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施工图识读与会审》课程设计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施工图识读与会审》课程设计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施工图识读与会审》课程设计
[摘要] 本文就《施工图识读与会审》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目标确定、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模式设计、课程考核设计、课程设计的思考等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 职业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课程设计
《施工图识读与会审》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是我院实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中先行开发的课程之一,课程建设人员深入学习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先进经验,以企业密切合作,充分研讨,课程设计突出施工图识读与审核职业能力培养,下面笔者就有关方面内容作如下探讨。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工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第一步,施工图识读与审核技能是施工员及相关职业岗位群按图施工、按图算量、按图验收等关键职业能力的重要支撑,它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施工图识读与会审》直接形成施工员及相关岗位群的施工图识读、审核、会审能力,是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图识读与会审》课程设计致力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坚持以施工员及相关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构建情境式学习的环境,以工地为课堂采取图物对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设计
1、职业能力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量员、及相关职业岗位群,在国家建设行业施工员及相关岗位群职业标准中,“具有熟练识读建筑工程图的能力和图纸会审能力”是其重要的要求,与此能力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施工图抄绘、施工图识读、施工图审核、施工图会审、施工现场图纸交底等。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确定,并融入施工员及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使学生掌握工程制识图的基本知识,具备施工图识读、审核、图纸交底的职业技能,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课程能力目标中,专业能力包括:能辨别建筑物结构类型、能正确进行施工图手工抄绘和运用建筑cad软件抄绘、能运用徒手作图进行工程语言交流、提升建筑空间想象能力、能正确识读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能对施工图表达中的“错、碰、漏”等问题进行审核、能准确理解施工图会审参与各方的工程语言,并记录整理图纸会审纪要、能进行施工现场图纸交底;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对应课程能力目标的培养要求,在确定知识目标时注意实现目标
的可测量性,不再使用“了解、熟悉、掌握”等语言,确定的知识目标包括:能正确表述典型结构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工程的结构特点、能正确表述国家制图标准中关于建筑制图的基本规定、能准确说出投影原理、能准确陈述建筑cad绘图软件的功能、指令等、能熟练陈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图的组成、内容和表达要点、能熟练陈述建筑工程水电安装施工图的组成、内容和表达要点、能熟练陈述建筑工程装饰施工图的内容和表达要点、能准确说出施工图审核的内容和要点、能熟练说出施工图会审的会审程序、基本要求。

品德目标包括:节能环保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技术法规意识和创新意识、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3、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典型的不同结构类型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的特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设置了3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按照“抄图→识图→用图”的步骤序化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了16个源于实际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第1个学习情境是砌体结构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其中按照施工单位及使用施工图的相对独立性,又划分为砌体结构土建施工图识读与审核、水电安装施工图识读与审核、装饰施工图识读与审核、砌体结构施工图会审4个子情境,使学生全面掌握施工图从各施工专
业性相对独立的识读与审核到综合性会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2个学习情境框架结构和第3个学习情境是钢结构施工图识读与会审,由于水电安装和装饰工程施工图并不因结构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故不再划分子情境,此内容以学生识读应用为主,学生有了情境1的基础,对共性的部分已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教学侧重于比砌体结构更复杂的框架结构和钢结构工程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三个学习情境,属性上是并列关系,但其难度是递进关系,其共性是三种结构类型的工程施工图的组成部分是相同的,都是由建施、结施和设施几大部分组成的,个性是三种结构类型的施工图中结构施工图识读的难度是递增的,教学中不仅强化其共性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区分其三种结构类型施工图识读与会审的不同点,在层层递进、反复强化的情境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对施工图识读与会审的技能也实现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考虑学生将来成长为建造工程师(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等,施工图识读与会审技能是支撑其职业成长的必备关键能力,课程内容结合专业发展,提供新型建筑结构如网架结构、索膜结构、薄壳结构等施工图学习拓展资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教学模式设计
本课程创新了“依图看物、照物识图、循环强化、应用提升”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典型工程项目如砌体结构、
框架结构、钢结构工程为载体,每个学习情境均按照“抄图→识图→用图”的步骤序化教学内容,每次教学都围绕真实任务展开,直接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对接;把课堂搬到工地,采用现场教学,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和双师型教师将工程图纸对照施工现场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即通过工程施工图纸来看施工现场实物,通过施工现场熟悉房屋构造,通过房屋构造反过来识别施工图,通过施工图来学习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通过熟悉工程图纸及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来学习图纸审核,通过现场观摩、模拟仿真方法,学生分组扮演工程监理人员、设计人员、施工方人员、建设方代表等,模拟施工图会审全过程;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从图纸到实物,从实物到图纸”,由易到难反复强化训练,识图的学习服务于图纸审核、图纸会审、图纸交底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在应用中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技能实现螺旋型上升,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5、课程考核设计
本课程采用“多元嵌入式”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其原则是:(1)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2)将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3)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4)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5)将知识能力考核与职业素质的评价相结合;(6)将仿真考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

“多元嵌入式考核”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其特点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评价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考核贯穿学生学习
整个过程,结合学习情境学习任务采用“嵌入式”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程考核;考核的方式多元化,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采用综合
作业、笔试、口试、上机考试、项目评审、岗位综合评价等,每次考核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三方面进行立体、全方位的评价;平时考核取各单元成绩的加权平均值,再结合期末考试综合
评价。

本课程“学习性工作任务考核范式表”和“能力评价体系表”(略) 三、课程设计的体会
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其建设人员先后到德国、香港、新加坡参加过课程开发培训,课程设计方案经过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外课程专家的指导和论证,在学习交流中,国内外专家和其他院校同行均给
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多年的课程建设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的基础,课程设计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深入进行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学习情境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关键,良好的学习情境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对应,要能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保证课程设计具体实施的实际效果,探索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校企合作深度合作是课程实施的有力支撑,“双师型”教学团队、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只有在上述诸方面不断加强建设,才能实现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而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7.6.
[2]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3] 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7.11.
作者简介:
陈卓(1963—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设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工程管理职业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