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作文片段训练课

高中语文作文片段训练课

让真情“力透纸背”,不做“空心木头”人
——作文片段训练课
惠东荣超中学吴浪花
一、课前导入
荷兰画家梵高在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某些深刻的,某些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留恋。


二、自主学习
【析材料揣摩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比较赏析每组材料的各个片段各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指出哪个片段更能凸显真情,并结合《语文素养》P2~3的方法指导,揣摩分析其用了什么方法来让真情“力透纸背”。

(材料附后)
三、小组讨论
【析材料揣摩方法】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形成初步的共识。

教师适当点拨。

四、展示成果,反馈精讲
(一)关于材料一
1、比较赏析:
片段1写了自己成绩不如意的难过伤心,但表达苍白,苍白的原因在于简单堆砌一连串的形容词,“难过”“争气”“崩溃”“公平”等等,显得比较呆板;片段2凸显令狐冲的难受之情,令狐冲“胸口”的感受,“恨不得抽出剑”的那种念头,“眼前一黑”的状态,“心想”的内容,不仅过程清晰,也让我们有身临其境,有切肤之感。

2、推断结论:
在学生展示赏析成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在比较中推断出改变情感表达“苍白呆板”的关键:少用抽象的形容词,多做过程的具体描摹。

(二)关于材料二
1、比较赏析:
片段3采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如“无精打采”“不耐烦”,但比较单调;片段4《约翰·克利斯朵夫》则采用了比较丰富的、有层次感的表述,从他人观察的角度,写了克利斯朵夫“不愿意说话”和“失踪”,侧面写出内心的烦闷;从克利斯朵夫自身的角度,写了“气恼”“折磨”“希望”等内心烦闷的几种表现,而这几种烦闷,正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内心体验。

2、推断结论:
在学生展示赏析成果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在比较中推断出改变情感表达“单调”的关键: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丰富的层次感。

(三)领会其它技法
1、学生自学领悟其它技法(见《语文素养》P2~4的方法指导及例子说明)
①细节法
②有“我”法:把自己当成风景的一部分,让自己是作品中的“演员”。

③设境诉情:想象情景,调动情绪,用心、坦诚、倾诉悲喜愁乐情。

④化虚为实:叙写具体可感的几件小事,透露浓厚深长的感情。

2、学生阅读补充例文,简要说说括号内的修改文字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凸显真实感情的。

五、当堂训练
【练专项成就佳作】
从以下三个备选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针对性练笔。

一、下面是一段写父爱的文字,语言通顺,中心明确,但是给人的感觉是过于抽象、过于空洞、空喊口号,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请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修改,使其感情真挚。

老爸非常爱我们。

他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力我们百般呵护,他深深地爱着我们,在他心中,只有我们最重要。

可以说,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

爸爸呀,我最亲爱的爸爸,你深爱着我们,我们也永远深爱着你。

二、下面这段文字,虽然没有空喊口号,也有了具体内容,但是不够感人,请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修改。

真正感受到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那天夜里,我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慌张。

我知道这是医院。

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看见母亲侧趴在床边,她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心头一阵酸楚,我转过头,眼泪流下来了。

三、对自己的某一种真实情感(如:获知好消息时的激动,如:意外打击下的悲伤,如:没达成预期目标的烦闷……)作一个片段描写,力求让真情“力透纸背”。

附1:比较赏析的材料
材料一:悲哀之情
[片段1]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我要这么难过,有什么好难过的啊。

为什么自己这么不争气呢?我感觉自己马上就要崩溃了,没力气了,谁来救救我啊?我伤心得很啊,我怎么办??
[片段2]令狐冲慢慢转过身来,只见岳灵珊苗条的背影在左,林平之高高的背影在右,二人并肩而行。

