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实习报告
认知实习是教学计划的主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二课堂,它是专业知识培养的摇篮,也是对工业生产流水线的直接认识与认知。
虽然我们还是大一,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但是通过认识实习,能让我们提前接触到本专业的未来发展路线,对企业有个初步了解,也对未来就业做个大体规划。
徐老师给我们争取了这次认识实习的机会,在庞老师和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了世界500强企业海尔公司和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在黄岛的工业园,虽然参观企业听起来和我们专业关系不大,但就像庞老师所说,任何过程都离不开信息的使用和传递,从整体方面说,一个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信息过程,具体来说,一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流水线更离不开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而且这两家企业都是行业领先企业,在工业4.0时代,他们都紧紧抓住互联网这一契机,发展互联网家电,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所以我们这次实习是对专业认识的一个启蒙,对我们的发展和未来学习影响极大。
我们都参观了这两个企业的生产车间,了解了企业发展历程,无不例外的感受到这两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创新,以及企业管理的进步。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海尔公司的工业园。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
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
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
20XX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887亿元,近10年复合增长率6%;实现利润预计为180亿元,同比增长20%,近10年复合增长率30%,利润复合增长率是收入复合增长率的5倍。
20XX年1月18日,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20XX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XX年品牌零售量居全球第一,这是自20XX年以来海尔第7次蝉联全球第一。
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他们的创新理念。
在我们参观的时候,在楼梯间,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都贴有以“画与话”为主题的海报,而这些都是海尔公司企业的员工制作,这些也都被变成了一本书《海尔员工画与话》,它是是海尔一大文化特色,是海尔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员工自发兴起的、用漫画的形式表达他们对集团战略、文化理解的文化共建形式,曾被日本神户大学作为成功案例写入该校案例库。
之后该书又有新版《海尔员工画与话——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它聚焦于海尔目前进行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海尔的一个缩影,用漫画和故事把海尔最新鲜的文化气息、模式创新展现出来,生动、有趣,让海尔员工用漫画与文字表达对海尔经营理念、文化理念的理解,展现了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海尔首创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原生态。
就像西班牙IESE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卡洛斯所说:“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企业宣传画册,而是一本深刻反映海尔这家全球家电第一品牌的全球化企业在最近几年所发生的管理变革
读本。
出乎我的期待,它不是来自于企业的CEO张瑞敏先生,或者其他的海尔高管,而是来自于极富想象力的员工之手。
不需要什么大场面,他们朴素而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海尔在互联网时代转型与变革的艺术图解。
”
海尔的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人人是人才”,肯定了员工的能力,能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海尔发展壮大的主力军。
“赛马不相马”可以在员工中形成良性竞争,消除员工的惰性,激发员工最大的潜力,能够选出最优秀的人才,成为海尔集团坚实的人才储备。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们还参观了生产车间,第一次进入这样大的生产车间,我们先是进入到一个全自动化的库房,真的是完全新奇的体验,在这个库房中,只有少数的员工在操作,而且并没有一般的库房那种脏乱差的感觉。
在这其中,最吸引我们关注的是自动导向车,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说,它是一种使用电磁式,光学式或其它的自动导引控制的车辆,可按照控制室下达的指示,自行引导或依原先规划好的路线前进,停止或转弯,定位和装卸货物。
也就是说,是由一种由计算机程序控制来作自动的路径选择与定位的自动搬运车辆。
