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背诵默写
2020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背诵默写
文本背诵
十、饮酒(其五) 陶渊明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悠然”写出了作者 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 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 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 而是在采菊之时山的形象无 意间映入眼帘,好像自己的 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表 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
半卷红旗临易水, 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
霜重鼓寒声不起。 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
报君黄金台上意, 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
理解默写: 1.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是:“冰__霜__正__惨_凄__, _终__岁_常__端__正__。”
2.《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风中雄姿的反复
句是:“风__声__一__何_盛__,_松__枝__一_何__劲__!”
八、赠从弟(其二) 刘桢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 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 凛然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九、梁甫行 曹植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赏析:柴门简陋凄清,在 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 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 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 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 惧与凄楚。承接前面的描写, 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 主题。
烽火连三月, 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赏析: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
浑欲不胜簪。 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
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十一、春 望 杜 甫
瑟瑟谷中风。 赏析:最后两句变换句式,
风声一何盛, 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
松枝一何劲!
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 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
冰霜正惨凄, 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
终岁常端正。 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
岂不罹凝寒? 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
松柏有本性。 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八、赠从弟(其二) 刘桢
七、龟虽寿 曹操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 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赏析:诗中这四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千古传诵的名句,笔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力遒劲,韵律沉雄,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豪迈气概,深刻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
十二、雁门太守行 李 贺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 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
黑云压城城欲摧, 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 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 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与
七、龟虽寿 曹操
3.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 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 的诗句是:“_盈__缩_之__期___,__不__但_在__天___; __养_怡__之__福__,_可__得__永_年____。”
文本背诵
八、赠从弟(其二) 刘桢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亭亭山上松,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名句理解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远荆门外,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
来从楚国游。 楚地的壮阔景色。“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
山随平野尽, 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
江入大荒流。 动感。
月下飞天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赏析: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
云生结海楼。 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默写自测
五、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理解默写: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鸟儿快乐忙碌 的生活来展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几__处__早__莺__争__暖__树__, _谁__家__新___燕__啄__春__泥___。 2.和谐是什么?和谐是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的从容;和谐是白居易“ _几__处__早__莺__争__暖__树___, _谁__家__新___燕__啄__春__泥___。”的生机;和谐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境界……和谐原来就是一种感觉,人人都 生活在阳光之下的感觉!
复品味的名句。
二、黄鹤楼 崔颢
理解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由写虚幻 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 明、悠远的画面。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准确地 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 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三、使至塞上 王 维
文本背诵
大 长
漠 河
孤 落
烟 日
直 圆
,。少人画对、面塞境之上界中景的,色开把的阔画惊;面异分“割直。为”“两字长段表河现”,初的又到增形边加象塞了横的构亘诗图在
萧 关 逢 候 骑 ,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涂上
都 护 在 燕 然 。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诗人不仅
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
六、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赏析:诗人原极力赞花, 绿叶发华滋。 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 攀条折其荣, 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 将以遗所思。 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 馨香盈怀袖, 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 路远莫致之。 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 此物何足贵? 主题。这一抑一扬,诗的感 但感别经时。 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默写: 1. 杜甫《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 千古诗句是:___烽_火__连__三__月___,_家__书__抵__万_金___。
2.《 春 望 》 一 诗 中 杜 甫 移 情 于 花 鸟 , 以 “___感__时_花__溅__泪__,___恨__别_鸟__惊__心__ ”这两句诗表达 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格外突出。
六、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理解默写: 1.“ 攀条折其荣 , 将以遗所思 ”写主人公情不自 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寄托了她深深的思念之情。
2.诗中起到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 句子是“ 此物何足贵 ? 但感别经时 。”
六、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3.“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表达了主人 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心情,同时也点 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2020年八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文背诵默写
文本背诵
一、野 望 王绩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 赏析: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 徙倚欲何依。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
树树皆秋色,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 山山唯落晖。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 牧 猎人 马驱 带犊 禽返 归,。周人高粟评士曰胸、:襟上,山“超读釆然《薇物野的外望隐,逸》一之篇腔士,隐。固情有知。 相顾无相识,千古自有知己。” 长歌怀采薇。
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
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三、使至塞上 王 维
默写自测
理解默写
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以 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 风光,其中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是: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文本背诵
四、渡荆门送别 李白
十一、春 望 杜 甫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
国破山河在, 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
城春草木深。 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
感时花溅泪, 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
恨别鸟惊心。 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
仍怜故乡水, 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
万里送行舟。 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
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
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默写自测
四、渡荆门送别 李白 理解默写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表现诗人过荆
门入楚地时的壮阔景象的语句是 __山__随__平__野__尽_____,_江__入__大__荒__流____。 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 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__仍__怜__故__乡__水_____,_万__里__送__行__舟___。
九、梁甫行 曹植
理解默写: 1.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句 子是:“ 八方各异气 , 千里殊风雨 。” 2.从“_妻__子_象__禽__兽__,行__止__依_林__阻__。”中我们看到了 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 的生活方式。
3.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 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 子是:“_柴__门_何__萧__条__,狐__兔__翔__我_宇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