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教学教材

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教学教材

国清寺讲解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国清寺概况】国清讲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代时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晋王扬广承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

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1973年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

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

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

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塔】大家请跟着我往前走,请大家先看一下前方的这座塔,这座塔被称为“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也叫做“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我们现在看到的赭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59.4米,边长4.6米。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塔在南宋重修。

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便和五百罗汉斗法要为天台人民做件好事,五百罗汉人多便在国清附近造塔,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看到两条蛟龙打斗,便把它们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

【七佛塔】请大家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七佛塔,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七佛塔为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它只有30多年的历史。

但很少有人会记得这一点,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

旧七佛塔,毁于文革期间,关于旧佛塔,历书记载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也就是1460年左右。

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为是镂空。

旧七佛塔的塔身正面,也刻有过去七佛塔的佛名,右侧凿有供佛灯的小洞穴,与塔身内部的洞穴相通。

旧时信徒们常将经文、纸钱、祈祷文等投入洞内,但多被佛灯的灯火所引燃,以至于烟火把整个塔身都熏黑了。

大家往七佛塔的上方看,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据说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据说一行大师为了测量子午线到天台向当时国清寺的主持学算数时,喜欢上来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于是便在这边安置了衣冠冢。

【寒拾亭】再往里走,满眼都是古树绿荫,绵延的黄墙掩映在树荫里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

是为了纪念唐代在国清寺隐修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教观总持】“教”是指佛教的教理教义。

“观”,就是观心观法,是教理教义的修持方法。

“总持”是梵语“陀罗尼”的意译,其原意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

“教观总持”的含义,用现代的语言简单地表述,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干桥】是一座石砌的拱桥,长14.4米,净跨10.7米,宽3.4米,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修。

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

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

立桥心方石上踩脚。

能感到桥身颤动。

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历几百年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

【五峰环抱、双涧回澜】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抬头观看。

国清寺四周围着五座山峰,它们分别是:寺前祥云峰海拔301米,寺后八桂峰海拔344米,寺东灵禽峰海拔318米,寺西灵芝峰海拔180米,寺西北映霞峰海拔462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被称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

所谓双涧,是指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岗的西涧。

两支涧水汇合于寺前的丰干桥畔,向东流入溪。

北涧自北山而下,曲折奔流几十里,到国清;而西涧从映霞峰上直湍而下,流程仅二,三公里。

因此北涧之水常清澈,西涧之水常浑黄。

特别是多雨季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

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的衬托,就形成了“双涧回澜”一大景色。

千百年来,中外游客多在盛夏的多雨季节,到国清寺能观赏到“双涧回澜”。

【一行到此水西流】走过丰干桥,桥畔这块石碑是为了纪念一行到国清寺编写《大衍历》而立的。

一行在编写《大衍历》过程中,碰到一些计算难题,打听到国清寺的达真法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远千里,前来求师。

当一行禅师到国清寺求算法的时候,正值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滚滚山洪顺着东涧咆吼而下。

由于前方河道狭窄,泄洪不及,而西涧方向无雨,水位甚低,于是东涧之水就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

“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

【国清寺照壁、山门】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所画的样式所建的。

“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所以这个吉祥的“国清”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清寺的山门。

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开的,为什么国清寺的山门要别具一格朝东开呢?第一,从风水的角度讲,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

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

大家可以看到前方的围墙上还专门开了个半圆缺口作为风水通道呢。

第二,从功能上讲,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

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又能方便国清寺与这些道场僧众的沟通联系。

第三,从地形上来讲,国清寺面对高山临涧而建,前方开阔地甚少。

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

【国清讲寺】我们现在看到在山门的门楣上方悬挂寺额,上书“国清讲寺”四个金色大字。

国清寺的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就点出了这个寺院的特色。

这个“讲”是讲经说法的“讲”,表示国清寺是以讲经说法,研究教理教义为特色的大寺。

弥勒殿的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分立两旁,镇守着这方佛门净土。

我们可以看到它造型俊美、活泼可人,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高2.28米,是清代的珍贵文物。

