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ppt课件
药物有效成分经皮肤的细胞、汗腺、毛 囊、粘 膜吸收渗透进入人体,结合经络的沟通、脏腑的 调节、局部的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
6
7
内科疾病 骨科疾病
妇科疾病
外科疾病 皮肤疾病
五官科、眼科疾病
8
适用范围
• ①皮肤科疾病:湿疹、手足癣、脓疱疮、皮 肤瘙痒病、银屑病、扁平疣等。
• ②外科疾病: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痔疮 、肛裂等;
• ③骨科疾病:骨折、脱臼、肩周炎、骨质增 生等;
• ④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等;
9
适用范围
⑤内科疾病:感冒、中风、失眠、高血压、 头痛等。 ⑥眼科疾病:麦粒肿、急性结膜炎、睑缘炎、 砂眼急性发等。 ⑦妇科疾病:闭经、痛经、阴部瘙痒病、急 性女阴溃疡、滴虫性阴道炎、子宫脱垂等。
10
禁忌症
1、发热,急性炎症、昏迷、精神病患、恶性肿瘤、 黄疸、有出血倾向者、气血两亏、严重心脏病、哮 喘发作、重症高血压、呼吸困难的患者禁用熏洗法。
2、急性传染病、年老体弱、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 贫血、活动性肺结核等,禁用全身熏洗。
3、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不宜进行熏洗。 4、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不宜熏洗。 5、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6、糖尿病足患者皮肤有破溃慎用。
7.根据医嘱,详细记录熏洗客观情况,记录并签名
19
6 评价 1)操作方法正确熟练。 2)患者对按摩的满意度。 3)注意与患者的沟通。
20
21
局部熏洗
手部熏洗法 足部熏洗法 眼部熏洗法 坐浴熏洗法
全身熏洗 (药澡水)
22
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或浸浴, 以达到疏通腠理、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杀虫止痒等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
11
1.各种出血型疾病,血小板减少症。 2.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骶部禁止按摩。 3.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表皮有疖肿破损及不
明原因包块等。 4.急性扭伤、创伤骨折部位等。 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
12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目的 2、评估 3、告知 4、计划 5、实施 6、评价
14
1、目的 1、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带下过多等症状
1
教学内容
中药熏洗概念 熏洗的作用 熏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熏洗方法及操作步骤
2
3
中药熏洗
熏——“熏”为熏蒸之意,即 将药物煎成汤剂,产生温热蒸汽 熏蒸患部。
洗——“洗”为淋洗、泡洗之 意,即药液熏蒸后,待液温降至 合适温度,再以药液淋洗、浸泡 机体全身或局部或患处。
4
5
27
熏洗方法
1、患者/家属对操作效果满意。
2、过程安全,无发生意外情况。
3、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及妇女会阴部瘙痒、带下过 多等症状缓解,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影响成效的因素:适应症、药液配置、药液温 度、熏洗时间等。
28
熏洗方法
■ 伤口部位应按照无菌技术规程进行; ■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完毕后更换消毒料; ■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避免交叉染; ■ 餐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年老,心、肺、脑病,体 质虚弱,水肿患者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虚脱; ■ 颜面部熏蒸者,操作后半小时才能外出,以防感冒。
17
5 实施 1.按要求着装,洗手。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嘱患者排空膀胱。 3.安排合适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根据医嘱选择合适药液进行熏洗。
18
5.观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如 果有不适应,要及时调整,防止意外发生。
6.操作完成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整 理床单位,清理用物等。
23
1、方法选择:眼部熏洗法、四肢熏洗法、 坐浴法
24
25
2、药液选择:根据医嘱执行。 3、药温:熏洗药液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为5070℃,为宜,以防烫伤。
洗:38~43℃
26
4、观察: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及 时了解患者生理及心理感受。若出现异常,应 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5、整理: 操作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 患者衣着,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
15
2、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 既往史、药物过敏史 患者的体质 心理状况 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6
3、告知:操作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4、计划:治疗盘、药液、盛放药液容器(根据熏 洗部位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 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大毛巾、淋洗毛巾、软 垫、纸巾等。适宜体位(多取坐位)暴露熏洗部位, 必要时屏风遮挡。
29
烫伤
处理及预防:老年人或感觉不良的患者熏洗时应适 当降低水温,并注意多巡视
30
熏洗操作流程(局部熏洗)
适用于:风寒感冒、皮肤疾患、美 容、保健 体位:多取卧位 水温:38~43℃ 熏洗时间:20~30min
31
素质要求(10分)仪表、服装、鞋帽、举止; 操作前准备(25分)护士、物品、患者; 操作流程(35分)定位、熏、洗、观察、宣教; 操作后(15分)整理、评价、记录; 技能熟练 (15分)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