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编号:SM-ZD-24627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教
育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年度培训计划
每年12月,综合办公室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及基础培训、岗位基础培训的要求下达下年度培训指导意见,综合办公室在征询各部门负责人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

如某部门需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基础培训以外的培训,而这些培训又没有列入年度培训计划时,其部门负责人应填写《培训申请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交综合办公室组织实施。

1.1 培训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2 培训内容
公司的全体成员都要接受公司基础培训和岗位基础培训,并根据需要参加在职提高培训。

2.1 公司基础培训
公司基础培训包括公司概况、规章制度、公司方针目标、质量意识、标准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安全
作业基本知识等内容,基础培训内容的深度,可视不同的岗位而定。

2.2 岗位基础培训
岗位基础培训通常包括相关作业规范、运作程序、技能、食品卫生知识、劳动保护、注意事项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变的措施等培训内容。

在以上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各岗位需加强以下内容的培训:
a)中层管理人员(部门主管)
-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
-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内容的培训。

b)基层管理人员(主管、班组长)
-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培训;
- 有关的程序文件、工作规范的培训;
- 所在部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有关文件的培训;
- 专业知识、基本管理知识培训。

c)质检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检验要求培训;
-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统计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 检验工作中的环境保护、安全事项;
- 监测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培训。

d)计量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培训;
- 计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e)内审员
- ISO9001标准、ISO22000标准、ISO19011标准培训;
- 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培训。

f)采购人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培训;
- 采购物资技术要求(含环境、安全要求)、采购基础知识培训。

g)业务人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培训;
- 产品相关知识、营销基础知识培训。

h)仓管人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培训;
- 库存品质量、安全特性,仓管基础知识培训。

i)设备维护人员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岗位技能培训;
- 设备维护中的环境保护、安全事项;
-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j)操作工
- 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岗位技能、食品卫生知识、工作中的环境保护、安全事项。

k)新员工培训
- 管理规章制度;
- 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介绍;
- 食品质量与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 食品卫生知识;
-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 安全生产知识;
- 工作规范、岗位技能。

2.3 在职提高培训
在职提高培训旨在提高岗位技能、管理水平、质量、环
境、食品安全意识,根据需要适时进行。

应急准备与响应的培训,如消防演练每年都应组织一次。

3 培训方式
3.1 外出进修、学习、考察、参加学习班及学术会议等。

3.2 公司内组织学习、案例讨论、技术操作示教、在岗培训、自学、面谈交流等。

4 培训实施
4.1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入厂前3天应进行公司基础培训、岗位基础培训。

新员工见习期间不得独立从事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的作业。

4.2 员工转岗时,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对转岗员工进行新岗位基础培训。

4.3 管理体系正式运作前,组织对全体员工做一次全面的公司基础培训,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对本部门全体员工做一次全面的岗位基础培训。

4.4 综合办公室监督年度培训计划、临时培训计划的实施,并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5 培训及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
5.1 应对培训或其他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包括:
a)理论考试、口头答辩、操作考核、提交实习小结、业绩评定;
b)课程安排、组织工作、授课质量。

5.2 评价情况应在《培训签到、效果评价记录表》上记录。

5.3司机、电工、电焊工、锅炉工、叉车工、检验员等特殊工种人员须有相应证书,内审员应经培训取得内审员证。

6 培训记录
6.1每次内部培训或委托来公司培训均应在《培训签到、效果评价记录表》签到记录。

6.2 外部进修、学习、培训,综合办公室根据培训实施情况,应填写《员工外部培训情况登记表》,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时间、培训单位、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证件等。

6.3 外部送培人员回公司后应及时将有关培训记录交综合办公室进行登记或保存。

6.4 员工培训的所有记录,包括外出培训证书或复印件、
特殊工种人员证书或复印件以及讲稿、试卷等由综合办公室负责保存。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