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金剑小学:张云兰一、目标1. 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了解小学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懂得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是——陪伴。

3. 如何陪伴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4、针对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能积极有效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二、重难点1.如何陪伴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隔代教育的注意事项。

三、准备1、搜集一些家庭教育的实例。

2、ppt课件四、方法:讲座、调查、互动五、过程:一、调查了解,谈话引入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循一直在倡议:“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中,什么最重要——陪伴、阅读、习惯。

陪伴居于首位,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网络时代,作为家长,你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少(调查)1、你一天陪伴孩子有多少时间2、周末陪伴孩子有多少时间3、爸爸妈妈来参加会议的请举手,祖辈来参加会议的请举手。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对孩子的关注应该从生活转到学习,孩子的学业成绩应该成为自己关注的重点,所以很多家长就把监督孩子做作业、辅导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全部,甚至不惜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这样,实际上是把应试教育从学校延续到了家庭,就像是成年人把繁重的工作长期延续到下班以后的时间,必然会导致人的厌倦和懈怠。

从我二十年的班主任经验来看,一个存在严重问题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有严重问题的家庭,并且家庭的这个“严重问题”不是家庭贫穷的问题,也不是作业辅导的问题,而是家长有没有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空间的问题。

有的家长以为有钱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把孩子彻底交给社会辅导结构,交由别人代尽父母责任;有的家长以为学习就是一切,从不和孩子交流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把父子、母子关系弄成了师生关系;有的家长自己在家吃喝闲聊,搓麻将、玩游戏、聊微信、玩QQ,却让孩子埋头写作业……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智和情感、学习和爱好怎么可能没有缺陷最终,你是希望孩子怎样长大是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还是厌倦学习,每天苦不堪言。

各位家长,你了解孩子吗孩子的心愿是什么1、房间的门只有我一个能进去。

2、床吊在树上,听不到妈妈的唠叨3、发明一种药,让我爸妈会表扬我4、希望爸妈看到我的优点…………世界上,也许最难懂的是孩子。

二、教育的现状1、中国的妈妈们,大抵都这样,上班、做饭、洗衣、做清洁、讲作业,简直就是十足的女汉子,甚至还是超人。

校门口,每天等待着无数的家长,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一二年级可以理解,中高年级,初中,甚至高中阶段,依然如此。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2、天下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成长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父母的爱,人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亲子成仇。

3、家庭教育恶性事件(1)河南一中学生(常国青)当着一个班学生的面,用匕首捅死了正在读报而毫无防备的校长(郭启山),制造了一宗令人震惊的校园血案。

其直接原因是学校发现他把390分的入学分虚报为401分,郭校长对此很生气,便对他作了处罚。

其根本原因是这位学生的家长长期对他娇贯溺爱,凡事都顺着他的性子,自幼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在家中说一不二的恶习。

这宗校园血案,是家庭教育的悲剧。

(2)14岁儿子逃学上网,父亲失手将其打死。

分享故事《一个母亲的三次家长会》三、陪伴的智慧1、交流的艺术(1)放松自己父母在工作中会保持精神紧张,回到家中,可能还会保持这样的状态,因此父母在回家之后需要放松自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让自己的状态变得轻松,想想一些开心的事情,这样便可以让自己不至于精神紧绷,到家之后,与孩子家人的交流也就会变得非常顺利,亲切,加深亲子关系。

(2)用简短的语言提示。

①练习:让孩子带饭盒(你看你!又没带饭盒就走了。

我看要不是脑袋长在你身上,你连脑袋都会忘了。

■孩子,饭盒!)②练习:让孩子刷牙(我叫你们多少次了去刷牙,你们却一直在乱闹。

我们讲好了睡觉前要刷牙,可你们做了吗■孩子们,睡衣!)(3)使用纸条。

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话不投机半句多,不论我们说什么都不如写在纸上有效。

(□假如你不想孩子还没写完作业就开电视。

■一位母亲在电视上贴了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打开电视之前,想一想,我的作业做完了吗我……)2、陪伴的艺术(1)陪伴学习陪伴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做作业认真静心,书写规范,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自己的学习任务自己完成,做作业不拖拉,喜欢阅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家长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陪伴学习不能在孩子身边太近,人为造成孩子分心。

