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过程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软件过程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软件过程管理期末复习第一章1、软件过程分为五个过程:工程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组织过程,客户—供应商过程2、工程过程包括:系统需求与设计,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设计,软件设计实施,集成并测试软件,集成并测试系统,系统与软件的维护。

3、支持过程:文档编制,配置管理过程,质量保证过程,验证工作产品,确认工作产品,联合评审,审核,解决问题。

4、软件过程规范:对输入/输出与活动所构成的过程进行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

过程规范的影响与作用1.消极影响的存在与消除Fred Brooks “创造力来自个人,而不就是组织结构或者过程”2.规范存在的必要性3.过程规范的作用帮助团队实现共同的目标一个规范的软件过程必将能带来稳定的、高水平的过程质量过程规范使软件组织的生产效率更高工程过程就是软件系统、产品的定义、设计、实现以及维护的过程。

开发过程:定义并开发软件产品的活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编程等。

运行过程:在规定的环境中为其用户提供运行计算机系统服务的活动过程,包括软件部署维护过程:提供维护软件产品服务的活动过程,也就就是通过软件的修改、变更,使软件系统保持合适的运行状态,这一过程包括软件产品的移植与退役。

软件支持过程:文档编制、配置管理、质量保证、验证、确认、联合评审、审核、问题解决5、上述相应规范:软件基本过程规范,软件支持过程规范,软件组织过程规范。

6、软件标准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类:ISO标准体系与IEEE标准体系。

第二章1、CMM/CMMI的五个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2、成熟度等级的行为特征:p381.初始级:具有明显的不成熟过程的特点2.可重复级/受管理级:建立了管理软件项目的方针与实施这些方针的规程,使软件项目的有效管理过程制度化,有能力去跟踪成本、进度与质量。

一个有效过程可特征化为已文档化的、已实施的、可培训的与可测量的软件过程3.已定义级:包含一组协调的、集成的、适度定义的软件工程过程与管理过程,具有良好的文档化、标准化,使软件过程具有可视性、一致性、稳定性与可重复性,软件过程被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4.已管理级:已管理级的软件过程就是量化的管理过程。

在上述已定义级的基础上,可以建立有关软件过程与产品质量的、一致的度量体系,采集详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软件产品与过程进行有效的定量控制与管理。

5.优化级:不断改善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与项目的过程性能,利用来自过程与来自新思想、新技术的先导性试验的定量反馈信息,使持续过程改进成为可能。

为了预防缺陷出现,组织有办法识别出弱点并预先针对性地加强过程4、框架式软件组织对技术、实践、方法、过程与经验的有序积累,就是知识管理。

5、过程能力并不就是保障成功的唯一因素,影响产品/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还包括开发技能与组织管理,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过程文化的类型1.过程至上,奉过程为教条,一切围绕着过程,组织、质量与效率都服从于过程,过程的执行严格,过程结果可靠、稳定,认为生产的“东西”就是过程的一个节点,只就是全局的一部分。

但效率较低,缺乏灵活性、创造性。

2.以过程为焦点,关注过程,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但不拘于过程,让过程服从于质量与效率、服从于组织的业务目标……3.过程只能起辅助作用,人决定一切, 过程可能流于形式…、、第三章1、软件工程过程与管理过程都在标准化基础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帮助项目经理与技术人员更有效地从事开发工作。

2、组织过程焦点的目的就是:建立起软件组织对软件过程活动的责任,包括促进并保持对软件过程的了解、协助、制定、维护、评估以及改进的活动3、作为组织与项目实施的软件过程的先决条件,执行能力一般指:提供资源、分派职责与人员培训。

4、组织过程焦点的执行能力具备如下几点:A、建立一个负责整个组织的软件过程活动的工作组。

B、为软件过程活动提供足够的资源与资金。

C、组织软件过程活动的组员进行培训。

D、软件工程组与其她工程组的组员接受软件过程活动的相关培训5、软件过程体系结构:用户需求,需求,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子系统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6、PSP分为哪四个等级?对各个等级进行简单说明。

PSP0目前的过程时间记录缺陷记录缺陷类别标准PSP0.1代码规范规模度量过程改进建议PSP1规模估计测试报告PSP1.1计划任务计划时间表PSP2代码评审设计评审PSP2.1设计模版PSP3周期开发个体度量过程个体计划过程个体质量管理过程个体循环过程第四章P88 基于用例的需求获取过程模型 用户需求P96 需求变更控制需求变更控制策略(1)项目启动阶段的变更预防(2)项目实施阶段的需求变更(3)项目收尾阶段的总结P99 课后习题1.请说明需求的三个层次分别就是什么,并对其进行简要说明业务需求: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的概括的目标要求,它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用户需求: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系统而完成的任务的集合,用户需求在用户案例文档货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功能需求: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她源于用户需求2.请阐述需求分析的主要步骤与方法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对各种需求信息进行分析,消除错误与刻画细节等。

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有“问答分析法”,“结构化分析法”,“面向对象分析法”。

这一阶段分析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鉴别,综合与建模,清除用户需求的模糊性,歧义性与不一致性,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为原始问题及目标软件建立逻辑建模。

