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德尔遗传练习题和答案

孟德尔遗传练习题和答案

孟德尔遗传练习题二、问答和计算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的性状,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例是否都应该是3:1?为什么?解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成对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每个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

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的性状,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例不都是3:1。

这是因为经典分离比例的出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所研究的生物体是正常的二倍体生物,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等位基因。

如果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则后代分离比例可能随之改变。

(2)所研究的真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如果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则不均等分离,不出现一定比例。

(3)F1个体形成的2种配子的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并且两种配子的生活力相同,受精时随机结合。

(4)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均具有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存活率。

如果某种基因型在被观察前发生早期死亡,分离比例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5)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容易区分。

(6)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被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7)研究的性状为完全显性,如果为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或镶嵌显性,那么F2代的表型就不会表现3:1分离。

2.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3对基因独立分配。

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亲本果形果色果味甲灯笼形红色辣味乙灯笼形黄色辣味丙圆锥形红色甜味丁圆锥形黄色甜味问:(1)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有哪些?(2)在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最高的组合是哪一个,请写出其基因型。

这个组合的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何?这个组合的F2出现的全部表现型有哪些,其中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多少?解答:(1)首先分析F2能够出现灯笼形果实的组合有:甲×乙、甲×丙、甲×丁、乙×丙、乙×丁;分析F2能够出现黄色果实的组合有:甲×乙、甲×丁、乙×丙、乙×丁、丙×丁;分析F2能够出现甜味果实的组合有:甲×丙、甲×丁、乙×丙、乙×丁、丙×丁;综合以上结果,能同时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为甲×丁、乙×丙、乙×丁。

(2)甲×丁与乙×丙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均为1/4×1/4×1/4=1/64;乙×丁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为1/4×1×1/4=1/16;所以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最高的组合是乙×丁,其亲本基因型为aabbCC×AAbbcc,其F1的基因型为AabbCc,表现型为圆锥形、黄色、辣味果实,其F2出现的全部表现型为C21*C21=4种,有灯笼形、黄色、辣味果实,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圆锥形、黄色、辣味果实,圆锥形、黄色、甜味果实。

其中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比例为1/16。

3.两个高粱品种,一个结红粒、黑壳,一个结白粒、黄壳。

令二者杂交,F1表现红粒、黑壳。

欲想在F3中选10个白粒、黑壳的纯系,F2至少应有多大群体?而在F3欲选到10个红粒、黄壳的纯系,在F2群体内至少应选多少红粒、黄壳的个体。

已知每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独立遗传。

解答:根据杂交后F 1的表现型可知红粒和黑壳为显性,两亲本杂交所得F 1个体不分离,说明两亲本为纯合基因型且F 1为双杂合位点。

又已知F 3的纯系来自F 2的纯合基因型个体,而该纯合基因型占群体的比例为(1/4)n ,占本表型群体的比例为(1/3)m 。

“n ”表示F 1所含杂合基因对数,这里为2,“m ”表示所求某种表型所包含的显性性状数,这里为1。

综上分析可得:①求F 2群体 则有(1/4)2 = 10/x , x=160②求在F 2选红粒、黄壳个体数 则有(1/3)1=10/x ,x=30所以,为在F 3 中得到10个白粒、黑壳的纯系,F 2至少应种植160个个体;而在F 3欲得到10个红粒、黄壳的纯系,在F 2群体内至少应选留30个红粒、黄壳的个体。

4.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 )杂交,希望从F 3内选出毛、抗、无芒(PPRRAA )的株系1个,F 2至少选出毛、抗、无个体多少?已知上述每对性状分别由一对基因控制,独立遗传,完全显性。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毛颖、抗锈和无芒为显性, 两亲本为纯合基因型且F 1为三杂合位点。

又已知F 3的纯系来自F 2的纯合基因型个体,而该纯合基因型占群体的比例为n )41(,占本表型群体的比例为m)31(。

“n ”表示F 1所含杂合基因对数,这里为3,“m ”表示所求某种表型所包含的显性性状数,这里为3。

综上分析 欲求在F 2选毛、抗、无个体数 则有(1/3)3=1/x ,x=27所以,为在F 3内选出毛、抗、无芒(PPRRAA )的株系1个,F 2至少要选留毛、抗、无个体27个。