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从北京选送过来的。

狮子的造像总是雌雄成对的,其特征是,雄狮戏彩球,雌狮逗幼仔。

【弥勒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进寺以后的第一座佛殿——弥勒殿,也是寺院的山门殿。

大家请看,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他是未来佛。

您瞧!他袒胸露腹,满面笑容,使人们一进入山门,就感受到佛门广大,心生欢喜。

有一幅对联写的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窜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都喜欢叫他布袋和尚。

在弥勒菩萨的两侧站着两位高大威武的金刚,左边这位红脸叫威迹金刚,右边黑脸的叫密迹金刚。

后来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哼哈二将。

在弥勒菩萨的身后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

韦陀菩萨被誉为佛教的护法神。

我们看到的这尊造像,制作精致,威严传神,是明代青铜铸就外贴真金的国家级文物精品。

云游和尚到了寺院,对这位韦驮菩萨是非拜不可的,如果韦驮的金刚杵柱地而立,表示本寺院可以接待云游僧人一宿二餐。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韦驮像的金刚杵是横放在双臂之上的,表明本寺是十方丛林,各地云游僧人可如法依律挂单参礼。

国清寺是天下四大丛林之一,欢迎云游僧来寺院学习佛法。

【雨花殿】在一般寺院我们这座殿被称为天王殿,传说国清寺建成后,因灌顶大师登台讲解《妙法莲华经》,感动上天,天雨散花的传闻而得名.供奉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象征着风调雨顺。

民间传说“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这是按照他们手里执持的不同武器和法宝的谐音而来的。

守护南方的叫毗琉璃,号“增长天王”,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手执青锋宝剑,“锋”和“风”同音;守护东方的叫多罗吒,号“持国天王”,手弹琵琶,足踩乐器,表示音调的“调”字;守护北方的叫毗沙门,号“多闻天王”,一手托宝幢,一手擎雨伞,显示“雨”字;守护西方的叫毗留博叉,号“广目天王”,手捏一条“蜃”,“蜃”与“顺”又是谐音,以此象征“风调雨顺”。

反应了广大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四大天之后呢是四株大树,分别是樟树和柏树,都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大雄宝殿】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的意思是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采用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和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屋顶,显示出它在寺院中的主体地位。

大殿高22.65米、进深19.71米、宽30.67米。

总建筑面积797平方米,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大殿上下檐间高悬着赵朴初会长手书的“大雄宝殿”殿额。

你是否留意到,通常寺院中殿额都是横写的,而国清寺的“大雄宝殿”却是竖写的,这有什么讲究呢?到过北京故宫的游客都知道,各代皇宫的殿额都是竖写的。

因为清代在重修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御赐恩准的。

所以说,这块竖写的殿额,表明了国清寺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

各位游客,各位请随我入殿参观,正中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

这尊佛像连座高6.8米,重13吨,系明代青铜铸成的国家级文物珍品,是重修国清寺时经国务院批准从北京请调过来的主要文物之一。

佛祖释迦牟尼近旁站着他的两位大弟子,年长的一位是迦叶尊者,年轻的一位是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号称多闻第一,指的就是他听到佛祖讲解的佛经是最多。

说道这个,我们这里有没有信佛的朋友并且看过经书的,如果看过就会发现所有的经书,卷首的时候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就是说这部经书是我阿难亲耳听佛所说的,是真实可信的。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侧排坐着十八罗汉。

据佛经记载,罗汉初为16位,释迦牟尼在即将“灭度”之际,曾亲自嘱托十六罗汉,要他们不入涅槃,长住世间,持法弘法,直至弥勒佛降生为止。

到了五代之后,又增加了二位罗汉,成为十八罗汉。

后来,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

【隋梅】各位游客,接下去我们要去参观隋梅。

据传,此梅为隋代国清寺开山祖师灌顶大师手栽,故称“隋梅”。

经植物学家考证鉴定,确属隋代古梅。

隋梅是我国现存的五大古梅之一,是国清寺的稀世珍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