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经汤治疗痛经
病案:刘某,女,23岁,2013年10月13日。
主诉:经行腹痛数年。
病史:13岁初潮,既往月经规律,经行腹痛近10年,经期小腹剧痛,痛甚恶心呕吐、便溏,经血色紫黯有块;畏寒肢冷,腰部冷痛,面色青白。
末次月经09月28日,经量如常,血行4天。
舌黯脉沉紧。
初诊:末次月经9月28日,经量如常,血行4天。
现畏寒肢冷,腰部冷痛,面色青白。
舌黯,脉沉紧。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中医诊断:痛经
辨证审机:寒凝血瘀,冲任壅滞。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味
当归15克白芍15克党参20克肉桂5克吴茱萸15克半夏15克麦冬15克元胡15克杜仲20克仙灵脾15克乌药15克枳壳15克甘草10克。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服用。
二诊:2013年11月10日末次月经:10月29日,痛经诸证
愈,经量如常,血行4天,舌黯脉沉。
自拟方用:
当归15克白芍15克党参20克阿胶10克肉桂5克吴茱萸15克半夏15克麦冬15克元胡15克锁阳20克乌药15克川芎15克甘草10克。
水煎剂,日一剂,早晚饭后服用。
按语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主要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充。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正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内,损冲任之脉,……其经血虚,受风冷,故月水将来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
”经期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治疗上以“通”为用,临证治疗肾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常用金匮温经汤加减,酌加杜仲、巴戟天、锁阳等补肾之类中药以固本。
在治疗痛经时善用元胡、乌药以加强行气散寒止痛之功。
诸药相伍,温经散寒以活血,补养冲任以固本,则瘀血去而血脉通,月经调而病自除。
该患服上药后,痛经诸证愈。
另外特别重视服药期间,常嘱患者经前5-7天开始服药,连服7天,使通则不痛。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405,王秀霞医案。
王秀霞,1939年生,黑龙江省及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早年师从名老中医于盈科先生8年。
哈尔滨市百年风采女性。
诊治妇科疾病重肝脾肾,固正气,以“治未病”理念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