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问答
1.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答:预防接种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但接种疫苗后不会导致人体发病。
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第二类疫苗是自费并自愿接种的。
通过接种疫苗,全球消灭了天花,我国2000年通过了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通过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全国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5岁以下人群已降到1%以下;通过接种疫苗,我县多年没有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发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2.我国免费为儿童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答:我国免费接种疫苗是指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第一类疫苗),就是我们政府提供免费的疫苗给儿童接种,这些疫苗是从四苗到六苗,到现在是14种疫苗,针对儿童的有11种,具体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A群和A+C群)、乙脑疫苗,另外为特定人群提供的免疫规划疫苗有3种,有钩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
3.孩子预防接种前父母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接种前父母应注意小孩的身体健康状况,若有异常情况,建议身体完全康复以后再接种疫苗。
同时在接种疫苗前,父母要主动将小孩的健康状况告知医生。
4.给孩子接种之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
答:接种后要留观30分钟,回家后对注射部位不能挤压,保持局部干燥,注意保暖防寒,饮食清谈,避免剧烈活动。
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孩的身体状况。
5.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答: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100%,多数疫苗保护率>80%。
由于受种者个体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
但大量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6.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般反应如何处理?
答:部分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处理。
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如果发生严重反应者,应及时就医。
7.儿童接种疫苗一般有哪些禁忌症?
答:不同种类疫苗的接种禁忌症不一样,接种时应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接种。
常见的疫苗接种禁忌症:①患有皮疹、牛皮癣、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者;②体温>37.5度,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者;③患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或活动性肺结核者;④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者;⑤患有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⑥患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者;⑦每天大便次数大于4次,须待恢复正常一周后,方可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⑧最近注射过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注射后3个月不能接种麻疹类等减毒活疫苗;⑨其它不适情况。
8.疫苗是否具有安全性?
答:我国已建立疫苗产品从研制、生产到流通、使用的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疫苗安全性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要求。
目前,我国可生产60种疫苗,有效预防34种传染病,其中14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15种传染病,由国家财政负担、免费接种。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介绍,我国疫苗产品执行严格质量标准,2010年至今,在全国收集的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报告中,经认定是疫苗质量事故的为0。
9.流动儿童可以享受免费接种吗?
答:可以。
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接种服务。
所有达到各疫苗各剂次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可以到现住地的接种单位免费接种常规疫苗。
10.现在疫苗种类那么多,有些疫苗真的有必要接种吗?
答:第一类疫苗必须接种,第二类疫苗根据“自愿、知情、自费”原则选择接种,如动物咬伤后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
家长可带孩子先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单位咨询后再做决定。
我们建议为了孩子的健康,应该尽可能接种第二类疫苗。
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疫苗等。
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正确认识疫苗接种,掌握自己的健康。
普及预防接种知识,促进儿童健康,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了儿童的健康,为了祖国的未来,请您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