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业务学习记录表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
身心发展,顾名思义,身是指幼儿身体的发展,指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由于儿童正处于身体不断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不够完善,适应能力差,抵抗能力弱,在集居的环境下,相互接触密切,极易引起疾病传播和流行。
心是指幼儿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指幼儿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这个时期幼儿语言和思维进一步发展,幼儿可塑性大,求知欲强,并且其行为习惯与个性也正在逐步形成。
幼儿生活应由家庭生活转入集体、伙伴生活,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时期。
幼儿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日益增多,意外事故较多,幼儿园应根据这些特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管理工作科学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定期体检,进行疾病的防治和生活卫生常规的培养,加强体格锻炼,以及建立安全措施等工作,实施良好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幼儿园的首要责任。
因此集体儿童保健工作以集居方式开展养育、卫生保健和早期教育,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管理,坚持卫生保健和教育工作并重,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发育,全面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身心健康”是学前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
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将实现“从认知发展取向到身心健康发展取向”的重大战略转变。
幼儿健康成长是父母的心愿,也是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因此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保障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开展,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
(二)卫生保健工作应置于幼儿园管理的重要位置1.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培养幼儿保持、增进健康的能力,养成健康生活和安全生活的习惯与态度。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为集体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控制传染病发生;重视膳食管理,提供平衡膳食,防治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通过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健全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培养儿童道德品质,建立健康行为模式,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以游戏的方式为主开展早期教育,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集体机构在保健和育儿方面的技术优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解除家长后顾之忧,使之能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2.幼儿园园长应充分发挥对卫生保健的领导作用(1)幼儿园园长应明确自身对卫生保健负有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对卫生保健的领导作用。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保健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园办园质量。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了托幼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区别于中小学的一大特色。
幼儿园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通过卫生保健工作,实施良好的保育与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为管理者更要将卫生保健工作置于管理的重要位置,立足本园实际,探索卫生保健工作,不断提高卫生保健水平,使园所保教质量稳步提高。
幼儿园要重视卫生保健工作,应配备专门分管领导,既要保证卫生保健方面设施设备的投入,又要抓常规工作的要求的规定、督促、检查,才能使卫生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幼儿园园长作为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到对园所的各方面工作全面了解,在工作实践中要学习卫生保健相关的法规,如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及《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等系列文件,从“法”的高度明确了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卫生保健工作,不仅要了解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更要清楚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构架,即包括两大方面内容:保健管理(环境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保健教育指导(保健指导、安全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对照标准反思园内工作,寻找差距,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卫生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将其纳入园务工作计划中,从而保证贯彻执行。
(2)园长应了解上级卫生部门对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协调好园内的卫生保健工作。
园长应注意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互通情况,争取理解,寻求支持。
使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赢得教育部门的重视。
更重要的是园长应了解上级卫生部门对卫生保健的基本要求,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涉及多部门、多系统、多专业、多学科,幼儿园保健医是需要多学科知识支撑的,园长要多给保健医提供机会,支持他们学习,参加专业培训,使之提高法律意识,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按时参加上级部门召开的工作例会,并接受业务培训与指导。
在工作上多帮助保健医,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尤其在管理上多指导他们,促进幼儿园卫生保健水平及人员素质整体提高。
卫生保健工作是一件需要靠幼儿园每个人共同完成的工作;卫生保健人员是一个管理者和实施者;卫生保健工作的人选决定了幼儿园工作成效的一半;赋予卫生保健人员适当的权力,卫生保健工作会得到很大提升。
园长要能充分发挥对卫生保健的领导作用。
幼儿园各部门要了解保健室的工作,保健室也要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
(3)园长应对园内卫生保健现状清楚。
卫生保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难度大。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抓好对保健医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的保健医既是卫生保健制度的执行者,也是各项保健工作的组织者,更是园长管理和指导的参与者。
