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记》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
_ ,。
,。
4.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6.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1),。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
7.渔人发现桃花林的语句::,,。
8.写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原因的语句:,,,。
9.渔人如何离开桃花源的语句:,,,。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二、《陋室铭》1.文中的主旨句:,。
2.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子:,。
5.实写诗人情趣高雅的句子:,。
6.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7.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2.描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
描写莲的体态、香气的句子:,,描写莲的清高风度(总概莲的品格)的句子:。
3.文中“,。
”道出荷花象征君子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4.文中“,。
”道出荷花象征君子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格。
5.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是一般映衬,和是重点映衬,菊是,牡丹是。
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7.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莲”美好的形象,是从的、、、和等方面,将莲人格化,把它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中君子”。
第二段中,作者把菊喻作,用它的蕊寒香冷表现人的;把牡丹喻作,用它的浓丽妖艳表现人的;把莲作,用它的纤尘不染表现人的。
这些比喻运用得巧妙而贴切。
8、你还知道有哪些关于莲的古诗文吗?写几句出来:,。
,。
,。
9.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理由。
最喜爱的花;喜爱的原因。
三、《核舟记》1.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2.描写东坡外貌的句子:。
3.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
4.,若听茶声然。
四、《大道之行也》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五、《古诗三首》《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陋室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1)《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石壕吏》中表明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点拨:“搔”“簪”等字容易写错。
(15)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1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8)《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0)《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1)《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2)《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郦道元《三峡》: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杜甫《望岳》:1、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刘禹锡《陋室铭》: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文中用比喻赞美“陋室”、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6、写日常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四、周敦颐《爱莲说》:1、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最能概括莲花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
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
5、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杜甫《春望》:1、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引用《春望》中原文回答。
)六、李白《渡荆门送别》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七、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文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八、陆游《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九、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陶渊明《桃花源记》: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8、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