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管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详解

主管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详解

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

8.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人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

9.足月儿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①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数日内,因进食减少、水份丢失、胎粪排出、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10 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②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一般生
后2~3 天开始出现,4~5 天最明显,10~14 天消退。

③乳腺肿大④口腔内改变:马牙和螳螂嘴⑤假月经⑥粟粒肿
10.足月儿的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维持体温稳定③预防感染④合理喂养⑤确保安
全⑥健康教育
11.新生儿脐部护理:①脐带脱落前应注意脐部纱布有无渗血,保持敷料不被尿液污染;脐
带脱落后应注意脐窝有无分泌物及肉芽,保持干燥。

②脐部创面有少量澄清渗液者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95%酒精涂抹创面③局部有脓性、血性分泌物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再用碘伏涂抹并保持干燥④有肉芽形成者,可用硝酸银溶液点灼。

12.新生儿用2%苏打水每日两次口腔护理。

13.新生儿筛查的内容:听力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甲酮尿症、肾上腺皮质增
生症。

14.早产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15~20秒,或虽不到15 秒,但伴有心率减慢(低于100 次/分)并出现紫绀及肌张力减低。

15.早产儿维持有效呼吸的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观察皮肤颜色③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一般主张间断低流量给氧④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吸氧处理⑤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⑥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易导致晶体后纤维增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6.早产儿体温调节:散热>产热。

17.早产儿的护理原则:保暖、喂养、预防感染。

18.早产儿最好予以母乳喂养,或配方乳为宜,每天增长10~30g为宜。

19. 稀释奶的配制方法:奶粉5g:30ml水=全奶。

早产儿不吃全奶,按以下配:1:1=全奶30+30水,2:1=全奶30+15水,3:1=全奶30+10水
20. 新生儿心脏监护应予24~48h 更换电极,体温监护时传感器应紧贴皮肤。

21. 脉搏眼饱和度监护的优缺点:优点:无创伤、准确、简便及可报警的优点;
缺点:①不适用于高氧血症②黄疸、皮肤色素使测值偏低③周围灌注不足使测值偏低
④局部动脉受压影响搏动⑤周围有强光刺激可影响监测。

19.气道护理拍击胸背的禁忌症:出生时体重低于1000g 者、颅内出血者、心力衰竭,无炎症
一胎。

31. 胆红素脑病4 个分期:①警告期②痉挛期③恢复期④后遗症期
32. 新生儿溶血产后治疗:①降低血清胆红素:采用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②防止胆红素脑病:供给白蛋白,应用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应用肝药酶诱导剂及对症治疗。

33. 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①交待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取得家长配合②对于新生儿溶血症做好产前咨询及监测③对可能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④若为葡萄糖6 磷酸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⑤母乳性黄疸者,嘱可由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如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改为人工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34.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为反应低下、面色欠佳、嗜睡、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体温不升;②局部感染灶:脐炎、脓疱疮、疖肿、蜂窝组织炎、眼部炎症等③可有以下特殊表现: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休克征象、中毒性肠麻痹,脑膜炎等。

潜在并发症:休克、DIC、脑膜炎、中毒性肠麻痹。

3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病因: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测—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的特点:红、肿、硬、亮。

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护理措施:⑴积极复温:①轻中度患儿用温暖襁褓包裹,置余温暖环境中,加用热水袋保暖;②早产儿置于温箱中③其他复温措施④病情观察。

⑵保证热能供给⑶预防感染⑷密切观察病情:T、BP、R、P、硬肿范围及程度、患儿面色。

36.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主要由于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第七章
1.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 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
于2 岁以下婴幼儿。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②维生素D摄入不足③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④生长过速、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⑤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本病好发于3 个月~2岁的小儿,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以及智力发育迟缓。

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性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称为~。

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到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

治疗:合理喂养,多晒太阳,给予维生素D 制剂,2~4周后改为预防量,每日400IU,O 型腿按摩外测肌,X 型腿按摩内侧肌。

新生儿出生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IU。

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多见于6 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 缺乏,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抽搐等
4. 5.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原则: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重症宜静脉给药;
抗生素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 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 天,支原体肺炎
至少用药2~3周,以免复发,葡萄球菌肺炎疗效宜长,一般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 周总疗程6 周。

6.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的护理:①经常协助患儿转换体位,同时轻拍背部,鼓励患儿咳嗽,②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给予0.1%麻黄素滴鼻,③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予以吸出④遵医嘱予以止咳、化痰、解痉剂⑤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

7.心衰的紧急护理:①减慢输液速度②予以半卧位③吸氧④遵医嘱予以强心、利尿、镇静的药物⑤给予心电血氧监护
第十章
1. 2.血压的计算公式:2岁以后,收缩压=年龄* 2 +80 mmHg
艾森曼格综合症:室间隔缺损时,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
持久性青紫,即称~。

室间隔缺损体检: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稍增强。

3.动脉导管未闭(差异性紫绀):肺动脉压力增高,可致使右心室肥大和衰竭。

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可产生右向左分流,造成下半身青紫,亦称。

4.跨法洛四联症由以下四种畸形组成: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④右心室肥厚。

主要表现为青紫;患儿多有蹲踞症状;长期缺氧致使肢端毛细血管扩张
增生,局部软组织也增生肥大,指末端膨大如鼓槌状,称杵状指。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血栓、脑脓肿、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缺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轻症者置患儿于膝胸卧位即可缓解,重症者给予皮下注射吗啡,并及时吸氧和纠正酸中毒等处理。

5.心衰的临床诊断指征:烦躁不安面苍白,心率呼吸快起来,肝脏肿小便少,心音低钝奔马跑。

6.使用西地兰的注意事项:①做好三查七对及交接班管理,按时按量服药②每次应用洋地黄前应听心率,使患儿心率大于90 次每分,年长儿小于70 次每分时需暂停用药,与医生联系③严格按剂量给药,如用量小于0.5 毫升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再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泵入,时间不少于30分钟④西地兰与钙剂有协同作用,应避免同时使用⑤注意有无心率过慢、心率失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色视、视力模糊、嗜睡、头晕等毒性反应。

7.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法洛四
联症合大动脉错位。

第十一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