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核算流程与实现方法
――直接材料部分
一、配方成本法
配方成本法是目前饲料厂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手工录入每个品种的配方成本,以当月产量乘以相对应的配方成本来得出该品种的直接材料部分成本,差异成本部分也是按品种的配方成本进行分摊。
品种直接材料成本=配方成本*产量
也不需要原材料的平均单价,只要财务部月底能计算出当月原材料总成本就行了。
目前以分批法来算成本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比较高,正常饲料厂没个3-5个月的磨合期,是非常难以实现分批法来计算生产成本的,所以在生产数据的管理没到位以前,都推荐先用配方成本法来先算前期的成本,待生产数据稳定半途准确后再采用分批法计算。
配方成本录入在成本核算系统,基础数据中。
成本核算月结分2个功能结算,用哪个结算方法都可以。
二、生产配料分批法
(1)生产配料分批法成本核算流程图
根据成品生产耗用每种原材料计算:
实际耗用量=当月累计生产领用的原材料数量
理论耗用量=累计当月每天成品生产量与对应的生产配料单计算出的原材料理论耗用量差异量=实际耗用量-理论耗用量
投入产出比=实际耗用量/ 理论耗用量
成品耗用原材料数量=理论耗用量*投入产出比
成品直接材料成本=成品耗用原材料数量*当月原材料移动加权平均价
系统操作要求:
(1)生产配料单
录入按配方生产的汇总数据,包括中控的配料数,还有人工手投部分的材料数,做到越准确越好,财务部加以监控。
分批法成本核算是否准确,就看生产配料单的数据准不准了。
(2)成品生产入库单
生产入库属性的成品入库单,需要将不同配方的品种分开进行录入,也就是说不同配方的品种不能录入在同一张入库单上。
是为了能让入库单与生产配料单相应的关联起来,一张生产配料单可对应多张入库单,反过来入库单是不能对应多张配料单的,生产配料单就相当于一张当前的配方。
成品入库单→生产配料单= 成品配料耗用单→得出成品的原料耗用理论数据
关联后,相应的入库单和生产配料单不能再取消审核。
(3)生产回机料管理
由于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生产回机料,这些料并不打包入库,经常出现生产配料单配了10吨料,只打包出了8吨的成品,剩下了2吨的生产回机料,这2吨回机料也没有参与正常的生产成本核算。
成品8吨关联生产配料10吨=只产生8吨相应的材料理论耗用
之前的做法剩下2吨回机料是没有分配材料耗用的,这样就会导至月底实际量大,成品的理论耗用量小的情况。
现行解决办法:
在成品管理中,增加回机料的品种,不需要按明细产品增加,直接增加1个回机料品种,或者按产品档次分大类增加几个回机料品种就行了。
编号统一按:HJ1,HJ2,HJ3,HJ4,HJ5…….这样编码,系统可正常视为与产出的成品为同一配方的品种,处理结果为:
成品8吨关联生产配料10吨=产生8吨相应的材料理论耗用
回机料2吨关联生产配料10吨=产生2吨相应的材料理论耗用
回机料也算产量,月底跟成品一样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库存处理为0库存处理,入库后将回机料用“生产回机”属性退到原料库中。
原料库也是分大类或只1个品种的方式来管理回机料,回机料领用再生产时,严格登记并录入到生产配料单当中。
回机料价格管理:
回机料入成品库的价格,月底经生产成本核算后统计结算。
回机料入原料库的价格,手工维护。
财务凭证结转:
回机料的产量不结算凭证,生产完工结转以成品打包入库量为准。
(4)生产配料单与入库单关联
当天日期的成品生产入库单可以关联到当前至7天以内的生产配料单,以适应饲料厂生产的特殊情况,关联后,不得再取消审核相应的成品入库单和生产配料单。
注意事项:由于目前饲料厂的生产数据统计这块,管理都是比较混乱的,前期做关联的时候,
可能会有很多关联不上的情况,有录入配方不对,品名与配方名关联有问题,生产时间及入库时间不对应,人员录入出问题等,应经常及时的让财务人员监督数据,不要等月等再来查看。
二、辅助材料部分(包装物)
按各成品吨均耗用辅助材料成本计算。
包装物实际成本=当月生产实际耗用的包装物成本
包装物吨均耗用成本=成品每吨包数*(该成品每包对应使用的包装物成本)
包装物理论成本=成品生产量(吨)*吨均耗用成本
差异成本=包装物实际成本-包装物理论成本
成品产量
包装物成本=理论成本+差异成本*(------------------)
总产量
1、包装物理论用量计算(按成品对应包装物用量计算)
2、包装物实际领用量
成品吨均耗用辅助材料成本=吨均使用包装物数量*当月包装物出库平均价
三、工资福利
固定工资
变动工资
设定分摊系数按产量分摊。
四、燃料动力
变动费用
设定分摊系数按产量分摊。
五、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修理费、折旧费用等)
1、固定制造费用
2、变动制造费用
设定分摊系数按产量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