分析人员要将对原始问题的理解与软件开发经验结合起来,以便发现哪些要求就是由于用户的片面性或短期行为所导致的不合理要求,哪些就是用户尚未提出单但有真正价值的潜在需求3.请说明基于用例的需求分析过程用户需求:1、确定执行者2、确定用例功能需求:1、从用户需求阶段获取的所有用例中选择一个具有最高优先级用例2、场景分析3、用例分解4、用例判定5、对生育的用例重复2~4步4.请简要说明需求变更控制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流程上面的图,注意事项:需求变更时,要提出变更申请,还要由需求变更控制委员会(CCB)对提出的申请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需求的重要性、时间与资金等。

评估之后要做出通过与否的决定。

如果CCB确认了提交的变更请求,则将指派某人对原来的需求进行修改,并对其进行验证,最终才实施该需求的变更第五章1、软件过程的技术架构P100 习题p100, 习题1 找不到P100没习题2、过程模型模式包括: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开发,面向构件的软件过程开发,软件开发迭代模式,软件开发并行模式。

3、软件开发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现与纠正缺陷的过程,但一旦缺陷被发现之后,软件过程的控制并不能降低大多的成本,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预防缺陷的活动、防止在开发期间引入缺陷。

4、在开发周期的每个阶段实施根本原因分析为有效开展缺陷预防活动提供依据。

5、原因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导致缺陷与其她问题的根本原因,在理解已定义过程与实施已定义过程的基础上,确定这些缺陷产生的根源与这些根源存在的程度,从而找出对策、采取措施消除问题的根源。

原因分析与缺陷分析在开发周期的每个阶段实施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为有效开展缺陷预防活动提供依据。

通过制订原因分析计划、选择缺陷分析数据而找出原因、实施建议措施、评价变更的效果、记录数据等多个环节,最终完成这一活动。

经常使用的工具有:数据库系统、过程建模工具、统计分析包。

6、P109 软件过程的技术流程示意图7、P111开发设计1.系统定义2.设计标准与准则的属性3.设计方法4.产品构件设计5.设计文档9、软件开发过程就是知识传递与知识转换的过程。

10、知识传递包括:纵向传递与横向传递纵向传递就是一个具有很强时间顺序性的接力过程,指软件产品与技术知识从需求分析阶段到设计阶段、从设计阶段到编程阶段、从开发阶段到维护阶段、从产品上一个版本到当前版本的知识传递过程。

横向传递就是指软件产品与技术知识在不同团队之间的传递过程11.知识传递的有效方法:P1191 、重点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即在组织过程管理中加强这一环节,包括团队文化的建设、员工的教育与培训等2、需求文档、产品规格说明书等的评审、复审,起着一箭双雕的作用,即就是质量保证的一种措施,也就是一种知识传递的方式3、使用同一的语言来描述领域知识、设计模型与程序实现等,使大家对同样的一个问题有着同样认识,减少知识传递的难度与成本4、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文档管理系统、知识库与论坛等,都有利于知识的共享与传递12、P124 习题3对于有效的知识传递,有什么具体的最佳实践?创造愉快活跃的团队关系;对团队的适时定期的培训;对新进的员工进行足够的培训,并为每个新人配一个资深的工程师辅导或者帮助这个新人第六章1、版本控制主要分为:版本的访问与同步控制、版本的分支与合并2、P139 项目风险评估项目风险:就是指潜在的预算、进度、人力、资源、客户及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对软件项目的影响。

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主要就是识别哪些风险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并记录具体风险的各方面特征。

为了更好地识别项目风险,可以从下面的两个方面进行考虑:1、项目的前提、假设与制约因素2、可与本项目类比的先例风险估计有几个方面的目的:1、加深对项目自身与环境的理解2、进一步寻找实现项目目标的可行方案3、就是项目所有的不确定性与风险都经过充分、系统而又有条理的考虑4、明确不确定性对项目其她各个方面的影响,估计与比较项目各种方案或行动路线的风险大小,从中选择出威胁最少,机会最多的方案或行动路线风险事件分析方法:1、情景分析2、比率/范围分析3、概率分析4、敏感分析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的目的就就是要让决策者能够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准备好深思熟虑地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总的指导原则就是,参加项目的各方应该尽可能的互相合作以得到有用的风险分担。

对于已经确认的风险通常可做出以下几种反应,保留风险,减小风险,转移风险与避免风险3.P143 制定项目计划项目计划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做?项目计划必须描述您如何去完成目标。

这包括取得最终结果之前的所有交付,以及完成每个交付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项目里通常还需要包括项目风险,预测哪里会出现问题并提供可能的应对措施什么时候做?吧项目工作排序,估计每项工作需要多少时间完成,确定出阶段交付日期,并最终制定一个日程表。

谁来做?所有的任务都需要人来做,根据技术与能力将人员分配到具体的任务上创建WBS的基本法则每个工作工作单元在WBS只能出现一次概要任务就是对其下所有任务的总结每个WBS的条目都有单独的人员负责与实际要做的工作情形保持一致建立WBS时应让项目组员参予每个WBS条目都应备案WBS既要灵活又要不失控制日程与人员安排:任务排序,时间安排,人员分配第七章1、P153 软件质量方针与计划质量计划的输入因素:质量方针、项目范围陈述、产品说明、标准与规则、其她工作输出质量计划的制定步骤:了解项目的基本概况,收集项目有关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