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一、建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的意义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进展迅速,从1998年开始试点到2000年底,已进展到33只基金,规模达到560亿元,流通市值722亿元,占两市当日流通市值的10%,而且种类在不断增加,开放式基金正在酝酿,不久将推出,特不是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入市以及规模巨大的城镇居民储蓄使证券投资基金在中国存在着的极大的进展空间,其对中国的金融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展都将产生深刻的阻碍。

随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种类的不断增加,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就成为基金业进展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而这种评价需要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来充分反映和描述,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基金过去的绩效,获得有关基金投资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准确信息,幸免投资者盲目跟从一些不实资讯而遭受损失。

特不是开放式基金是靠广告和宣传来阻碍投资者买卖的.更容易出现一些误导性的信息,因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显得
更加重要和必要。

建立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体系,能够完整地诠释有关基金的统计数字,通过完整的评价体系既能够正确评价基金经理的努力程度和业绩水平,对基金经理的成就给以具体的可量化的评价;同时基金治理公司也能够依此分析实施投资打算是否达到或超过了投资目标和在什幺程度上增加了基金净资产的价值,推断基金投资策略在实际市场中的适应能力,总结基金治理成功的经验,发觉投资打算的不足,从而促进基金治理公司提高经营治理水平;投资者也能够依据这些评价信息来调整原来给基金经理施加的各种限制,调整给基金经理下达的投资目标,或者用于调整分配给基金经理的资金,从而作出自己正确的投资选择;监管部门也能够以此作为制定或改善监管规则的依据。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所处的市场环境
要建立符合中国基金业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首先就必须了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所处的市场环境。

证券投资基金的进展是以证券.市场为
依托的,而中国证券市场的进展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不同于欧美市场的渐变式进展,中国证券市场的进展速度较快,有时甚至是跳跃式的进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门经济背景环境下,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在进展过程中面临着其它国家基金在进展中从未出现过的众多问题,因而对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的方法,而是要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自身的独特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纳能够合理反映中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和实际条件的方法和体系。

中国证券市场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中国证券市场依旧一个效率低下的市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确实是处在如此一个不成熟和不完善的证券市场中,中国证券市场进展不均衡,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等进展滞后,股票市场尽管相对发达,但却存在着巨大的体制性缺陷,上市公司行为不规范,业绩不尽人意,业绩不稳定且不具有持续性,成长性较差,不具备被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价值,因而中国股市投机气氛浓厚(黄范章等,2001);而且中国股利收入甚微,股利收益率常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在这种环境下,基金出于利益的考虑也不得不追逐
短期热点,博取短期股票差价收益,如此就会阻碍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和资产组合效果。

股票市场不完善,不统一,A、B股人为分割,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而基金只能投资于流通A股和国债,投资范围有限,由于流通股比例占总股本比例较小,股票又易于被炒作和操纵。

对基金来讲,《证券投资基金治理暂行方法》规定:单个基金持有一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该基金资产总值的10%,同一基金治理公司治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如此的限制虽是国际通行的作法,但在中国流通股比例较低的股市中作用较小,因为有些股票的流通比例低,发行量的10%就占到流通量的40一50%,从而能够在炒作和操纵中获得巨大的差价收益,基金的盈利本质也会促使基金进行如此的操作,因而有可能违规;同时中国股市缺乏风险对冲机制和避险手段,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少,证券投资基金在运作中既不能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也不能通过股指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来规避市场风险。

正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独特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也有着与欧美基金业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因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体系要与这些特点相适应。

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的建立
鉴于以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所处的实际市场环境,我们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基金评价体系,而是必须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基金业发达国家的基金评价方法,并在遵循科学的原则基础上建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体系。

(一)建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借鉴国外基金评价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的重要性,因为中国的证券市场与国外的情况有所不同,不能照搬国外的作法,必须结合我国市场实际情况有所改造和创新。

2.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选取指标要全面,要能从各个方面全面描述和反映基金的实际运作情况,但也要重点突出,保持指标的适度性,幸免信息的重迭,增强评价体系的有用性。

3.评价期间的适宜性:因为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设立的时刻短,而且处在我国那个带有明显政策市特征的股市中,使得其生存和进展的环境经常发生一些非市场性的变化,因而应采取长短期相结合的评价时期同时参与评价的基金应至少运作1年,以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刻段分不进行对应信息的列示,从而使投资者和治理部门既能了解到基金近期的信息也能比较其稍远期的相关信息,以便了解其市场表现的持续特征,这也就要求基金信息披露更频繁,不仅要公布年报、中报,还要公布季报,而且披露的信息要求更详细更全面。

4.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基金市场的进展刚刚起步,许多因素尚不成熟,变动性较大,因而评价体系在一定时期内既要保持稳定性,以便于纵向的比较,但同时也要适时依照市场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修正,以保持其结果的客观性和有用性。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框架
依照以上建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初步设想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为如下框架结构:
将以上五方面的评价分为两类:描述性评价,包括基金投资风格评价、基金业绩构成评价和基金合规性评价;比较性评价,包括基金业绩评价和基金风险分散化评价。

这两类评价对基金是同等重要的,描述性评价侧重于对各个基金自身特点的表述,这些表述是投资者了解基金差不多特点和本质特征的最重要的信息,是投资者推断某一基金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差不多信息;比较性评价侧重于各基金的比较和排序,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基金业绩表现和风险操纵能力的差不多信息,它是在描述性评价基础或前提下的各基金的对比。

(三)各子体系的构成
1.基金投资风格的评价:基金股票集中度、基金行业集中度、基金持股平均市盈率及市价与账面价值比率综合值、基金资产周转率、基金投资构成比例。

基金股票集中度:指基金前十只股票总市值占基金净资产的比例。

反映基金在个股的选择上是采取集中投资策略依旧分散投资策略。

基金行业集中度:指基金前四大行业投资市值占基金净资产的比例。

反映基金投资的行业选择是集中依旧分散。

基金持股平均市盈率及市价与帐面价值比率综合值:指基金所投资股票的市盈率按投资比例加权的平均市盈率与相应市场指数的加权平均市盈率的比值,加上基金所投资股票的市值与账面价值比率按投资比例加权的平均值与市场指数平均值的比值之和。

以此值为标准将基金划分为价值型、混合型和增长型,具体数值的确定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调整和修正。

美国闻名基金评级机构——晨星公司将此值小于1.75的基金划分为价值型,将此值大于2.25的基金划分为增长型,在1.75—2.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