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古诗导入,质疑课题
1、师:同学们您们喜欢唐诗么?(喜欢)那老师来采访一下,您喜欢哪首唐诗?老师也很喜欢唐诗,今天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如果您也喜欢就与老师一起打她们读出来吧!(课件出示《绝句》《春夜喜雨》)您们知不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就是谁?(杜甫,教师相机板书)
2、对诗人杜甫您了解多少呢?(学生汇报)
3、老师也带来了杜甫的简介。
谁能为我们大声的介绍一下呢?
4、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积累一首杜甫的诗吧!(课件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您有什么疑问?(教师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到诗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指导诵读
1、师: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古诗,要注意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读有节奏。
2、指名读诗,纠正字音(如:衣裳、妻子、漫卷、即),指导朗读(平长仄短)
3、不同形式读诗: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竞赛读、齐读。
4、师:诗读到这里,您从诗中感受到的作者怎样的情绪?
生:高兴,激动,喜悦,愉快······
师:您就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生:喜欲狂(教师相机板书)
师:什么就是喜欲狂啊?
生: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师:作者高兴的要发狂啊!读到这里您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生:作者为什么高兴地要发狂呢?
生:作者狂刀什么程度呢?
·······
师:作者究竟因何而喜,为何而狂呢?这就不得不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您就会有切身的体会,公元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相勾结,攻入长安争夺统治政权,唐玄宗抵挡不住便逃出长安,这就就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变得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开始了她八年之久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她度日如年,思乡难归,她亲眼瞧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瞧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让我们通过她的一首诗再回到那段过去(出示《春望》指名朗读)这位爱国的诗人及时瞧到了这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的流泪啊!而“忽传收蓟北”的胜利喜讯如春雷炸响,诗人能不“喜欲狂”么?
三、围绕“喜欲狂”,品悟诗情
1、师:让我们在一同回到诗中,进口诗中的字词,从哪些字词您可以瞧到组着高兴地要发狂呢?
2、学生汇报,并相应的解释诗句,教师随机指导
预设:
①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一听到。
满:洒满,沾满。
刚刚一听到收复家
乡的喜讯,作者的眼泪便洒满了衣裳。
师:您认为这撒满衣衫的就是怎样的泪水?(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悲已)
②却瞧妻子愁何在:愁何在:没有一点愁容。
师:猜想一下“妻子”愁得就是什么?
生:妻子或许会愁流浪生的衣食问题·······,孩子也许会愁远离家乡不知何时再见到儿时的玩伴······。
③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糊乱地卷起书,作者就是读书人,最为宝贵的
便就是书,而此刻她却胡乱的卷起诗书,可见作者此时的开心程度与急切的想快点回到家乡。
④白日放歌须纵酒:白日:白天。
放歌:大声的唱歌。
纵酒:开怀痛饮。
师:在作此诗时,作者已就是52岁高龄了,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而此时饱经战乱之苦的作者高兴地情绪无以言表啊!
⑤青春作伴好还乡:有名利的春色与自己的妻子儿女一同陪伴回到家
乡,作者高兴啊!
师:这就是作者的想象,也就是作者的狂想,路途中有妻儿陪伴,更有明丽的纯色随行。
她还想象了她返乡的路线,这就是一条怎样的路线呢?(出示杜甫归乡路线图)
师:世人返乡的路线既要行水路又要走陆路,路途漫长啊!可诗人的感受却与我们截然不同,齐读最后一句,您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穿”与“向”感觉到速度非常的快。
师:巴峡峡险而狭,从巴峡穿流而下,从襄阳到洛阳已就是陆路,一个
“向”字让我们瞧到了作者人虽在梓州,而心却早已飞回家乡,这一个接一个的画面让我们感到了速度的疾驰,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师:作者归心似箭啊!我们一起送杜甫回乡吧!(齐读)
让我们带着满满的祝福,祝福度符合她的妻子儿女一路顺风!(齐读)
师: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全诗,谁能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说说诗文的意思?生:·······。
四、情感升华,回味诗文
过渡:(配乐)这个春天草长莺飞,柳绿花红。
在这个春天,作者听到了收复蓟北胜利喜讯。
在这个春天,作者即将返回她那离别七年之久的故乡,她欣喜若狂便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示范朗读)
师:作者仅仅就是因为她自己从返故乡而喜么?生:·······。
(教师相机板书悯人爱国)
师:全体起立,让我们也带着这种高兴,欣喜,悲喜交加之情齐读这首诗(配乐)
师:(配乐)唐朝789年,辉煌的帝国已渐行渐远,但杜甫等巨匠大师却让唐诗发出了最为壮美的光彩。
当我们思乡时,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吟诵李白的那首《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我们思念家乡亲人时,我们会想到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当我们的朋友伤心失意时,我们会对她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提到杨柳,我们会想到离别。
提起明月,我们会想到聚散。
我们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人想我么一样为唐诗而沉醉,那么现在我们多读唐诗吧!
五、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悲己喜欲狂悯人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