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创新设计 床上电脑桌

机械创新设计 床上电脑桌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
综合大作业
设计题目:床上折叠式电脑桌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号:
学号:
姓名: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日期:2013年月日—月日
目录
1 设计任务拟定 (1)
1.1立项背景(即设计原由) (1)
1.2设计主要技术条件及参数 (1)
1.3项目功能要求 (1)
2 总体设计思路及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1)
2.1总体设计思路 (2)
2.2技术方案设计 (2)
2.3所选方案及功能原理简述 (2)
3详细技术能容及设计 (3)
4 本项设计的创新点(关键技术) (4)
5 本项设计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5)
6 收获与体会 (5)
一.设计任务拟定
1.1 立项背景
随着笔记本电脑使用的普及,人性化且实用的笔记本电脑来已成为电脑桌设计的热点。

通过对笔记本电脑桌的发展历程及现有产品在使用功能、时空不限性等特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生笔记本电脑桌设计的趋势,应更多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2 设计主要技术条件及参数
根据宿舍调查,市场调查大部分的同学对电脑桌的要求是质量好,能折叠,并且外观简洁大方。

设计一种能够固定在床上的上下可用的折叠式电脑桌。

1.3 项目功能要求
虽然现在的折叠式电脑桌既可以放在办公桌上做笔记本支架使用,还可放在床上、沙发上等场合使用,可以简易的折叠起来便于携带。

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没必要携带,故而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固定在床上的上下可用的折叠式电脑桌。

由于宿舍人员比较多在下面学习也不方便,有了床上电脑桌,既可以在床上学习,又可玩电脑,下棋,一举多得。

首先,舒适度分析,由于长时间玩电脑,坐姿不正,是身体处于长时间紧张状态,造成肌肉疲劳,视力下降。

二.总体设计思路及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2.1总体设计思路
此次机械创新设计是为了方便我们生活学习,根据所学课程内容,加上自己的创新,利用可以得到的材料如导杆.螺栓,进行设计。

由于现在学生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喜欢坐在板凳上玩电脑,长时间下来就会肩膀疼痛,腰部也会疼痛为了让我们更加舒适的方便的学习,玩电脑,我们设计了一种床上电脑桌。

2.2技术方案设计
桌自分两层,上层放置笔记本电脑;下层放置键盘,通过调节可以供上下铺使用。

不用时可以上调到最上层。

并且可以收起来。

2.3所选方案及功能原理简述
鉴于床铺的高度,和位置,我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结构共上下铺使用。

电脑桌的结构:两层木质盒式结构,下层客房键盘或者其他东西,上层放电脑,而且电脑桌面可调节斜度,下边缘有挡块可以支撑电脑。

桌面支撑架:桌面底面用螺母和支撑架连接,支撑架是u字形铁架如图所示。

支撑架的基本结构式为三杆机构如图所示。

可以通过赶上导轨调节和固定。

调节方法:通过落幕调节,把桌面固定在范围与徐内的任何位置。

桌面也可旋转,不用时可以上调到最顶端。

三.详细技术能容及设计
以上为结构图工作图如下
材质的设计是有金属的架子上面全是木质的材料。

在底部设计了四个螺母,方便电脑桌的稳固。

上层放上电脑之后,也可以岁上下倾斜。

通过测量,我们基本定下了尺寸。

一杆150cm 二杆75cm,在基座处用夹紧钳固。

此电脑桌的功能和普通卓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能够折叠,方便学生使用,结构简单。

四.本项设计的创新点(关键技术)
本床桌可以算是分两层,上层放置笔记本电脑;下层放置键盘,通过调节可以供上下铺使用。

不用时可以上调到最上层。

灵活运用三杆机构,可以通过赶上导轨调节和固定来实现高度的跨越,是本次设计最大的创新点和亮点。

五. 本项设计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本项设计主要针对学生宿舍而设计,鉴于学生宿舍的拥挤状况,
本项设计不仅解决了空间上的增大,而且使同学们玩电脑的舒适度得到提高,所以在广大的学生一族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六. 收获与体会
从这次机械创新设计中我也知道了自己眼高手低的不良态度,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学校了我们只能通过课本去了解知识,很多机械知识获取只是通过做习题来掌握。

殊不知机械学科是一门长期实践的学科,很所结构在纸上画起来十分简单,用鼠标随便点点画画就行了,殊不知很多学得东西无法运用到生活中去,造成知识与生活脱节,纸上建模简单,但真正投入到实际加工中,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设计十分担心,因为实际加工影响因素多,自己考虑问题不全面,产生一系列问题。

另外我感觉自己以前可能对机械结构观察不深入,接触的机械产品太少,具体到设计过程中时,大脑中浮现的机械结构太少,只能根据产品功能去查阅书籍。

所以我认为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必须生活中留心观察各种机械结构,了解工作原理,存储在大脑中,这样设计产品才能得心应手。

有了一定机械知识的存储,才会从中得到灵感,才能有好的创新点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