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第一节信息素养与文献信息检索的关系一、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由什么构成?为什么在21世纪如此重要?面对信息化社会,怎样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加以讨论和思考的,因为它们关系到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关系到实现国家信息化的战略。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光明日报2006-05-08 网络信息的日益丰富和实用,尤其是文献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用户的信息需求“一网打尽”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信息“爆炸性”增长,但有许多用户要么无所适从,要么找不到所需求的信息。
他们或因不懂得应用计算机网络,或因没有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缺乏最基本的信息技能,面对海量的信息,却被“信息鸿沟”隔断,成为信息海洋中的“信息穷人”!所谓素养,也叫素质,是指决定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从广义上还可包括技能和知识。
素养是一个人能做什么(技能、知识)、想做什么(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和会怎么做(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
一个人的素养就好比一座冰山,技能和知识只是露在水面上冰山的一小部分,他的自我认知、动机、个人品质以及价值观这些东西,都潜藏在水面以下。
在一个人的素质当中,基础能力、工作能力、专业能力是基本结构,信息素养就是处在基础能力这一范畴。
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发展,信息成为继土地、能源之后的又一种资源时,信息重要性不断提高,人们面临的信息环境日益复杂。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有效率有效果的获取、利用信息成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立足的基础。
根据美国教育技术CEO 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总的方面:1、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2、信息素养3、创新思维能力4、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5、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进入信息社会的基本素质之一。
狭义上的定义认为其是指具有应付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广义的信息素养是指关于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源以解决信息需求的能力,要求具有发现、评价、利用以及交流知识的能力,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必须渴望知道某种知识或某个问题的答案,必须能够利用分析技能系统提出问题,必须能够识别研究方法,必须能够利用批判性技能对信息进行评价。
二、信息素养的内容:综上所述,信息素养应该是现代信息文化和信息社会背景下人们应当具备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即人们参与信息交流所应具备的信息认识和读写技能的最低水平,是人们在信息社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最低水平标准。
包含下列内容:一是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感悟。
包括信息需求意识和捕捉、判断信息并及时抓住有用信息的敏感力,以及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的认识。
“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善于发现、精于挖掘;二是信息知识,包括信息理论、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是信息技能,包括评判信息需求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信息内含能力、选择有用信息能力、生成和创造信息能力、组织储存信息能力、利用和发挥信息作用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四是信息道德(安全)。
这是人们在传播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应遵守的伦理道德。
具体包括:(1)信息交流与传递目标、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2)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3)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抵制违法信息行为;(4)尊重他人知识产权;(5)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6)恰当使用并合理发展信息技术等等。
三、信息素养的标准信息社会中国民素养水平就是国民信息素养水平。
用什么标准衡量人们最起码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水平?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1)信息素养。
标准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批判性地、胜任地评价信息;标准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2)独立学习。
标准四: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标准五: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评价文献和其他对信息的创造性的表达;标准六:独立的学习者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的产生中做得最好;(3)社会责任。
标准七: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践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合乎道德的行为:标准九: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产生信息。
综上所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息息相关的。
学习信息检索方法和技能,就掌握了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我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这与“马太效应”和“省力法则”所表现是相互一致的。
