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人际传播概述(2学时)
第一章 人际传播概述(2学时)
【关键词】个体特征 社会角色 社会关系
4、人际传播特性的角度
只有当个人能够发现自己生性成 斯图阿特:《桥,不是墙,人际传播论》 为一个人,同时也意识到使他人成为 【关键词】 一个人的事物时,人际传播才发生。
人的(人际的而非事际的,个体的而非社会的) 心灵的(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5、人际传播动机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
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已出汉译本,我校图书馆有)
《人际传播 》 (第十版)
托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美]约瑟夫· 德维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 Joseph A. Devito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已出第十二
版的汉译本)
扩展阅读书目
(五)媒介分类法
电子邮件
书信
面对面 电话
网上聊天
手机短信
其他:如论坛 网络游戏 博客(微博)
四
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传播信息交流直接的特点 2、人际传播信息渠道多样化的特点 3、人际传播较强的情境传播的特点 4、人际传播自发随意和非强制性的特点 5、人际传播双向交流、高频互动的特点 6、人际传播受社会性与心理性障碍影响的特 点
人际传播与其他类型传播的比较
1、接受刺激的感官的差别 2、取得反馈机会的差别 3、速度控制上的差异 4、复制信息能力上的差异 5、信息保存上的差异 6、查信息符号上的差异 7、满足特别需要的方面的差异
讨论与思考:
讨论:教材中提到的的人际传播的特点 的不足之处何在? 思考: 1、结合下章的内容思考人际传播应该主要 研究哪些问题? 2、思考人际传播中的把关者问题?
约翰· 斯图尔特(John Stewart)
传播是人们建构我们现实的方式。 人类世界不是由物体构成的,而是由人 们对物体的反应构成的,或者是由物体 的意义构成的,而这些意义是在传播中 商定出来的。不要企图将传播仅仅看作 是一种共享思想的方式,因为它远远不 止于此。人们正是使用这个过程来限定 现实本身的。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 (1997) :广 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 人类传播类型;狭义的… …是在两者或 者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 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 的信息交流活动。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1999年 ) :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 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 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是一种最典 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 系的直接体现。
参考资料 :
《西方人际传播定义辨析》,王怡红,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04 《西方人际传播理论研究述评》(硕士论 文), 张晓菲, 武汉大学, 2005年 《试论人际传播 》,陈力丹, 《西南民 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1 《我国大陆地区人际传播研究分析》(硕 士论文),孙琳,兰州大学,2007年
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我和他”与“我和你”
非人的、物质的、工具性的
It
YOU THOU 人际的、精神的、生命投入的 伍德(Wood):人际传播连续闭联集
偶 遇 的 陌 生 人
出 租 车 司 机 和 乘 客
售 货 员 和 顾 客
医 邻 同 普 其 生 居 事 通 他 和 朋 亲 病 友 戚 人
亲 密 朋 友
规模
自我 人际 群体 组织 大众 国际 传播 传播 传播 传播 传播 传播
非社会 传播 社 会 传 播
人类传播的分类之二
传 播 发展 传播
乡村传播
区域 传播
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传播 传源自 传播 传播人类传播的分类之三
传播
符号
语言传播
非语言传播
性质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伍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自我传播, 其他传播都应该归于人际传播。”
其实根据Kramer的估计,在沟通中非语言信息 占了94%(Seinfeld,January 29,1998) 人类学家Ray Birdwhistell的估计也有 65%(Knapp,1972)。显然,如果我们单纯重视 语言沟通,将无法保证沟通的全面性和正确性。 McNeill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现 如果只是对话语倾听会丢失75%的意义 (Mahany 1997:E-3)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给 他人留下的印象,7%取决于用辞,38%取决于 音质,55%取决于非语言交流。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的表层能力和深层功能 (二)传播的四种功能(拉斯韦尔、赖特)
检测功能 协调功能 传递功能
娱乐功能
人际传播的功能
(一)从个体认知的角度
1、自我认知的功能
所谓自我认知指的是主观的我对客观自 我的评价与认知,即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认 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 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另一角度本质性特点的总结
人际传播的交互性 人际传播的不可避免性 人际传播的不确定性 人际传播的不可逆和不可复制性
