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GDP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缺点是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
8.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答: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指储蓄—投资恒等式,即I?S。从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所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而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这种恒等关系在宏观
答:劳动力参与率是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的人数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100% 成年人口
二、复习题
1.列出GDP衡量的两样东西。GDP怎么能同时衡量这两样东西呢?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衡量社会总收入和社会总支出,即全社会所有经济单位获得的收入总和,以及用于购买最终产品与服务的总支出。在理论上,类似于以收入法、支出法来计算GDP。
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 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
经济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从两部门经济入手研究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经济中的恒等关系,进而研究三部门经济与四部门经济。
两部门经济中可以得出储蓄—投资恒等式:I?S。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来说,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在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GDP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 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该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不同,因为它的权数随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改变而改变。因为GDP平减指数是以涉及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13.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答:消费者价格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表示为: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答:消费指消费者个人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它是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的一项。消费分为三个子项目:非耐用品、耐用品以及服务。非耐用品是使用持续较短时间的产品,如食物和衣服;耐用品是使用持续时间长的产品,如汽车和电视;服务包括个人和企业为消费者所做的工作,如理发和就医。决定消费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利率、价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7.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答: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又称为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期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又称为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
15.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答: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失业人数?100% 劳动力总数
公式中的劳动力总数为失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之和。
16.劳动力参与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曼昆(第6、7版)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10.投资(investment)
答: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收益而投入资金或资源的经济活动。预期收益主要指经济收益,也包括社会收益。投入的资金(资本)可以是货币资本,也可以是实物资本或其他资源。由于各种资源都可以折算成一定的货币价值量,所以,投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就是投入货币资金。投资作为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具有数量上的集合性、机遇上的选择性、空间上的流动性、产业上的转移性、收益上的风险性和周期上的长期性等特点。
各国通常把包含了折旧费的投资称为总投资,扣除了折旧费的投资称为净投资。总投资总是大于零,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关系密切,总投资加上消费品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净投资与国内生产净值(NDP)关系密切,净投资加上消费品总和等于国内生产净值。
11.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
答:政府购买是一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它是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中的一个项目。政府购买包括诸如军事设备购买、高速公路建设和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支付工资等项目。它并不包括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例如社会保障和福利。由于转移支付是再分配已有的收入,并不用于交换产品与服务,所以不是GDP的一部分。
(2)GDP之所以能同时衡量这两样东西,是因为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收入意味着对方的支出,从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来看,收入和支出必然相等。GDP既是总支出也是总收入,只是由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两者是可替代的。
2.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什么?
答: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衡量经济系统中消费品的一般物价水平。消费者价格指数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用公式表示为:
12.净出口(net exports)
答:净出口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IM?就是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消费者价格指数有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之分,区分这两个指数的关键是所确定的一篮子物品是否可变。拉氏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成本的增加;帕氏指数是用一篮子可变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成本的增加。
14.劳动力(labor force)
答:劳动力是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即:劳动力总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美国劳工统计局做统计时,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上一周的一部分时间里从事有报酬的工作,他(或她)就是就业者。如果一个人没有就业并在寻找工作,或临时解雇,他(或她)就是失业者。那些不属于前两个类型的人,例如全职学生或退休者,就不属于劳动力。一个想工作但放弃寻找工作的人也不算在劳动力之内。
6.名义GDP与实际GDP(nominal versus real GDP)
答:名义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例如,2000年的名义GDP是以2000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2003年的名义GDP是以2003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在那一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名义GDP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GDP来统计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力。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构单位的资产负债的数量、构成或价值的变化。大多数流量是交易流量,如总消费;另一类是非交易流量或称其他流量,主要包括资产数量的非交易变化,如自然灾害等非生产性因素引起的资产变动量;以及市场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价值变化,即重估价反映的资产、负债、净值变化的流量。流量具有时期特征,即流量的数值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关。有存量就一定有流量与之对应,而有流量并非一定有存量与之对应,如工资、利息、进口、出口等,作为反映经济多样化的流量,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