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1(2875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况中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学术语表示这些关系。

(2)、能力目标:用路程、速度与时间、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深刻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课件、卡片、投影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及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谈话:上周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从学校到家里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回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A)生拿出自己准备资料,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B)举手发言生1:我家到学校大约1500米,第一天我用走的方式,用了15分钟。

第二天我坐公交车用了8分钟。

今天我坐爸爸的轿车只用了3分钟就到学校了。

生2:我家到学校大约480米,走了8分钟。

我坐爷爷的三轮车只用了5分钟。

……(2)师:肯定学生的做法(3)据刚才同学们提供的信息,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C)生3:坐轿车最快。

(D)生4:我想补充:我认为应该是同一条路,那么坐轿车可以最快到学校。

(E)那是因为轿车的速度是最快的。

(这时候学生对速度的概念还是模糊的)(4)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让生在实践中学会感受路程、时间这些抽象概念,为新课学习铺垫。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P45。

从这些图上你能读到哪些信息?(A)生1:马车的速度是最慢的,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

生2:我知道轿车约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

(2)你们会读吗?全班一起读。

生3:我还发现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了,这样我明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北京看奥运了。

(当这位学生讲到这里时,同学们都笑了,对这节课的研究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课件出示:(1)金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B)四人小组先讨论。

(C)全班交流:生1:80千米/时表示的是:每小时行80千米也就是1个小时行80千米。

生2:那2个小时就是2个80个千米。

(3)你们能列出算式吗?(D)生1:用乘法算:80×2=160(千米)(4)你们能说出80和2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E)80×2=16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这时我把"×"和"="填上去,于是数量关系出现了:速度×时间=路程)课件出示:(2)金老师如果是骑自行车,速度是225米/分,1小时可以行多少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并同时提醒同学们单位之间的转化(1小时=60分钟)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225×60=13500(千米)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5)你们能不能改变这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第1小组和第3小组改成求速度的,第2和第4小组改成路程的)并解答且要求写出数量关系。

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数量关系:225=13500÷60速度=路程÷时间60=13500÷225时间=路程÷速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进一步对速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三)小结(1)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还存在哪些问题不理解?(A)生1:知道了什么叫路程、时间、速度。

生2:我学会了求路程、时间、速度的方法生3:只要记住路程相当于两因数的积,速度相当于一个因数,时间相当于另一个因数。

就可记住了它们的关系。

(我觉得这也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因为学生很好的联系了学过的知识。

)(四)尝试应用深化练习课件出示:(1)基本练习(连线)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用来跑步的时间为多少?A:15分钟B:900秒C:1刻钟或者A:1800÷120表示()B:1800÷15表示()C:120×5表示()(2)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

去的时候和返回时各用了2小时。

A: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B: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原理(3)拓展练习(卡片出示)出示一块路牌,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从绍兴出发过5小时能否到达上海?(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4)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课刚开始时使用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自己提的问题吗?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8和第9题认为还是第9题简单,决定把第8和9两题合并起来,如果能理解第8题,那应该可以理解第9题。

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80×2=16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225=13500÷60速度=路程÷时间60=13500÷225时间=路程÷速度1小时=60秒1刻钟=15分钟KM是指千米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2(1018字)教学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1、出示例3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3、出示:(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280=160(千米)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练习8 5、6、7、9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案3(3618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祖国上下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五一”长假又要到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想趁着这个假期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出去走走呢?老师课下为大家找到了一条不错的出游路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铁路示意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1、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观察结果。

谁愿意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来估计路程的长短。

1、多媒体出示可爱的蓝灵鼠并由蓝灵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2、全班汇报交流估算结果。

(1)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就是400千米,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就是300千米。

400+300=700千米。

而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是4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天津到北京是137千米大约是140千米。

400+360+140=900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2)分段比较路程来估计的: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400千米,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也是400千米,所以这两段路程大约一样,再看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是3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比300千米多60 千米而且到达天津后还要走137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三)认识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并由兔博士提出问题。

兔博士:“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我都看到了,真是很出色呀!我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这里也有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在汇报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来和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出示答案:(1)118×5=590(千米)(2)98×7=686(千米)4、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总结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正确。

像上面的问题中,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我们称为速度。

一共行驶的千米数,我们称为路程。

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试着总结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总结的结果。

(在汇报时要提示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多媒体出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5)教师由这个关系式提问: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两个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三、试一试:1、请同学们根据铁路示意图上的信息利用总结出的数量关系式,试着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开往青岛,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

(1)火车开出1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2)离青岛还有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解答结果。

(1) 85×10=850(千米)(2)北京到青岛137+360+393=890(千米)890—850=40(千米)3、出示课本66页第二题。

让学生了解铁路信息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图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并提出问题,可以找你喜欢的同学来解答你的问题。

四、练一练。

根据两条铁路路线(例题和试一试中的2题中的路线)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为大家提供“五一”出游路线,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以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