岳灵珊穿件湖绿衫子,翠绿裙子。

林平之穿的是件淡黄色长袍。

两人衣履整洁,单看背影,便是一双才貌相当的璧人。

令狐冲胸口便如有什么东西塞住了,几乎也透不过来。

他和岳灵珊一别数月,虽然思念不绝,但今日一见,才知对她相爱之深。

他手按剑柄,恨不得抽出剑来,就此横颈自刎。

突然之间,眼前一黑,只觉天旋地转,一跤坐倒。

过了好一会儿,他定了定神,慢慢站起,脑中兀自晕眩,心想;“我是永远不能跟他二人相见的了。

徒自苦恼,复有何益?……我也不必留下名字,从此远赴异域,再不踏入中原一步。


材料二:烦闷之情
[片段3]我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拿起筷子准备吃饭,妈妈问我:“怎么样,上午训练累不累?能坚持下来吗?如果坚持不住,就和老师说一声,军训这玩意儿,累……”妈妈还没说完,“哎——呀,”我不耐烦地把这两个字拖得老长,“你烦不烦呀!”妈妈便不再说什么。

[片段4]有些日子,克利斯朵夫不愿意说话,或者像魔鬼上了身似的只想伤害人。

再不然他失踪了,你可以一整天大半夜地看不见他。

有一次,他接连两天没回来。

天知道他做些什么!他自己也不大清楚……其实是他强烈的天性被狭窄
的生活跟寓所拘囚着,好像关在鸡笼里,有时差点儿要爆裂了。

朋友的镇静使他气恼,竟想加以伤害。

他只得往外逃,用疲劳来折磨自己,在巴黎近郊处乱跑,心中渺渺茫茫的,希望有些奇遇,有时也真会碰到;他甚至希望闹些乱子,例如跟人打架什么的,把过于旺盛的精力发泄一下……
附2:
下面的例文中,括号内楷体字是对原文的补充修改或对原文划线内容的修改。

请说说括号内的修改文字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凸显真实感情的。

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我和她是在去世博园的路上认识的。

一下车,想到马上就要看到繁华热闹,充满城市气息的上海世博会,我和同伴们不禁感到无比兴奋,我们正兴高采烈谈论着,敏感的我感到有谁在感兴趣地注意着我们,侧头一看,只见一个小姑娘,梳着马尾巴,圆圆的脸蛋,修长的身材,正面对着我们,微微笑着。

但她的眼睛,那浓密长睫毛下的眼睛,却仿佛若有所思地呆滞着向天上凝视着。

我心中不禁“咯噔”了一下:怎么,难道是盲人?
我呆住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女,竟是个瞎子?我看着她,她微笑着,我疑惑不解了,(一连串惯性思维信号在我脑际闪现:她快乐吗?真的快乐吗?她是什么性格的人呢?像耳聋的贝多芬那样暴躁,还是像朱诗尧那样敏感、古怪?在她现在的微笑后面,藏着的是什么?痛苦受伤的内心世界?深夜被窝里的饮泣?敏感、脆弱、内向的性格?)我希望了解她。

夜晚,我们切好西瓜,把她邀请到我们宿舍里。

她爽快地答应了,来到宿舍,那么自然地坐在床上,还是微笑着。

(看到她的微笑,我竟觉得那是多么的坚强。


我们把瓜捧给她,她毫不拘束地大吃起来,一会儿又抬起头说:“你们谈点什么吧!那多热闹啊!”自然,我们向她提出了一大串问题。

她也讲了她自己的一些事情,后来索性脱了鞋子靠在床上了。

(她谈起了她们学校的生活,特别是体育课;谈起了洛杉矶世界残疾人运动会的盛况,谈起了她和外国选手的激烈竞争……讲着讲着还忍不住咯咯笑着。

后来,她索性脱了鞋子,盘腿靠墙坐在床上了。


大家都在笑着点头赞叹,在我脑海中仍不断回响着一个断语:“不,这不是她的内心世界,她是痛苦的!”
这时一个同学赶紧问:“你眼睛瞎了,看不到世界究竟是什么样,你痛苦么?”
好!实质性问题!我紧张地等待着。

不知怎么,大家都静下来了。

她会怎么样?(她会怎么样?——承认?沉默?哭泣?争辩?或愤然离去?——一般,残疾人最忌讳这个的呀!)
她低下头,又抬起头。

(我觉得她好像看见了一般,环视了我们一下,)然后平静地说:“说真的,我们这些天生就瞎了的人,还算幸运的。

因为我们从来没看到过什么色彩,也就不那么痛苦。

真正痛苦的,是那些后天失明的人,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下子就消失了……”
她笑着,浓浓睫毛下的大眼睛仿佛也在闪动。

我真想拥抱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