《围城》的结尾
那只祖传的老钟当当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 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一, 二,三,四,五,六”。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 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 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 嘉在家里简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 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 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 一切啼笑。
课程参考书目:
《人际沟通论》
宋晓亮译 [美]库什曼、卡恩著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89 《人际传播学》 熊源伟、余明阳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
《人际传播新论》
[美]泰勒著
朱进东等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美]罗洛夫著 王江龙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人际传播:学会与别人相处》沈荟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一
人际传播的概念
在人类多样的传播形式中,人际传播的
历史最为悠久。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际传播活动 就一直存在着。 它是人类传播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 杂的形式。 它是构成其他传播形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国外学者对人际传播的界定
人际传播是一个人 1、人际传播意义的角度 运用语言或非语言 麦克罗斯基:《一对一,人际传播的基础》 信息在另一个人心 中引发意义的过程。 【关键词】 一对一 意义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精神自我
2、认识与控制环境的功能 3、建立关系的功能 4、情感满足的功能 5、交流信息的功能
(二)从社会的角度
1、社会协作的功能 2、文化传递的功能
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的分野
一条研究路线把传播的主要功能当作是 人的理解与自我了解,是建立有意义的 关系; 另一条研究路线则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 之一是说服、影响他人。
人际传播
主 讲: 媒体传播系 安文军 E-mail: andance@
第一章 人际传播概述
马丁· 布伯(Martin Buber)
人生存的基本事实是彼此关联着的 人。人无法逃避与他人发生关系。我与 你彼此关联,即使我们的交往是一场相 互斗争。即使在彼此的关联中,我已不 完全是我,你也不完全是你。但只有在 生动的关联中,才能直接认识人所特有 的本性。
《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
《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
王怡红著 人民出版社 2003
[美]巴克斯特 、布雷思韦特著, 殷晓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英文教材影印版
《生活中的传播 》 (第三版)
亚· T· 伍德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美]朱莉
COMMUNICATION IN OUR LIVES , Julia T.Wood(北
人际传播是其他传播形式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深入理解人际传播概念的几个层面:
人际传播发生在相互依赖的个人之间。 人际传播与人际关系引起人际传播,人 际传播影响人际关系,也定义人际关系。 人际传播存在于人际序列之中。 人际传播是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的共 同作用。 人际传播存在着直接与间接,同步与异 步等形式的差异。
三
人际传播的类型
(一)人际传播的三分法
两人之间的传播 小群体传播 公众传播
(二)效果与动机的人际传播分类
满足性人际传播
情感
精神
心理
手段性人际传播 告知性 劝服性 激励性
(三)符号分类法
1、语言符号传播 2、副语言符号传播
(四)情景分类法
1、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传播 2、组织中的人际传播 3、大众传播中的人际传播 4、国际传播中的人际传播
《社会心理学》, [美]戴维· 迈尔斯,人民
邮电出版社,2006年
《跨文化社会心理学》, [英]史密斯
(Smith P.B.) [加拿大]彭迈克 (Bond M.H.) [土 耳其]库查巴莎,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中国社会心理学》,王小章主编,浙 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二辑), 翟学伟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人际传播情境的角度
特伦赫姆、米勒和威尔莫特 【关键词】面对面 感官渠道(直接性\及时性) 泰勒:《人际传播新论》 人际 -人类 人际传播与其他传播 的差别在于可以最大 (interpersonal)
限度地使用感官渠道。
人际传播是一个社会过程,是 在社会情境中发生的,是交往 者围绕社会身份、社会观念编 3、人际传播社会化的角度 码,完成这样一个叙述与再叙 述的双向传播过程。 哈特利:一对一 面对面 双向互动
人际传播的要素
信息源-接收者:每个个体在人际传播中 都承担双重角色 语境:物理语境、社会语境 文化语境 信息:内容信息与关系信息 前馈信息与 反馈信息(自己的和对方的) 渠道:感官渠道(视觉、听觉、嗅觉等) 与媒介(文字、电视、网络) 噪音:物理噪音、生理噪音、心理噪音、 语意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