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讲稿第一篇:1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讲稿周南靳江中学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讲稿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被人类发现已有数千年,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其感染率、发病率、病死率在甲乙类传染病中仍很高。
一、症状: 典型症状:咳嗽、咳痰≥2周,或者咯血(痰中带血丝);②其它常见症状:胸闷、胸痛、发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及女性月经不调等。
二、病因:机体感染结核杆菌、机体免疫力下降。
三、传播:通过呼吸道传播。
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甚至大声说话时,含结核杆菌的飞沫被排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微粒核即可感染,所以当房间通风不良,或与患者长期密切接触,感染的结核杆菌越多,患病机率越大。
四、预防(四字句):注意饮食,保证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校舍通风,阳光照射;学业紧张,尽量减压;避免熬夜,保证休息;不沾烟酒,克制嗜好;咳嗽喷嚏,捂嘴避人;不乱吐痰,讲究卫生;配合体检,尽早发现;出现症状,尽早就医;有病报告,早防早治;居家治病,不染他人;环境消毒,同学筛检。
五、扩展:1、生活规律、合理膳食、保证营养,不沾烟酒、克制嗜好、心态平和,科学学习、充足睡眠、不打电游,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2、校舍(教室、宿舍、图书室、食堂等学生出入场所)要注意开窗换气,尽量做到阳光照射,避免宿舍阴暗潮湿。
3、注意卫生,咳嗽咳痰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尽量将痰液用纸裹住丢垃圾桶内;4、学生有结核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老师,及早到结核病专业机构就诊,不要隐瞒病情,带病学习;就诊时不得隐瞒学校和班级信息,从而给防控和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5、确诊为肺结核的学生应配合卫计部门和学校的调查和管理,要主动将病情向学校反馈,以便于学校采取防控措施和同学们得到及早筛查。
6、患了肺结核病不要恐慌,绝大多数患者,只要坚持正规治疗,都是可以治好的。
7、目前国家为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了主要的检查和治疗药物。
周南靳江中学团总支2018年9月第二篇: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资料.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014年 3月 24日是第 1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肺结核至今仍在肆虐。
据统计,中国有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每年新发病人约 100万,在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名第二。
而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率极低,与当前结核病的严峻形势严重不般配。
为了提高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我们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契机,开展了这次健康教育讲座。
一、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患肺结核后如果不能及时、彻底治疗, 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还可能传染其他人。
二、肺结核的症状“消除结核危害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 “及早发现肺结核首先得让所有人能够识别肺结核的可疑症状。
”肺结核的可疑症状主要是咳嗽、咯痰持续两周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咳嗽、咳痰是所有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症状,非结核病所特有。
但是二者存在明显差别:“感冒也会有咳嗽症状。
感冒咳嗽, 常有喉咙疼、流鼻涕等症状, 一般会在一周内自愈, 咳嗽症状不会持续那么久时间。
”结核病防治专家强调,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痰中带血等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及时到当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
另外,肺结核常见症状还包括咯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并伴有发烧、盗汗、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
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也需要提高警惕。
总结: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连续咳嗽、咯痰 2周以上, 或痰中带有血丝。
同时, 还可能伴有胸痛、盗汗、午后低热、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其他常见的症状。
三、不要有认识误区:感染结核菌不等于患上结核病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当肺结核病人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将带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悬浮于空气中的结核菌可存活数小时,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传染。
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以为感染了结核菌就相当于患上了结核病。
专家指出这种看法并不正确:“感染了结核菌的人未必都会发病,因此我们不能将感染结核菌等同于结核应该如何预防肺结核?感染结核菌后是否患病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余两个因素的影响:受感染的结核菌感染性强弱和自身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
感染上了结核菌毒力强而自身的身体抵抗力低下则最容易招惹结核病。
”四、以下五类人群属于结核病的高危人群: 1.高龄人群。
老年人往往会因各种原因引发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患上结核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5倍。
2.流动人口。
大量流动人员从农村进入城市后,由于衣食住行和医疗卫生保健等条件堪忧,发病几率会明显增高。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体内糖含量高, 代谢紊乱, 可为结核菌快速生长、大量繁殖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患病风险为普通人的 5-38倍。
4.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和结核病是相互促进病变进展、恶化、迅速导致病人死亡的伴发病,有接近七成的艾滋病患者死于结核病。
艾滋病患者患结核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 30 倍。
5.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
这类人群对结核菌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发病率较高。
