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大盘点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答案】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C。
2.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故选B。
3.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镆属于金属元素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 Na 22.912 Mg24.3113 Al26.9814 Si28.09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错误;B、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由图可知,Si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故正确;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故错误;D、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选B。
6.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烟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烟气分子向四周扩散,造成人们被动吸烟,故选D。
7.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囊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MC . B.核内有115个质子C.是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403【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Mc,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有115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2H B.2H+C.H2O D.2H2【答案】D【解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9.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正确;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
故选B。
【点睛】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10.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是一种混合物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选项正确;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选项错误;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11.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d微粒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b微粒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b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12.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故A正确。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故C错误。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3.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8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x的值为∶38-2-8-8-2=18.故A错误。
B.锶属于金属元素。
故B错误。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故C错误。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故D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B、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错误;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分子构成的,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错误。
故选C。
15.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理解正确;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正确。
故选C。
16.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详解】A、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7.“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ⅹ2+(-2)ⅹ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18.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答案】B【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