率,TPK 采用部分原材料外包的策略。

在今年三季度以前,TPK 大概将50%的Sensor 都外包了,今年三季度由于iPhone 4和iPad的热销,外包的比例有较大提高,这也符合了其让产能保持灵活性的初衷。

TPK 未来对Outsourcing 的策略将延续,但是随着自有产能的投放,比例会有所下降,长期来看最终可能会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

3.7.7.其他主要模组公司介绍3.8.触屏Sensor制造行业3.8.1.全球Sensor销售额预测资料来源: 拓璞产业研究所3.8.2.Sensor产业分析做但是,目前Film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有大约20%左右的成本优势,另外,Film的质量更轻,直通率更高,并且由于Glass结构电容式触摸屏的缺货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3.8.4.Glass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产业链3.8.5.Sensor主要制造商在中国上市公司里面,明确在这一个产业链里的只有莱宝高科和南玻A两家,它们都给触摸屏模组厂商代工Sensor 层,其中莱宝较早进入这个产业链,南玻A是后进入者。

莱宝高科成立于1992年,成立之初主要做TN型ITO导电玻璃,1996年公司引进抛光技术开始做STN型ITO导电玻璃,03年公司引入光刻技术投产彩色滤光片,10年公司以之前掌握的光刻技术和真空镀膜技术为基础制作投射式触摸屏。

公司现有产品为ITO导电玻璃、CSTN彩色滤光片、TFT-LCD空盒和投射式电容式触摸屏sensor。

公司目前还在研究OLED(有机致电发光二极管)、电子纸等新型显示技术,并且每次发展新产品都走在国内同80%70%靶日东电工目前在电阻屏和电容屏的ITO film 领域都是第一品牌,采取的是高端市场战略,大陆厂商由于和日东合作的历史不长,从日东采购的ITO film 的价格要比日本和台湾厂商高30%50%。

但是由于电阻屏的毛利率已经很低,目前采用日东电工的ITO film的电阻屏厂商很少,大部分采用尾池工业的ITO film,尾池的价格已经很低,约200元/平方米,国内已经自产ITO film的厂商生产成本约在180 元/平方米,而ITO film 在整个电阻屏模组中的成本占比仅为30%,自产ITO film 仅能降低3%的成本,且由于光学级的PET基材供不应求,国内厂商很难采购到像日本厂商那样高质量的PET基材,自产ITO film的质量就不如尾池工业的产品。

因此国内厂商自产相比从尾池采购,性价比并不高。

电容屏领域,日东电工的双层ITO film布线的痕迹很淡,因此国际手机大厂都要求用日东电工的产品,由于日东电工的双层ITO film专利已经到期,如果国内厂商能够自产双层4.为屏的TPK的家公司,仍然缺口325万片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