六、怀疑得了结核病怎么办? 如果怀疑患了肺结核,应到县(区级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
我国各县(区都设有结核病防治机构,专门负责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到这些机构检查和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肺结核能否治愈的关键。
专家告诉我们:“肺结核虽然可怕却可防可治,及时发现病情并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的彻底治愈时间需要一般服药6~8个月,而且中途不能漏服和间断服药。
如果私自停药或间断服药,不但极易复发,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耐药后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技术复杂、治疗时间更长(18~24个月、治疗费用更大(约是非耐药肺结核治疗费用的 100倍左右。
患病后应与医生合作,并坚定信心,在医生指导下认真治疗,自觉坚持全程规律服药,是治疗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七、结核病的预防预防结核病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时发现并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如果发现有连续咳嗽、咯痰超过两个星期的人,应立即动员他去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正规治疗;对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关检查;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群,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做好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工作,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卡介苗主要对儿童期的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八、我国防治肺结核有哪些免费政策? 在县(区级结防机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可享受国家免费政策。
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为第一次检查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免费提供痰涂片和 X 线胸片检查,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的痰涂片检查及治疗结束后的X 线胸片检查。
九、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肺结核患者? 肺结核患者开始规范治疗2~3周,传染性会大大降低, 大多数患者可在家里进行治疗和康复。
关心且不歧视肺结核患者可以促进结核病的防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全社会都应关心和帮助结核病患者,共同营造没有歧视的社会环境。
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第三篇:结核病防治教育材料预防结核病知识讲座校医当前结核病形势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
我国卫生部于1979年至2003年在全国先后开展了四次结核病调查,流行病调查结果分析:我国结核病疫情还相当严重,部分地区有蔓延趋势。
表现为“五多一高”,即结核菌感染人数多、现患肺结核病人多、结核病死亡人数多、农村结核病人多和传染性肺结核病疫情居高不下。
因此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说,结核病防治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部分肺结核病患者痰中带菌,能在空气中传播,如不采取措施会加剧蔓延趋势。
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
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
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使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减少了财政投入、再加上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
使结核病流行下降缓慢,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所回升。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
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控制工作任重道远。
只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实施现代、科学的控制策略、长期、不间断地与之斗争,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
结核病的传染性不是所有类型的结核病都具有传染性。
也不是任何一个结核病人在其患病期间的住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
相对来看,肺结核病中的一些类型常常具有传染性,而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病、脑膜结核等)则不具有传染性。
由于肺脏与外界相通,在肺结核病发展、恶化或形成空洞时,病变中的结核菌大量繁殖,通过支气管排出体外,造成结核菌传播。
这样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
但当病人治愈了,就不再成为传染源。
衡量和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对病人的痰液作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
如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阳性,则认为具有传染性,或称为“传染源”。
传染性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
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正确、及时治疗传染源。
什么是原发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又称儿童型肺结核,为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它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
多见于儿童或少年。
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在临床上难于区分,只是在X线检查时有不同表现。
结核菌在肺内引起炎症性病灶和干酪样坏死,并由淋巴管传播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
肺内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合称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大多位于右肺中部。
若肺内病变吸收而肺门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则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即肺门结核。
此型结核在临床表现可轻可重,轻者可无症状,偶可体检时,作胸透时才被发现;重者可有结核中毒症状,如长期低热,轻咳,食欲不振,消瘦等,多见年龄较大儿童;再有表现为急性发病,多见于婴幼儿,突然高热持续2~3周,尔后低热,但一般情况尚可,也可伴结核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