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语录(15篇)论语的语录1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敬鬼神而远之。
5、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6、德不孤,必有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知其不可而为之。
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温、良、恭、俭,让。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5、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道不同,不相为谋。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2、苛政猛于虎。
2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4、大德必得其寿。
25、无为而治。
2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3、因材施教。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5、过则勿惮改。
36、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37、有教无类。
38、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1、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2、既往不咎。
4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44、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5、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6、当仁,不让于师。
47、大言不惭。
48、乘肥马,衣轻裘。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1、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52、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5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56、过犹不及。
57、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58、礼之用,和为贵。
59、不念旧恶。
6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6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62、知耻近乎勇。
63、既来之,则安之。
64、闻一以知十。
6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66、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
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67、不贰过。
68、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6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0、道不行,秉桴浮于海。
71、每事问。
72、君子周急不继富。
7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4、朝闻道,夕死可矣。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6、不知言,无以知人。
77、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8、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79、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80、欲速则不达。
81、贫而无谄,膏而无骄。
8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83、巧言令色,鲜矣仁。
84、言必信,行必果。
85、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86、子在齐阐《韶》,三月不知肉味。
87、辞达而已矣。
8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90、不学礼,无以立。
9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2、不迁怒,不贰过。
9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4、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95、割鸡焉用牛刀。
96、食不语,寝不言。
9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8、夫子莞尔而笑。
99、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0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2、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0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7、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10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0、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1、为君难,为臣不易。
1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1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1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5、君子以当仁不让。
116、无伐善,无施劳。
117、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18、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119、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1、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22、小不忍,则乱大谋。
1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语录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巧言令色,鲜矣仁。
4.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2.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尽善尽美)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论语的语录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个是真的。
论语的语录4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摘孔子《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
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
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1、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
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论语的语录5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微子)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9、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德不孤,必有邻。
12、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14、每事问。
——《论语·几佾》15、无伐善,无施劳。
——《论语·公冶长》16、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1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论语》1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出处:论语颜渊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处:《论语卫灵公》20、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出处:论语2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处:论语2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2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2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28、未知生,焉知死?——论语29、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0、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的语录61、思想:提出“治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2、在兰陵时荀子开始教书与写书,有名的韩非和李斯就是他这时候的学生,他也在这段时间完成他的代表作品-《荀子》。
荀子虽是儒家之继承人,但他并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