1、马太效应所谓“马太效应”,是指马太在新约中所描写的一种现象:“谁若有,就给他,并不断增加;而谁没有,则连已经有的都要被夺走。
”马太效应描写的这种社会现象,或被称为“成功产生成功”法则。
“成功产生成功”,是指取得成功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在此基础上取得新的成功。
由马太效应,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获得的信息越多,那么就越容易在此基础上取得新的、更多的信息。
2、省力法则即“最小努力原则”。
每个人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往往都是有选择的行为,这种选择通常受到省力法则的支配。
当有一系列同类事物可供选择时,有的经常被人选择,有的则很少被人选择,这种被选频次的不均,本身又可以反过来作为再次选择的依据。
如果我们把事物受到一次选择看成是一次成功的话,那么,这种成功的积累必然容易导致新的成功,这是符合省力法则的。
我们学习文献检索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掌握文献检索的理论和方法,在茫茫书海中把握方向,获得利用文献的主动权,以便使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捕获自己所需的信息知识。
这也是应用“省力法则”获取信息知识的最佳途径。
因此,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今后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
在知识激增、新知识层出不穷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终生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参加工作后,仍然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
古人说:“餐人以鱼,其食一饷;授人以渔,其食一生。
”意思就是“给你鱼,你只能吃一顿,吃完了就没有了;而教会你捕鱼的方法,你一辈子都能吃得到鱼。
”第二节文献信息检索的含义、意义和作用什么是文献信息检索?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信息检索是指:根据有关需求(课题)的特定需要,利用一定的查寻工具或联机网络,从大量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翻检、查找与确认所需信息知识的活动、过程与方法。
简单的说,文献信息检索就是翻检与查找所需文献信息的活动、过程与方法,即从某种或多种文献集合(工具书、光盘、数据库)或联机网络中翻检与查找所需文献信息的活动、过程与方法。
信息检索是指从任何信息集合中查找所需信息的活动、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种针对广大信息用户来说的狭义说法。
从广义上来说,信息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方面。
存储是指对大量的原始文献进行收集、归类、选择、整理,把有关文献的特征著录下来,成为一条条文献线索,在广泛积累、认真筛选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编制成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检索工具,并组织成一个检索系统。
检索是指按信息用户的需求,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把所需的文献信息从检索系统中查找出来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呢?也就是说文献信息检索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开展文献信息检索的根本原因在于文献信息的大量积累以及这种积累给人们阅读、查找与利用所需文献信息造成极大困难之间的相互矛盾。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迅速增加,记录知识信息的文献也随之增长,导致当今社会的文献信息出现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广泛分散、交叉重复、类型多样、语种增多、老化加剧、“时滞”延长、质量下降与不发表的文献增多等十大特征:1、数量庞大我国科技文献数量相当可观,现在每年公开出版的报纸2000多种,科技期刊近4000种,期刊论文50万篇以上,学位论文3万篇左右,科技图书4万种左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不断发展,网上传播科技信息量更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2、增长迅速科技文献的增长情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约每15年增长一倍,50年代以后大约每10年增长一倍。
1950年全世界出版图书25万种。
当前,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七八年就要翻一番。
据美国《未来学家》杂志预测,今天世界拥有的科技知识总量不过是2050年的1%。
3、广泛分散由于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得许多专业文献发表在非专业期刊上,造成学科文献分布异常分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门学科专业之间的严格界限逐渐模糊,甚至消失,各学科间的联系逐渐加强。
据报导,—个专业的文献在本专业杂志上发表的只有50%,而另外的50%则发表在与该专业相关的其它杂志。
就—个专题而言,则有“1/3定律”,即某专题的文献约有1/3刊登在刊名与该专题相同的杂志上,约有1/3刊登在刊名与该专题相关的杂志上,另有1/3则刊登在刊名与该专题似乎无关的杂志。
4、交叉重复交叉重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期刊相互转载;二是一种类型的文献往往又转化为另一种类型,例如,会议文献在期刊上发表,印刷品转化成为视听资料;三是国家之间的各种文献交叉重复,例如,加拿大的专利说明书87.2%与国外的专利说明书相互重复,其中同美国重复的就占2/3。
又如一篇会议论文或学术报告先在刊物上发表,又出单行本,再出汇编本或论文集。
文献翻译成为国家之间文献重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献内容的交叉重复有时是合理、必要的,例如文献的翻译对于扩大信息知识的交流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也有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出版机构争相出版内容雷同的热门图书或新兴学科书刊等等,造成文献重复交叉。
5、类型多样出版文献不仅有图书、期刊,而且还有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等,这些类型的文献目前约占全部科技文献的50%;除了传统纸质印刷品以外,视听资料、缩微资料、机读资料、光盘资料大量涌现,文献逐步呈现数字化、电子化的趋势。
6、语种增多目前科技文献已经打破英、德、法等少数几种文字的垄断局面。
联合国发表的有关资料显示,现今发表的科技文献中有一半是用50%的科学家所不懂的文字发表的。
前苏联《文摘杂志》收录65个语种的文献,美国《化学文摘》收录56个语种,英联邦农业局的CAB文摘收录40多个语种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