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通用1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课时安排:2-3课时。

课前准备: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

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习经验。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习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

教学建议: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提出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准备让学生尝试。

分析该项任务的主要活动内容,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根据机器人邮递员的任务要求,我们可以归纳出:让机器人走一段距离。

接下去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机器人走一段距离呢?机器人硬件需要怎么组装设计?如何来编程呢?怎么控制机器人走的远近呢……有针对性地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如何来编写程序:分析任务,画出流程图,编写程序,下载运行,修改调试等。

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操作概念和步骤。

由于本次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搞一些课内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练习建议: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完成送信工作的邮递员机器人。

同时,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还可以继续进行挑战:让机器人邮递员返回,送第二封信等活动。

1.导入新课。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机器人的基本知识,那么现在机器人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生:是一个人/替人类工作的,会干活,会开车……师:想像一下,将来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生:更像人类/更聪明/能独立思考……师:今天我们就要自己来设计、搭建一个机器人,并进行一次送信比赛。

2.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

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

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3.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

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文集排版的一些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不同Word窗口间文本的“复制”、“粘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积累资料与整理资料的良好习惯。

学会欣赏他人,正确评价他人。

教学重点:不同__通过“复制”、“粘贴”合并成一个文档。

教学难点:文档内容的“复制”、“粘贴”及粘贴前要指定好插入点位置。

课前准备:教师将每位学生的作文发送到每一台学生计算机上。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准备引入1、打开前几次课上的作文。

2、教师展示前几次课中学生优秀的作业。

简单的点评。

3、如果能将它们合成一个文集那多好啊!学生找到作文自由浏览。

设下疑问,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合成作文集1、想一想,怎样才能将几篇__合起来?2、教师演示。

3、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1、学生试着做。

2、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合成作文集。

3、学生操作,并指3、4名学生演示反馈。

1.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学生演示的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体现了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给予其表现的机会,提高其积极性,比较直观,而且其他学生也容易接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美化作文集运用前几次课的学到的本领,把作文设置得更加美丽。

并且查一查有没有错别字。

学生美化、完成作文集。

教师个别指导综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参观作文集1、教师展示优秀作业2、要求:(1)找出每一个同学的一个优点或你没有掌握的技能。

(2)让同学给你提提建议。

1、参观本小组内的作文集。

2、学生反馈演示,并提出建议。

优秀作业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与发展。

五、评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让学生自己谈谈学到的知识,是知识的系统化和梳理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概括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初步认识了WORD,学会了在WORD中修改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色彩等文字属性,并完成修饰了各自的作文。

所以,学生在制作自己的作文集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体现出各自的特点,提倡多样性,肯定学生作品中的每一处个性化的地方。

对于已完成的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并推选出做得好的作品。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3[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我的电脑”的窗口组成。

(2)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并能熟练地使用它们。

(3)知道计算机里信息的存放方式,认识计算机里常见的文件夹和文件类别。

(4)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的存储设备。

(5)能够规范地使用各种存储设备。

[课时布置]建议布置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的窗口操作;认识计算机里常见的文件夹和文件类别。

难点:计算机的窗口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指导同学练习打开计算机,双击“我的电脑”图标。

师:这时我们发现桌面上打开了一个长方形区域,我们称这个长方形区域为窗口(板书课题:第5课认识Windows 98窗口)。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窗口的组成和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

二、新授1.窗口的组成同学们,我们知道桌面上的长方形区域叫作窗口(出示幻灯片:教材中的窗口图片,无文字说明),窗口是由哪些局部组成的呢?(板书:窗口的组成) (教师演示讲解窗口各局部的名称)窗口的第一行是标题栏,标题栏里显示窗口的名称(幻灯片:出现文字说明“标题栏”)当前我们打开的是“我的电脑”窗口,所以标题栏里显示“我的电脑”字样;窗口的第二行是菜单栏(幻灯片:出现文字说明“菜单栏”),菜单栏中列出了各种对窗口进行操作的菜单命令;窗口的第三行是工具栏(幻灯片:出现文字说明“工具栏”)工具栏中排列着常用的命令按钮;最下面的是状态栏(幻灯片:出现文字说明“状态栏”)显示窗口当前的一些信息;窗口的右上角分别是“最小化”,“最大化”按钮(当窗口已经最大化时这个位置是“还原”按钮,电脑演示),关闭按钮(幻灯片:出现文字说明“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2.窗口的基本操作知道窗口各局部的名称,同学们都想了,我们如何去动手去用窗口啊。

其实很简单。

下面就同老师一起学习窗口的简单操作(板书:窗口的简单操作)。

(1)最小化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单击“最小化”按钮,窗口最小化以后会在缩小成任务栏上的一个小图标按钮,单击任务栏中的这个按钮,窗口就恢复原状。

[操作练习]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最小化“我的电脑”窗口,再把“我的电脑”窗口恢复原状。

(2)最大化(还原)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单击“最大化”按钮,窗口会扩大到整个桌面,这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单击“还原”按钮,窗口恢复原状。

[操作练习]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最大化“我的电脑”窗口,还原“我的电脑”窗口。

(3)切换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先后打开“我的电脑”和“回收站”窗口,我们发现他们的标题栏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同学观察回答:一个呈深颜色,另一个呈淡颜色);我们把标题栏呈深颜色的窗口叫作当前窗口,现在“回收站”窗口为当前窗口。

我们单击任务栏上一个窗口图标按钮,如:我们单击“我的电脑”图标按钮,就把“我的电脑”窗口切换成当前窗口。

[操作练习]先后打开“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窗口,切换“我的电脑”为当前窗口。

[试一试]我们还可以通过单击非当前窗口的任意地方,把它切换成当前窗口。

单击“我的文档”窗口的任意一个地方把它变成当前窗口。

(4)移动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将指针指向“我的电脑”窗口的标题栏,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再移动鼠标,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我的电脑”窗口也跟着移动了,这就是窗口的拖动操作,可以用这种方法移动窗口的位置。

[操作练习]先后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在桌面上移动它。

(5)改变窗口的大小、关闭窗口(教师边说边演示)我们有时为了操作的方便要改变窗口的大小,其实这很容易。

我们可以将指针移动到窗口的边框上面,这时我们会发现指针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呈,这时我们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上下左右拖动鼠标就可以分别改变窗口的宽度和高度,假如我们想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的时候,就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窗口的四个角中的任意一个角,指针的形状会呈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向对角线方向拖动鼠标,就可以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

(同学练习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练习改变窗口的大小,分别改变窗口的高度,宽度。

再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

窗口的操作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单击“关闭”按钮,来关闭窗口,关闭窗口的同时在窗口中运行的程序也被同时关闭了。

3.菜单命令(教师边说边演示)菜单栏中的任意以各命令,会弹出一个下拉菜单,我们发现菜单中有很多的命令,他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有的命令呈黑色,有的是灰色),解释:其中黑色的命令白表示现在可以选择使用的命令,灰色的命令则表示暂时不能使用的命令。

[试一试]打开检查(V)菜单命令,可以看见“检查”菜单“工具栏”命令右侧有一个“”,同学们把鼠标移动到“工具栏”命令上我们会发现了什么?(又弹出一个菜单),我们叫它“子菜单”。

“”表示这个菜单命令还有子菜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