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图是某商品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面列举的经济现象中与对应图示(D表示需求)的变化一致的是()①国内汽油价格下降对国内燃油汽车销售的影响——图I②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M商品销售的影响——图I③欧洲能源危机对来自中国取暖设备消费的影响——图Ⅱ④“上门做饭”服务的兴起对传统餐饮业的影响——图Ⅱ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图I表示某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汽油与燃油汽车是互补品,汽油价格下降会引起燃油汽车销量增加,与图I情形不符。
故①不选。
②: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低,从而导致其价格下降。
依据需求法则,其需求量会增加。
故②与图I情形一致,入选。
③:图Ⅱ表示该商品的价格不变,但受其他因素影响,需求量减少。
在中国取暖设备出口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欧洲能源危机会导致对其需求量增加。
故③与图Ⅱ情形不一致,不选。
④:“上门做饭”服务的兴起,在传统餐饮业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减少消费者对传统餐饮的需求,故④与图Ⅱ情形一致,入选。
故本题选C。
2. 国务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上述举措意在()①促进财政收支平衡②扩大资本市场规模③推动经济平稳发展④着力扩大国内需求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不是为了促进财政收支平衡,①不符合题意。
②: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是为了扩大实体经济的投资规模,不是扩大资本市场规模,②不符合题意。
③:通过扩大投资,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平稳发展,③正确。
④:发行专项债券,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城市更新行动,有利于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扩大国内需求,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 从中老铁路到雅万高铁,从阿盟峰会主会场阿尔及尔国际会议中心到卡塔尔世界杯主会场卢赛尔体育场,中国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高铁、港口、桥梁、电站、体育场等基础设施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建造”越来越成为中国合作伙伴的可靠选择。
这说明()①“中国建造”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②中国坚持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③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④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助力世界经济发展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ⅡⅡ:材料中指出中国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建造”越来越成为中国合作伙伴的可靠选择,这说明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中国建造”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助力世界经济发展,故ⅡⅡ正确。
Ⅱ:根据教材可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故Ⅱ不选。
Ⅱ: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建造”走出去,未体现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故Ⅱ不选。
故本题选B。
4. 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这一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①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②为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活水③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④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A. ③→①→②→④B. ③→④→②→①C. ③→②→④→①D. ②→③→④→①【答案】A【解析】【详解】A: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引导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这一政策可以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活水,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Ⅱ→Ⅱ一→Ⅱ→Ⅱ传导正确,A符合题意。
BCD:选项均传导不正确,BCD排除。
故本题选A。
5. 某市加快“数字政府”工程建设,在政府公共服务场所设立政务公开专区,专门提供政府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申请、办事咨询答复、政策文件解读等服务;增添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功能,并与12345热线对接,形成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政务服务评价体系。
上述举措()①能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②促进了政府简政放权切实落到实处③完善了政府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④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增添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功能,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和责任意识,故①入选。
②:在政府公共服务场所设立政务公开专区和增添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功能,两项举措均不涉及政府简政放权,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题干中的举措均不涉及对政府决策的智力支持,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该市政府是加快“数字政府”工程建设的主体,主动采取便民利民的措施,并积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体现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
故④入选。
故本题选B。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①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②是赢得人民支持确立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④是提升党管理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能力的重要内容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解决材料中的“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要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①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早已确立,排除②。
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③正确。
④:党领导国家机关,但不具体管理国家机关,排除④。
故本题选A。
7.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调解的需求增加,但缺乏专门进行调解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023年2月,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在香港举行成立仪式。
国际调解院是由中国发起牵头、多个友好国家参与,在平等相处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国家间调解矛盾、避免冲突的新组织。
成立国际调解院()①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和平安全、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强烈诉求②体现了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③是基于国际组织能以更中立的方式解决争端,得到各国普遍认同④彰显了中国文化软实力随经济、政治影响力的增强而不断增强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针对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调解的需求增加,但缺乏专门进行调解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现状,于是,由中国发起牵头、多个友好国家参与的国际调解院开始筹备,以在平等相处的基础上调解国家间的矛盾、避免冲突,这说明成立国际调解院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和平安全、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强烈诉求,①正确。
②:材料中“国际调解院是由中国发起牵头”,这体现了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②正确。
③:“得到各国普遍认同”的说法太绝对,也不符合事实,排除③。
④:成立国际调解院彰显了我国是负责的大国,但与“随着经济、政治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无关,排除④。
故本题选A。
8. 从先秦时期“五方之民”共天下到隋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 ……从“夷夏有别”到“夷夏一家”,“中华民族”的概念逐渐从“自在”走向“自觉”。
这体现了()①各民族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②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③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华夏文明文脉相通、多元一体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应该是中华文化寓于各民族文化之中,而不是各民族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①错误。
②④:从先秦时期“五方之民”共天下到隋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 ……从“夷夏有别”到“夷夏一家”,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华夏文明文脉相通、多元一体,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并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③排除。
故本题选C。
9. 多少人曾一遍遍观看经典红色电影《党的女儿》《青春之歌》,在李玉梅、林道静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多少人曾把《平凡的世界》作为枕边书,一次次与孙少安、孙少平隔空对话,为改变命运而不懈奋斗;多少人看完豫剧《朝阳沟》后,立志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可见,经典文艺()①能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心灵之美②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③以超越生活的艺术创造感动人心、引发共鸣④以创作者为真正的主角揭示生活底蕴、幸福内涵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ⅡⅡ:经典的文艺作品能够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启示,这表明其可以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心灵之美,也有利于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ⅡⅡ入选。
Ⅱ:艺术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可以高于生活,但不代表经典文艺都要超越生活,也可以如实反映生活,Ⅱ不选。
Ⅱ:创作者需要由生活底蕴,但是经典文艺通过作者塑造的经典作品形象,给人启发,感动人心,引发共鸣,而不是以创作者为真正的主角揭示生活底蕴、幸福内涵,Ⅱ不选。
故本题选A。
10.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除了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外,还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
湿地如果遭受破坏,就会从“碳汇”变成排放二氧化碳的“碳源”,加速全球气候变化。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有()①湿地与生态的联系是普遍和多样的②处理人与湿地关系应发挥整体的统帅作用③湿地保护必须尊重事物的固有联系④人与湿地联系的客观性受人的意识的影响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碳储存等多种生态功能,说明湿地与生态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是普遍和多样的,①入选。
②:题干材料不涉及整体的统帅作用,故②不选。
③:湿地如果遭受破坏,就会从“碳汇”变成排放二氧化碳的“碳源”,加速全球气候变化,说明湿地与碳储存、碳排放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破坏了湿地,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就会导致加速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