要静静地让孩子自己做作业,力求保持孩子思路不受干扰,孩子做作业,家长不要一会儿递水,一会儿削水果,不停地打断孩子思路,也不能眼睛盯着孩子写的每一个字,稍稍有错就大声纠正,或训斥孩子,这些做法都会使孩子分心,很难形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时,一定记住:一次纠正一个问题)(2)陪伴玩耍①家长要挤出时间与孩子共同玩耍:家庭游戏《在哪里》、郊游、看电影、做运动等等。

②重视孩子与伙伴一起玩,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大大扩展,孩子在这个团体中,在与很多伙伴交往中,才能学会社会适应,学会与人相处,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

3、赞美的艺术真正的赞美能创造奇迹。

赞美分为廉价的赞美,一般的赞美,真正的赞美。

廉价的赞美,就是为了赞美而赞美。

“不错,你考了85分,你如果能考95分就更好了。

”这就叫缺心眼的赞美,你说这是赞美呢,还是批评呢第二种赞美,我们称之为一般的赞美,这时候我们的心跟孩子是在一起的,但我们赞美的时候一般是在孩子成功的时候。

比如孩子考100分了,我们会由衷的说:“很棒。

”你简单的一句话当然可以,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多说几句,把自己喜悦的心情更多地跟孩子一起分享,这样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孩子,你能考上100分,说明你是一个聪明又细心的孩子,很了不起哟!”但为什么我把这种赞美叫做一般的赞美呢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成功了,哪怕你不夸他,孩子也是有成就感的,所以这种赞美就叫做锦上添花,真正的赞美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挫折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一个鼓励,一个雪中送炭的怀抱。

孩子考55分回家,你怎么鼓励他全班倒数第一名。

孩子很沮丧地回来了,这个时候你不能沮丧,你一沮丧,孩子的心已经沉到失败的深渊里了,我们就会找出孩子的优点,比如:你可以说妈妈发现这次应用题比原来难了很多,你居然都做对了。

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真的是这样子。

这个东西就是真正的教育,无声胜有声。

赞美,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

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使用赞美的语言,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我欣赏你的——品质,是因为——事件,你的这种品质让我感到——(分享故事《莫言母亲的教育智慧》)三、隔代教育问题和策略问题一:过分溺爱和迁就,造成孩子任性。

例:“专利菜”、“为孩子背书包”对策:培养良好的习惯。

1、立规矩: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

自己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等都是自己主动整理,玩完玩具必须收回原处。

2、重方法:做得不好,一定要求重新做,做得好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3、贵坚持:作为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说好了不能随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直至“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致使结果不良。

问题二:遏制了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例:幼儿乱扔玩具——祖辈代收、代整理;幼儿走楼梯不稳——抱;幼儿吃饭脏——喂。

对策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自己穿衣、吃饭、分筷子、剥豆,做父母的小帮手。

2、让孩子独立思考。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孩子问了,就要启发孩子自己想。

3、让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

凡是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和作决定的事,一定让孩子参与,也让他拿主意。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孩子碰到困难时,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幼儿克服困难。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要战胜自己。

对策二:多运动1、体育运动的刺激,能有效的增加大脑的重量和皮质的厚度,提高大脑皮质细胞的强度、灵活性、均衡型和综合分析能力,使儿童精力充沛,智力不断得到发展。

隔代教育温馨提示:方法一:两代人互相沟通。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已职责,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注意沟通时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化语言,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尽可能减少沟通障碍。

方法二:提升家庭成员自身修养。

家长们应多学习教育子女方面的科学知识,多开展三代人共同组织的活动,增进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理性分析,正确对待。

方式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庭中夫妻之间形成战线以“二对一”逐步说服长辈正确教育孩子,用事实说话是最有利的推动器。

方法四: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有利于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尊敬的家长朋友,再多的物质与金钱,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

别再用工作忙当借口,别再用金钱物质搪塞!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寂寞有人陪伴,迷惑有人指引,成功有人鼓励,失败有人理解。

请忙碌的父母们、可敬的祖辈们,陪着孩子慢慢长大!最后,衷心祝愿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长!祝愿所有的家庭和谐幸福!。

相关主题