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梳理1、文学常识1)《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体裁:颂诗)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
现代著名的诗人、评论家。
主要著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最后一课》(体裁: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法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星期一的故事》《小弗罗蒙》。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体裁:散文//杂文)的作者是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4)《土地的誓言》(体裁:抒情散文)的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主要著作有《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5)《木兰诗》(体裁:长篇叙事民歌//叙事诗// 北朝民歌//乐府民歌),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主要内容: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
2、重点词语(给加点字注音或者看拼音写词语)山巅.()哺.育()澎湃..()浊.流()狂lán()屏zhàng( ) 九曲.连环()气魄.()踱.步()挟.着()气氛.()字帖.()chéng()罚祈dǎo()gěng()住钥shi()阻抑.()逼.狭()坦.荡()断崖.()险jùn ()崎qū( )炽.痛()亘.古()白桦.()嗥.鸣()斑lán()默qì()田lǒng()污huì()3、词语解释狂澜:巨大的波浪。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哺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逝盘旋反复。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
也指声势浩大。
/////诧(chà)异:觉得十分奇怪。
惨白:(面容)苍白。
责备:批评指责。
懊(ào)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哽:声气阻塞。
///////逼狭:极其狭窄。
坦荡:宽广平坦。
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广。
雄健:强健有力。
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如,像。
是,这样。
炽痛:热烈而深沉。
标直:笔直。
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远古。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污秽:肮脏的东西。
怪诞:荒诞离奇。
4、《木兰诗》A重点实词(在括号内注音,在横线上解释词句意思):戎.()机:朔.气()胡骑.():关山度若.飞()扑朔.迷离()B一词多义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东市买骏马(名词,市场)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将:将军百战死(统帅军队的人)出郭相扶将(搀扶)机:不闻机杼声(织布机)万里赴戎机(事物)C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D卷卷有爷但木兰不用木兰当户E愿为市鞍马(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战马)策.勋十二转(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记)当窗理云鬓(名词活用为状语,意思是像云那样)二、文章思路:一(1—3)——代父从军朗诵词—序曲木兰诗二(4)———十年征战黄河颂主体望黄河三(5—6)——辞官还乡歌词颂黄河四(7)————比喻赞美尾声学黄河序幕(1—6):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开端(7—10):写上课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最后一课发展(11—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
(课上)高潮和结局(24—29):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下课)这篇小说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以上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三、课内阅读《最后一课》(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
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1、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我”贪玩的性格特点;第三段文字写出了“我”还能管住自己的性格特点2、文段中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句子是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3、上文写“我”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是:心理描写4、“我”早晨上学,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的原因是:“我”去得很晚。
5、上文段是小说情节的序幕部分。
(不是开端部分)6、概括上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我”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过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语言)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外貌)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7、本部分内容属于小说情节的开端部分。
(不是发展部分)8、文段中描述的关于过往上课时候的情景是喧闹的,而现在是安安静静的。
这是采用了对比手法,作用是突出反常的气氛。
9、国王上课时的情景在全文中采用了插叙叙述顺序。
10、本文段从语言、外貌、神态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
(有神态描写吗?)11、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要穿上礼服上课?答:表明他郑重对待最后一节法语课。
12、文段写村民旁听有何用意?答:渲染出反常的气氛。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本文段选自国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
14、文段中的“他们”指代的人物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前一个“他们”指孩子们;后一个“他们”指普鲁士侵略者。
15、小弗朗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的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他在最后一课的特殊环境下,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因而细心听讲了。
16、小弗朗士为什么称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答:因为韩麦尔先生只是一个普通的法语教师,现在由于敌人的侵略,他连在自己祖国的学校里教授祖国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表达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17、“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答:嘲笑普鲁士士兵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愚昧,表达了小弗朗士对敌人的愤慨之情。
18、文段中的“恨不得”和“一下子”表达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答: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牢牢掌握祖国语言的迫切心情。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4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2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答:因为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精神和高大的形象令“我”感动、崇敬。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24“法兰西万岁!”深刻含义:是法国人民的心声,表明了一种坚定地信念:法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9、根据文意,说出下列句子破折号的作用。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解释说明)(2)他说,“我——我——”(语音延续)(3)“放学了,——你们走吧。
”(意思的递进)20、文中连续写了“钟声”“号声”,渲染出一种怎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答:①渲染出悲壮的气氛。
②将整堂课的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推向高潮。
21、这段文字采用的描写方法有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神态,主要运用的是动作描写。
22、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声音哽咽说明他内心痛苦至极,他使劲全力所写的“法兰西万岁”倾注了他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强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