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高效应用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高效应用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高效应用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由于植保无人机具有灵活多变、高效安全、劳动强度低、节省药量等诸多特点,应用优势良好。

基于此该文对植保无人机应用于防治玉米病虫害的优势以及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从而确保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高效应用。

1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价值
1.1 效率和安全性较高
出现玉米暴发性病虫害时,植保无人机比传统人工操作的效率更高。

由于植保无人机具有飞行速度快、负重农药多(通常为10 kg左右)等特点,所以在喷洒药剂等防治病虫工作中的效率远高于地面人工作业,一般情况下,植保无人机每分钟可以完成1~3亩的农药喷洒作业,是人工的40~80倍。

因此,用植保无人机方式喷洒农药,既避免了操作人员长期与农药产生接触、毒害性大的弊端,有助于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也不会对玉米的生长态势造成影响。

1.2 降低农药的投入成本
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是果农的背负式喷雾器喷洒,其缺点是造成农药的大量浪费,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最终的农药附着仅为10%~15%。

植保无人机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植保无人机,会让农药的雾滴均匀地附着于玉米叶片上,基本不会造成浪费,相比传统的背负式方法,可以节约30%~35%以上的农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成本。

1.3 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
相比传统的背负式喷洒模式,植保无人机工作范围更大,并且能够通过压力形成气流,使防治病虫害的药液达到进一步渗透,附着面更大,工作效率更高。

并且,空中悬停和低空作业的方式,还可以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喷洒,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和工作效率。

植保无人机喷洒方式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要比人工喷洒效果提高10%~50%左右。

1.4 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发病严重时的防治
玉米病虫害防治最为关键的时间,就是玉米病虫害的发病高峰期。

假如这个阶段不能确保害虫的高效灭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植保无人机可以对玉米病虫害的现状进行全面监测,从而对相适应的农药进行科学选择,做到定时定量喷洒,从而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植保无人机还可以根据上一次用药的时间和用量,做为后续用药的参考。

总之植保无人机的即时拍摄可以为玉米病虫害的发病情况提供可参考的重要依据,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对诸多因素进行有效调控。

1.5 操作过程较为简单
植保无人机采用的是智能操作方式,这个方式能够让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方法更为简单,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操作,让农药的喷洒达到均匀化和精准化,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并且,由于植保无人机的重量较轻、体积校小、携带方便、使用方法简单、日常保养和维修方便、折旧率较低等优点,从而达到人工成本的投入减少,让中国农业更加先进化。

2植保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推广渠道无法满足广大农户的实际需求
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很多农户使用植保无人机的欲望不强,接受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

并且,虽然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前景良好,可是因为中国农村的玉米种植不够规模化,而多户经营的散播模式使得较适合连片区域使用的植保无人机不仅会在操作增加难度,而且会增加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成本,不利于普及。

2.2 政府扶持力度较低
虽然在现阶段,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农械有补贴等惠民政策,可是,由于植保无人机并不属于补贴项目,植保无人机的生产与服务企业也无法享受到相关政策的扶持与补助,这无疑会挫伤农民购买植保无人机的积极性,不利于植保无人机的普及和大面积使用。

2.3 使用成本较高
目前植保无人机的销售价格通常在10~15万元,这一昂贵的费用让很多农户只能望机兴叹。

并且仅有植保无人机还不够,合理并且科学的车辆配备也不可或缺。

假如国家的补贴不够,仅靠农户承担如此高昂的费用非常困难。

3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高效应用措施
3.1 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植保无人机的优势勿庸置疑,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增大扶持的力度,以确保植保无人机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户补贴之中,有了政府部门的补助,农户购买植保无人机的积极性就会增加。

并且,对于一些服务项目,政府部门也应该给予一定补贴,使植保无人机更加市场化。

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尝试建设一部分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示范基地,从而让这部分资金得以合理并且充分地应用。

另外,政府部门对植保无人机的生产商和供货商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将植保无人机的价格降下来,让广大农户买得起、用得起,增加他们购买的欲望和信心。

并且,政府部门还可以把植保无人机管理部门、农民合作社和相关的玉米病虫害防治组织加以整合,使管理真正实现统一规范。

3.2 加强政策引导
虽然在玉米病虫害防治方面,植保无人机应用前景良好,可是在现阶段,植保无人机在该领域的应用范围还远远不够。

各地方相关部门应该对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加强政策的扶持,并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职能作用,建设防控示范区,对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农户以及制造和服务企业加以适当的补贴,以便加快植保无人机市场化的发展,并需借助社会的组织力量加以全面推广,从而确定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作用中的主导地位。

3.3 加强队伍建设
因为植保无人机属于航空作业,但现阶段中国的农业航空管理仍然是民用航空管理,造成一定的管理混乱,所以,出台专门的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相关法律法规已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植保无人机的操作才能够加以规范。

同时,还应该重视对植保无人机相关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对此相关部门可以派专业人士对植保无人机的操作人员进行现行现场讲
解、操作和故障排除,以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植保无人机的操作方法。

另外,植保无人机的制造商与供应商如果有条件,也应该对这部分操作人群进行指导,并配备专业的技术操作视频,以确保农户在购买植保无人机之后,能够正确操作,妥善保养,及时排除故障,让植保无人机在农业产业领域中发挥出优势作用。

3.4 加强植保无人机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由于农户在实际操作植保无人机中会经常遇到操作不当的问题,所以农业服务企业应该与植保无人机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加强联系与合作,将植保无人机的功能不断完善,确保植保无人机的作用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同时,因植保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低空飞行,这与传统的背负模式农药喷洒技术大不相同,因此在植保无人机对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施药技术与效果等全面的研究。

4结语
综上所述,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种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其效果非常显著。

但是就目前而言,植保无人机仍然处于研发阶段,一些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从而让植保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事故频发。

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植保无人机的扶持力度,并加强对植保无人机的技术研究,从而发挥其高效和精准的优势,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