5.玉米A C R 的种子为有色粒,其它均为无色。

一个有色粒植株与下列植株杂交,结果是:与aaccRR 的后代50%有色,与aaCCrr 的后代25%有色,与AAccrr 的后代50%有色。

请分析这个有色粒植株的基因型。

解答:根据与aaccRR 杂交的后代中50%有色,可判断该有色粒基因型中a 等位基因和c 等位基因不能同时杂合;根据与AAccrr 杂交的后代50%有色,可判断该有色粒基因型中r 等位基因和c 等位基因不能同时杂合;根据与aaCCrr 杂交的后代25%有色,可判断该有色粒基因型中a 等位基因和r 等位基因必须同为杂合。

综上分析,这个有色粒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

验证 将AaCCRr 分别与aaccRR 、AAccrr 、aaCCrr 杂交,其结果与题意相符,所以分析正确。

6.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

现用不同类型的萝卜的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长形×圆形→595椭圆形;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椭圆形×椭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

试分析该遗传性质及各杂交组合基因型。

解答:由椭圆形×椭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比例近1:2::1可知该性状属1对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用D 和d 表示萝卜块根的形状,这里D表长形,d表圆形(用相反的显隐性关系表示结果一致)则有长形×圆形→595椭圆形 组合的基因型为DD ×dd →Dd ;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 组合的基因型为DD ×Dd →1DD :1Dd ;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 组合的基因型为Dd ×dd →1Dd :1dd ;椭圆形×椭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 组合的基因型为Dd ×Dd →1DD :2Dd :1dd。

7.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下表为两对性状杂交的结果,分析亲本基因型。

亲本表型后代个体数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312 101 310 107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219 209 64 71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722 231 0 0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404 0 387 0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70 91 86 77 解答:用A和a表示茎色,B和b表示叶型,由题可知紫对绿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

(1)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的后代中紫茎: 绿茎=1:1, 缺刻叶: 马铃薯叶=3: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2)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的后代中紫茎: 绿茎=3:1, 缺刻叶: 马铃薯叶=1: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3) 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的后代中无绿茎且缺刻叶: 马铃薯叶=3: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4) 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的后代中无马铃薯叶且紫茎: 绿茎=1: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5) 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的后代中紫茎: 绿茎=1:1, 缺刻叶: 马铃薯叶=1:1, 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二、判断题1.一个涉及四对基因的杂合体,已知这四对基因分别控制四对相对性状,且均为完全显性,若自交,其后代会有16种基因型。

2.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同时决定一个单位质量性状的遗传叫互作遗传,其细胞学实质属孟德尔的独立遗传。

3.孟德尔利用豌豆作试材,抓住粒部性状研究遗传变异规律。

他在15株杂种一代的自交株上收获556粒种子分成4种类型,这些种子是F1。

4.已知牛毛色由一对基因控制,且AA是红褐色,aa是红色,Aa的雌性是红褐色,雄性是红色。

现有一头红褐色奶牛生了一个红色牛犊,则其必为雄性。

5.某性状是由具重叠作用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的,则其三对基因均为杂合的杂合体自交后代表型分离比例为63:1。

答案:1.×2.√3.×4.×5.√三、填空题1.一个涉及四对基因其中有三对是杂合的杂合体,若这四对基因分别控制四对相对性状,属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会产生种比例为的配子,若自交,下一代会有种表现型,比例为。

2.独立遗传的细胞学实质是:每对等位基因分别分布在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

3.具有n对独立遗传的杂合基因的杂合体,若每对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在完全显性条件下,经自交,后代会分离出种表现型,比例为。

经测交,后代会分离出种表现型,比例为。

4.具有n对互作关系的杂合基因的杂合体,可以形成比例为的种配子,自交后代尽管也能有个组合方式,种不同的基因型,但表现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5.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则在一个群体中可能有种基因组合,在一个个体中会出现种基因组合,在一条染色体中可能存在有种基因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