而这种车可方便地构成自动仓库或全自动物流搬运系统,具有服务面广、运输线路长、灵活多变、投资低、运行费用少、安全可靠及无人操作等特点。
在这个整体自动化库房内,我们所见到的就是仓库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节省了人力提高作业效率。
这种自动化仓库还有很多优点,大幅度的增加仓库高度,充分利用仓库面积与空间,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土地购置费用。
采用托盘或货箱存储货物,使货物的破损率显著降低。
利用管理,货物集中便于控制,借助计算机能有效的利用仓库存储能力,便于清点盘货,合理减少库存,节约流动资金。
能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需要。
虽然还存在一些缺点,但总体来说,这是一种先进的库房管理模式。
之后我们还参观了海尔公司工业园的生产车间,我们首先在车间外看到了海尔几款冰箱,从1984年的利勃冰箱,至今还能制冷,到意式冰箱,还有无油顶置冰箱,个性化定制冰箱再到互联网冰箱,互联网冰箱实时联网,可以随时上网看一些食谱教学视频,这些冰箱都极大的从客户角度出发,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十分人性化。
等进入工厂车间后,则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一开始进去的时候,首先看到模块化制造流程图,然后对于每一个生产线都责任到人,完全采用6s精细化管理,还有机器人操作,自动化水平高,安全检测系数高,几乎每一环节都有人员检测,严谨认真。
这些过程都是一个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过程,确实也和我们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参观海尔的工业园仅仅半天,但是我们看到的和学到的远比在课堂学习得到的要多的多,海尔集团以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优良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海尔现象。
”它的成功秘诀就在于“精”和“细”。
海尔集团从领导决策、管理制度人才的运用等方面都体现着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我们这一行收获颇多,目标就是军令状,使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催人奋进,鞭策人向前。
而且每天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完不成找原因,每天找问题。
同时,不断的挑战目标。
海尔人提出:所有的目标,完不成都是有原因的,但都是没有理由的。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我们也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挑战自我。
要像海尔人一样,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没有尽力而为,只有全力以赴。
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海尔精神,打造执行力文化。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澳柯玛工业园,本来对澳柯玛公司的理解仅仅是知道它是生产电动车的,却没想到它竟然是“冷柜大王”。
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拥有150万台冰柜、60万台冰箱、30万台展示柜、电热水器20万台、小家电300万台、酒柜6万台的生产能力。
冰柜产品连续十二年产销量全国第一,出口量全国第一,冰箱产品进入行业第六,是国内最大的冷食、冷饮、啤酒专业配套设备生产商,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冷饮冷食配套产品供应商之一。
我们进入工业园后,就有资深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从澳柯玛公司的起步开始,然后介绍几款家用制冷器,也是极具创新,还有一个五开门大容量冰箱是为“二胎时代”的到来而设计,设计新颖而时尚,主要是智能家居很吸引我,为顾客而着想。
澳柯玛作为医用制冷产品行业的知名企业,不断加快产业布局,形成了覆盖科研医疗、超低温冷链设备产品线,并对旗下产品进行全面优化,为医疗行业更新设备、百姓用械安全提供了优质可靠的产品保障,澳柯玛也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发展的缩影。
据悉,澳柯玛全新升级的医疗设备、超低温设备包括血液保存箱、医用冷藏箱、疫苗保存箱、医用冷藏冷冻箱、低温保存箱、超低温保存箱、深低温保存箱、组合冷柜、组合式冷库、加温保温箱、冷链设备无线监控系统等,这种用在医学上的可谓是造福人类,帮助非洲人民解决了疫苗储存的难题还有低温存储保证了血液的质量,极大的减少损失。
真的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该只是为谋利,还要考虑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接着讲解员重点给我们介绍的是ICM智慧冷链管理系统,这是紧跟时代的举措,。
“ICM智慧全冷链管理系统”依托智慧全冷链设备监控系统(ICAM),用户通过智能APP客户端(手机、电脑、PAD)即可实现设备的实时定位,在途物品温湿度、紧急情况报警、故障诊断等的远程智能监控和控制,破解了冷链产业因各环节脱节造成的冷藏物品损毁行业难题;依托智慧全冷链云资源管理系统( ICRM ),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客户端即可实现对全冷链各环节物品的入库、销售、存储等进行综合信息管理,实现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智能配货、能耗管理等,实时掌控在途物品数量变化,大大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