幼儿园园长应该关注卫生保健统计工作,关注管理指标是否达到级类考核的标准,如本园儿童定期体检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率、本园的计划免疫接种率、视力不良的矫治率、龋齿矫治率、幼儿体格发育合格率、传染病发病率、口腔检查率、新龋率等,要分析不达标的原因,要有改进措施。
在新学期的计划中要关注是否涉及卫生保健现状分析,使工作有的放矢。
二、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的内容与要求(一)制订和执行科学的生活制度1.建立健全一日生活制度幼儿园应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点并结合本地区的季节变化,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当班教师要负责晨、午、晚检,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每日进班巡诊,观察班级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儿童在幼儿园内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2.安排好儿童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儿童睡眠、进餐、大小便、活动、游戏等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活动中做到三结合,即动静结合、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保证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替进行。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每日进餐和睡眠时间。
保证幼儿的睡眠时间在12~12.5小时;儿童正餐间隔时间3.5~4小时,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不得提前和延迟开饭时间。
3~6岁儿童午睡时间根据季节以2.0~2.5小时/日为宜,3岁以下的儿童日间睡眠时间可适当延长。
3.保证儿童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寄宿园每天保证3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日托园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时间。
寒冷、炎热季节及特殊天气可酌情调整。
(二)为幼儿提供均衡的营养膳食儿童与成人的营养需求不同,他们所需要的营养不仅要用来维持身体的消耗和修补,更重要的是要供给生长和发育之用。
首先要保证所需的热量及蛋白质在一日食谱中的供给,其次是谷类、畜禽水产类、蛋类、奶类、豆类、蔬菜、水果、烹调油和食糖,等等。
幼儿园应当根据儿童生理需求,实行平衡膳食。
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和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根据地区及季节供应情况制订儿童膳食计划,根据膳食计划制订带量食谱,1—2周更换1次。
(三)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体格锻炼幼儿正处于人生起跑阶段,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和完善,组织比较柔嫩,其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
同时婴幼儿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旺盛的时期。
因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是此时期的首要任务。
参加户外活动,使幼儿获得充足的氧气和日光照射。
户外的体育锻炼和游戏,对增强呼吸器官,加强心脏活动能力,以及改善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促进生长发育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身体活动能力、协调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意志较为薄弱,知识经验相当缺乏,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动作,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需要通过成人的保育和教育才能实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目的。
1.确保足够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和户外活动的多样化幼儿园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生理特点,每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格锻炼,确保足够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和户外活动的多样化。
幼儿体能测试对孩子的肌肉爆发力、柔韧性、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耐力都有明确指标要求,这就要求对孩子户外活动安排时要进行科学的编排。
2.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保证运动量,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活动量过小,达不到身体锻炼的要求,活动量过大又易引起幼儿的疲劳或产生排斥心理。
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以科学的方法测量、调整户外活动的活动量。
常用的方法有检测运动密度,通过观察幼儿出汗、呼吸等外显行为来确定幼儿的活动量或者抽查幼儿活动时的心率。
除此以外还要全面了解儿童健康状况,患病儿童停止锻炼;病愈恢复期的儿童运动量要根据身体状况予以调整;体弱儿童的体格锻炼进程应当较健康儿童缓慢,时间缩短,并要对儿童运动反应进行仔细的观察。
运动中注意观察儿童面色、精神状态、呼吸、出汗量和儿童对锻炼的反应,若有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停止锻炼;加强运动中的保护,避免运动伤害。
运动后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食欲、睡眠等状况。
3.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利用日光、空气、水和器械,有计划地进行儿童体格锻炼。
要保证儿童室内外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的清洁、卫生、安全,做好场地布置和运动器械的准备。
定期进行室内外安全隐患排查。
(四)工作人员和幼儿健康检查《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与《规范》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工作人上岗前需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幼儿园应严格执行教职工及幼儿健康体检制度,体检档案健全,管理规范,工作人员体检率必须达100%。
1.工作人员健康检查(1)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取得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签发的《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并同时接受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
(2)精神病患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不得在托幼机构工作,在岗期间工作人员患有精神病者,应当立即调离托幼机构。
(3)对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性病、性传播疾病、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等有碍儿童身体健康的保教人员、炊事员,患病期间不得从事保教工作、炊事工作,要及时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