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侨博物馆

华侨博物馆

根在五邑,腾飞海外
——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有感美有强权无公理,囹圄吾人也罹辜。

不由分说真残酷,俯首回思莫奈何。

——题记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人文、历史的凝聚,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家园。

要想理清中国第一侨乡-江门的发展脉络,五邑华侨博物馆必然是首选之处。

伴着蒙蒙细雨,在学长带领下我们130201班到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领悟侨乡文化,此行我获益良多,故撰此文以表内心澎湃之感。

金山寻梦
早期的华侨历史却是一部浸透泪水的苦难史,金山寻梦说得固然好听,东南亚、北美地区和加拿大等地成了五邑侨乡人民心中谋生的天堂。

但是,回眸历史,我依稀看到无数青年在漂洋过海的契约上重重地按下自己的指纹,喜悦之情全都洋溢在脸上,孰不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前方的路难走啊。

馆中的蜡像活灵活现地展现者当年华人“卖猪崽”到海外的苦况,甚至还有华人在过海途中被活活打死。

进入鹤山馆的海船,身置其中,大家感受了风浪中行驶的船舶的颠簸和摇晃,我个人更加感到船舶行驶中那种惊恐。

窗外的海浪如同猛兽伸开獠牙向我们的先辈扑来,恐惧必然会侵占他们的内心。

目睹种种反映先辈艰苦生活的见证,我渐渐明白到他们的屈辱的过去,以及到了小有发迹之后那份回到故里的强烈愿望,明白到为什么那些人将一生的财产拿回家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的碉楼;明白到当年孙中山的革命得到了那么多海外侨胞的慷慨解囊;明白到侨乡先辈的捐资赠学所寄托的的深切期望。

五邑华侨在异国他乡,克服了自然环境的恶劣,适应着文化习俗的差异,顶住了排华法规的歧视,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依靠自己坚韧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赚取血汗钱,努力实现自己的家庭和家乡富裕的梦想。

碧血丹心
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近代华侨的付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

从卖子救国的郑炯潮,全额资助革命事业的司徒美堂,再到后来冯如、李是男等爱国华侨不断在近代涌现。

背井离乡是无奈的,但他们从不怨自己的祖国母亲,当她处于危难,他们便义无反顾,不惜捐弃自己的钱财,甚至亲生儿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友人曾说,华博馆有两件镇馆之宝,是一个布袋、一件衣物。

现在,它们就在我眼前了。

我想,这个布袋,这套衣服,凝聚着华侨的灵魂。

友人说得对,作为华博馆之宝,它们当之无愧。

它们是华侨华人之宝,也是中华民族之宝!
远走天涯,为国效力等拳拳赤子之语,无一不敲打着敲打着参观者的内心,而参观者的思绪早就飘回那段风云变幻的时光,心想自己也能成为当中的一员。


可否认,华侨的根在侨乡。

他们与家乡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斩不断的。

银信联系着的,也许还是“小家”;当时间跨越到辛亥革命,跨越到抗日战争,你看到他们的心中还装着一个“大家”。

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航空救国”,一定与他们试图改变国家命运的愿望有关。

宋美龄签收的华侨抗日捐款汇票,一纸背后,涌动着多少颗救亡图存的火热的心!
侨乡崛起&五邑新篇
照片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件故事。

在恩平馆的第四部分,我驻足在一张人物照面前。

照片里的人已年近花甲,穿一身清朝官服,紧抿的嘴角显得刚毅,而深陷的两眼却隐约有一丝忧郁。

我心里一震:是陈宜禧!他以大智大勇兴建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集资、设计、施工的铁路,但最终以悲剧收场,这段故事我早已知之甚详。

但这里展出的众多有关新宁铁路的股份证、各站候车室图片、曾经使用过的筑路工具等珍贵物品,我还是第一次领略。

它们与我心中早知的故事丝丝紧扣,同时也再一次使我深深感动了。

继陈宜禧之后,现代化的台山中学等学校建起来了,沟通五邑的现代化公路出现了,广东第一个电车公司、第一家肥皂厂、被誉为南中国之冠的爱群大厦等兴建起来了,众多风格各异的碉楼、别墅、园林也令五邑乡村面貌一新。

展柜里还展出众多的乡规民约,它们无不透露着现代的司法精神,同时寄寓着海外华侨华人建设新家乡的拳拳之心。

前人种树,后人遮阴,华侨在中国历史长河划下不可磨灭的一笔,谱写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章,开启了现代史的先河。

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国爱乡、创业拼搏、开放兼容、崇文乐善、文明进步的五邑人传统和精神,为世人敬仰。

带着经过洗礼的心情,我缓缓地走出博物馆。

恰巧这时阳光已驱散阴霾,五邑华侨广场上空天朗气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