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部CT解剖+诊断+鉴别诊断

肺部CT解剖+诊断+鉴别诊断


1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5-近心底层面
B7+8:下叶前内段支气管
18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19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7-锁骨上和斜角肌组淋巴结
3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胸锁关节层面
图1-16:正常胸部断层, 从胸锁关节至心底层面, 间隔3-10mm,以肺窗显 示;螺旋扫描;部分薄 层高分辨率重建 T:气管 E:食管 S1:上叶尖段
4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主动脉弓层面
ARCH :主动脉弓 S1:右肺上叶尖段 S2:右肺上叶后段 S1+2:左肺上叶尖 后段
5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3-主肺动脉窗层面
Az:奇静脉弓 B1:上叶尖段支气管 S3:上叶前段
6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 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3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 病理分期
红肝样变期(2-3天): • 病变发展至实变期, 大量纤维蛋白及红、 白细胞等渗出,使 肺组织变硬 灰肝样变期(4-6天): • 肺泡内红细胞减少, 代之以大量的白细 胞,切面呈灰色
• CT表现
实变期: • 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病变累及肺的一部 分,其边缘模糊。 可见支气管空气征。 炎症累及的范围不 同,CT表现也不一 样,随解剖区域不 一样
29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7-8、10R/L组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 下,紧邻食管周围的淋 巴结-为食管旁组,分 右/左(8R/L)组
30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8-9、11R组淋巴结
位于两侧肺韧带附近(包括两 下肺静脉周围)的淋巴结-为 右/左肺韧带组(9R/L组) 位于两侧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 巴结-为右/左叶间组(11R/L组)
21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9-1R/L组淋巴结
22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0-1R/L、3A/P组淋巴结 肺尖至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位于主动脉弓3个主要分支 (左锁骨下、左颈总、无名 动脉)前方的淋巴结-为血管 前组(3A组) 位于气管后方的淋巴结-为 气管后组( 3P组)
Case 4
肺段性分布
43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1、大叶性肺炎
•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史、影像表现均具特征,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上叶——干酪性肺炎
急 性 期
中叶——肺不张 下叶——胸膜炎
消 散 期
肺结核 支气管肺炎 节段性支原体肺炎
44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1、大叶性肺炎
25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3-4R/L、6组淋巴结 主动脉弓上缘到右/左上叶支气 管开口之间,位于气管周围的 淋巴结-为下气管旁组(4R/L组)
还可以奇静脉弓为界,将右侧 (4R)组分为4上(S)和4下 (i)组
26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4-4R/L、5、6组淋巴结
11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9-隆突下2cm层面
V3: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支
12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0-隆突下2cm层面
S4:右中叶外段/左舌上段
13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1-隆突下3cm层面
B4:右中叶外侧段/左舌上段 支气管
14
图17-29:是以1996年AJCC 胸内淋巴结分组法在CT中的 应用:扫描从锁骨上至膈上 层面,系增强CT扫描,以纵 隔窗显示 锁骨上和斜角肌组:为肺尖 以上位于气管中线两侧的锁 骨上窝内和沿斜角肌排列的 淋巴结。
20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8-1R/L组淋巴结
肺尖至左头臂静脉横过中线 汇入右头臂静脉之间层面, 沿气管中线两侧排列的淋巴 结-为最上纵隔组(分右侧/左 侧,缩写:1R/L)
52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3、支原体肺炎
• 【影像学表现】 早期 1.早期: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与网状阴影,以间 质病变为主,与病毒性肺炎、机遇性肺炎等无法区别。 2.中下肺野渗出影:磨玻璃影,密度不均,常呈 期渗 出 单侧。 3.一个肺叶或肺段实变,但边缘模糊呈网状结节 实 变 状,无清晰的分界,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并随症 状的吸收而缩小或消失。 4.并发症较多,尤其胸膜炎的发生率高。 转归期 5.一般2周左右消散,不超过4-6周可明显吸收或 完全吸收。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咸阳市中心医院CT诊断室 任杰
1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目录
• • • • • • • •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二、肺部炎症 三、肺结核 四、肺真菌病 五、肺寄生虫病 六、原因不明性肺疾病 七、肺部肿瘤性疾病 八、肺部外伤性疾病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8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6-隆突层面 B2:上叶后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
9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7-隆突下1cm层面
Bi:中间支气管
10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UMB:左上叶支气管
38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 病理分期
消散期(7天后) • 炎性渗出物逐渐被 吸收,消散,肺泡 重新充气
• CT表现
消散期: • 实变区密度逐渐减 低,先从边缘开始, 消散是不均匀的, 可表现为大小不等 的片状影,分布不 规则。进一步吸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变的吸收晚于症状的好转 两周内吸收完,少数时间较长,1~2月. 偶可机化成机化性肺炎
4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 CT表现:两肺中、下野,中内带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及周围间质的炎性 改变,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小片状、大片状阴影:小叶性渗出与实变或不 张,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 不均,可融合成片。
1~2cm小圆形透亮影:小叶性肺气肿。
48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2-隆突下3cm层面
B6:下叶背段支气管
15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3-隆突下3cm层面
16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B5:右中叶内侧段/左舌下段 支气管 BS:基底干支气管 MLB:中叶支气管 S5:右中叶内侧段/左舌下段
23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1-2R/L组淋巴结
位于1组以下至主动脉弓上, 沿气管两侧的淋巴结-为右/左 上气管旁组(2R/L组)
24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2-4R、6组淋巴结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 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及两 侧的淋巴结-为升主动脉旁组 (6组)
1、大叶性肺炎
• 由肺炎链球菌引起,好发冬春季,多见于青壮年 • 临床特征:起病急,以突然高热、寒战、胸痛、咳 铁锈色痰 • 病理分期及相应的CT表现
病理分期
充血期(发病后12-24小
CT表现
充血期: 早期无阳性发现,或只
时):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肺泡内浆液渗出
表现病变区肺纹理增多 ,透明度略低,或稍高的 模糊影.
33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除大叶性肺炎有明确的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 期、灰色肝变期及溶解消散期)之外,其他种类的 肺炎均无明确的分期。 根据病因种类、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变范围 和临床经过的不同,肺炎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4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 按病因分类:感染性肺炎(如细菌、病毒、支原体、 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过敏性肺炎,物理及 化学因素引起的肺炎。 • 按显微镜下的病变部位分类:肺泡炎、间质性肺炎。 • 按病变性质分类:如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 性炎、出血性炎、坏死性炎。 • 按病变范围分类: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段 性肺炎。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3、支原体肺炎
• 【病因病理】 由肺炎支原体导致肺泡和间质炎症病变, 引起肺间质的充血、水肿和多核细胞浸润。 1、炎性浸润沿支气管、肺血管周围发展, 以致达肺泡间隔(肺间质 肺泡)。 2、病变可累及小叶、肺段到大叶。 3、1~2周吸收,有自限性;严重者可引 起肺实质的广泛出血和渗出。
35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 肺部炎症
• • • • • • • • • • 1、大叶性肺炎 2、支气管肺炎 3、支原体肺炎 4、间质性肺炎 5、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6、肺炎性假瘤 7、肺脓肿 8、艾滋病的肺部感染 9、化脓性肺炎 10、(补充)气管和支气管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